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特质的三维解读

2019-06-11关锋

湖湘论坛 2019年2期
关键词:理论特色习近平

摘要:正确理解和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特质,无疑是很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这需要立足于三种维度进行分析,并把它们统合起来。第一,结合其形成过程和主要内容具体分析,其理论特质表现为四种统一,即问题导向与问题意识的统一、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互动统一、人类关怀和民生情怀的统一、综合性分析和辩证性思考的统一;第二,结合其理论属性概括分析,其理论特质表现为六“性”合一,即科学性与系统性、实践性与时代性、价值性与革命性融为一体;第三,结合其理论效度概括分析,其理论特质表现为八“度”共存,即有高度、有深度、有宽度、有厚度、有亮度、有温度、有风度、有气度。全面准确理解这些特质,有助于相应的形成深化和贯彻它的主要理路。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特质;三维解读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3160(2019)02-0005-11

鉴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极端重要,需要全党全国人民认真学习、深入领会、贯彻落实。其中,对其理论特质的准确理解和深透把握是必要的基础性工作。因为深入搞清楚其理论特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其精神实质、根本目的、核心诉求、主要内容和基本逻辑。笔者以为,这个基础性工作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结合其形成过程、主要内容来具体分析;二是概括性阐释。后者又可细分两种维度,一种是偏向于理论属性的概括分析,一种是偏向于理论效度的概括分析。我們认为,这三种维度缺一不可,必须把它们统一起来。在国内已有的研究中,从理论效度进行概括分析的,较为少见;而把三种维度统一起来进行综合论析的,尚未见到。本文就是为此而作的尝试。

一、四种统一:在形成过程和主要内容方面的理论特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成要素多种多样,形成过程颇为复杂,总体而言是主观和客观、主体和客体、个人和集体、核心和群体、价值和事实等多种相互对立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也正因此,就其主要内容、形成过程来看,它的理论特质明显地表现为“四种统一”。具体如下:

(一)强烈问题意识和鲜明问题导向的统一

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会强调:“我们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1]9。的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和国家正是这样做的,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都是立足于中国问题而提出的,是以问题为中心的结果。以问题为中心,包含重视问题、敢于直面问题、深刻认识问题、想方设法解决问题,以此推动事物发展,它是问题导向和问题意识的有机统一。刘云山同志曾总结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2]。

刘云山同志的这个概括非常到位,习近平总书记对问题导向、问题意识结合的重要性一直有清醒的把握、自觉的秉持。他明确说:“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3]。也正因此,“世界上没有纯而又纯的哲学社会科学。世界上伟大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决人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创造出来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成为伟大理论,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坚持问题导向。所以,务必牢记:“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落到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落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源上就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优秀代表的新时代共产党人,勇敢面对各种新的重大现实问题,典型的如“四大陷阱”“四大考验”“四大危机”“八大新的斗争”,以及信息化时代全球污染、国家安全问题、逆全球化问题,等等;或者如有学者总结的三类大问题,即发展起来的问题,制度定型问题,由“大”变“强”问题,[5]把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强烈而又清醒、自觉的问题意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这些重大问题进行科学观察、辩证分析、正确思考所形成的思想总结、理论成果。

显然,秉持问题意识、践行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基本的理论特质。

(二)实践和理论两种创新的合理互动与辩证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曾着重分析指出:“我们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辩证统一,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6]。实际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正是这样形成的。

例如,“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全新的社会,在以往的世界社会主义中没有解决得很好。马克思、恩格斯没有遇到全面治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他们关于未来社会的原理很多是预测性的;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后不久就过世了,没来得及深入探索这个问题”[7]548。“国家治理现代化”因之当之无愧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量级创新。但不要忘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改革开放已有的基础上,我们在社会治理、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方面有不少的创新实践,如社区自治,国企管理模式改革以及在理顺政府和民营企业、政府和社会组织关系方面做了不少可贵的创新探索,“国家治理现代化”正是在这些实践创新的基础上,同时借鉴吸收了国外治理理论的合理内容而提出来的,它必将进一步促进国家治理的实践创新。

再比如,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决定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基础,同时又反作用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基础,乃至于起到决定性作用。在一个国家的各种制度中,政治制度处于关键环节”,“政治制度是用来调节政治关系、建立政治秩序、推动国家发展、维护国家稳定的”[8]。这个说法,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决定性的反作用”[9]推展到政治制度“起到决定性作用”,无疑是站在21世纪世界经济政治发展新格局、新趋势做出的新突破,以至有学者称之为“新政治经济学”[10]。这显然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理论创新的典例。可是,我们同样不要忘了,在其背后,是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战略,以及彰显“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以顶层设计为典型,对有为政府、有为政党的吁求与践履,以及其间政治重要性的实际彰显。

一言以概之,实践和理论双双新创,又互相促进、互相推动,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特质。

(三)人类情怀和民生关怀在价值诉求上的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历来承扬、光大马克思主义人的解放思想,但又将它时代化、中国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不例外,对它而言,一是放眼世界,充满对人类境遇的关注和人类命运的关切;二是聚焦国内,以人民为中心,充满浓烈的民生关怀。

第一,关于人类情怀主要体现在:其一,对整个人类历史演进规律、内在逻辑和趋势的深透把握。它继承了历史唯物主义衣钵,经常强调要“顺應时代发展潮流、把握人类进步大势”,认为“世界多极化进一步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人类历史就是一幅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互鉴、融合的宏伟画卷”[11]。还强调:“历史地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12]。深刻洞悉了人类历史的内在逻辑和未来趋向。其二,对人类当下共同的生存境遇和共同面临的问题的深切关注。它特别强调:“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13]。这就是当下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阴云不散,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兵戎相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14]538。除了这些问题,诸如女性、儿童、毒品问题等,都是当今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生态环境问题。总括起来,发展赤字、和平赤字、生态赤字、健康赤字是人类当下共同面临的问题。其三,对人类未来共同命运的前瞻思索。坚执“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理念,提出著名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他分析说:“人类生活的关联前所未有,同时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程度之深也前所未有。世界各国人民前途命运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以,世界各国应该“张开怀抱,彼此理解,求同存异,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15]。2017年3月,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34次会议首次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载入决议,以后多次写入联合国决议。

第二,关于民生关怀。我们知道,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体论进一步深化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是密切关联的,正因此,“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4,这已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共识和共同使命。具体言之,就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16]23。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明确强调:“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17]。这种并列,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与民生情怀之间的关系清楚明白地呈现出来。

这也就意味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那里,人类情怀和民生关怀两种内在一致的价值诉求很好地统一起来了。

(四)综合性分析和辩证性思考的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7]497。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在分析、应对和解决当下中国以“四大考验”和“四大风险”为典型代表的各种社会问题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不过,我们知道,问题中还有问题,问题连着问题,表面问题背后有深层问题,老问题背后有新问题;而且,任何一个问题都牵扯很多方面的内容。所以,在剖析问题时,必须坚持在普遍联系中分析问题,以整体性视野、综合性分析来深入把握问题,全面系统地思考,以总体性、综合性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此有高度的自觉。比如,针对改革,它申明“改革推进到现在,必须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重大改革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更需要全面考量、协调推进”[7]32-33。它还说:“我们要统筹谋划深化改革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注重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要坚持整体推进,加强不同时期、不同方面改革配套和衔接,注重改革措施整体效果,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18]79。针对腐败,它强调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1]385。针对社会治理,它强调:“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7]540。针对创新,它强调:“创新要实,就是要推动全面创新,更多靠产业化的创新来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19]。

这样做的过程,亦是把辩证法运用到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过程。由此,“我们的事业越是向纵深发展,就越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当前,我国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十分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为此,“要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6]。“全面深化改革”、五大发展理念,显然都是运用辩证思维方式的范例。

很明显,综合性分析和辩证性思考的统一,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另一重要理论特质。

二、六“性”合一:在理论属性方面的理论特质

因其内蕴丰富宏阔、牵涉广远,立意和用意都是多种向度错综交织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理论属性上就表现多维性,更准确地说是多维性很好地相互交织、紧密糅合,从而形成六“性”合一即科学性与系统性、实践性与时代性、价值性与革命性融为一体的理论特质。

(一)科学性

所谓科学性,主要指它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这个伟大思想武器的巨大力量,始终注意紧密结合世界、中国在新时代的各种客观现实和问题,一则“积极探索规律、自觉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要求谋划事业发展,……使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20];二则科学地分析、有针对性地思考,得出在现实中和实践中不断被证明是正确和卓有成效的科学决策、科学谋划,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等等;三则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思维方法和实际结合起来进行创造性转化,形成一批行之有效、简洁高效的科学方法。其中最典型的是,诸如用辩证思维抓根本、用战略思维把全局、用历史思维观大势、用系统思维聚合力、用底线思维谋主动等行为处事的思维方法。[21]

(二)系统性

所谓系统性,指它在整体与部分、硬核与保护带①、上位与下位层次之分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内在连通、相互支撑而又逻辑紧密的有机整体。

详言之,它以“八个明确”为核心内容,以“十四个坚持”为基本方略,涉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每一个方面,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进行全面指导,“形成一个主题目标鲜明、内容相互贯通、逻辑层次明确的思想体系”[5]。正如有学者指出的:“显然,这一科学理论,已不是个别、零散、部分的论断和结论,而是构成了自成系统的内容体系,具有逻辑的严密性、内在的贯通性和理论的系统性,思想丰富、博大精深,是一个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22]。

(三)实践性

所谓实践性,这一般有三层指向,其一,源自于、形成于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我们推进各项工作,要靠实践出真知”[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无疑是这方面的典例。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宣告的,它“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16]20,扎根于新时代伟大社会实践,将其中的成功经验、有益探索以理论的形式进行概括、升华的结果。而且,它主要内容都是针对我们当前实践遇到的问题、难题和实践中产生的话题、议题而提出来的。其二,返回并指导实践、推动实践前行。它张扬了“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内在吁求,不仅仅要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改变世界”,真正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非常明显的是,它提出的一些重大战略部署不但具有鲜明的针对性,而且具有突出的可实操性,就是为了更有效更有力地践行,所以,人们公认它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遵循,是实践总纲,是行动指南。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强调它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提出全党要深刻领会它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16]20。其三,随着实践的变化、深化而不断作出相应的调整、完善。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做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但正是这样形成的,而且还必然这样进一步发展和推进、丰富和深化,不断进行自我创新和自我完善。

(四)时代性

所谓时代性,这里有两层指向。首先是指它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以科学思维审视时代,充分吸纳借鉴当代人类社会文明成果,始终站在时代前列谋划发展、引领中国进步”[23],与时代同行、与时代共进退,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其次特指它牢牢抓住新时代作为历史方位的根本规定,聚焦于世情、国情、社情、党情的最新变化,进而作出科学思考、深刻诊断和具有新时代特色的分析、谋划,完整地回答了一系列重大时代命题,有力回应重大时代难题,成为“新时代精神的精华”,与新时代共在共生、同步同行。

(五)价值性

所谓价值性,即它是有明确价值追求、价值关怀和价值立场的,有两个维度,一是人类性,具体表现为对整个人类生存境况的人道关怀、对整个人类未来发展走向的人道关注,“为人类进步事业”“為人类谋和平与发展”这个伟大的人道目标奉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让和平的阳光普照大地,让人人享有安宁祥和”,“让发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国,让人人享有富足安康”,“让各种文明和谐共存,让人人享有文化滋养”,“让自然生态休养生息,让人人都享有绿水青山”[15]。二是人民性,包括:其一,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价值立场,它强调,“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24],而且,“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7]698;其二,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标准,它强调,我们“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7]698,所以,“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7]554;其三,推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它强调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这个理念;其四,重视人们美好生活的价值目标,它强调“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16]1。

(六)革命性

所谓革命性,首先指它参与并引领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发生全方位多层次变化的伟大实践,完成了改造世界的理论自觉、担当,并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总结的,新时代以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16]8;其次指它贯彻了实事求是精神,坚持结合变化了的实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实践,“在理论上有重大突破、重大创新、重大发展”[20],既提出了不少原创性的思想,如“四个全面”“四个自信”“五大发展理念”“新常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等,也同时实现了对经典历史唯物主义某些观点的重大革新或创造性转化。比如前面提到政治制度“决定性反作用”思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25];再次指它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特有的自我反思意识和自我批判精神,以大无畏的自我革命的勇气和精神,针对一切痼疾和问题毫不留情地反思和批判,并自我激励自我期许不断革新来保证自己的科学性和理论活力,换言之,不断地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在创新中真正落实“勇于自我革命”这个“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16]26。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那里,以上这六种属性,实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织又相互支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三、八“度”共存:在理论效度方面的理论特质

理论效度是指它作为一种理论所外现出的现实效应、品性和格调。概括而言就是八“度”共存,即有高度、有深度、有宽度、有厚度、有亮度、有温度、有风度、有气度,八“度”同时并存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

(一)有高度

所谓有高度,通俗地讲,就是站得高、看得远、行得稳,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指站在了人类历史的高度,即它深入洞视人类社会演进的基本规律,高度关注人类的共同命运,深刻把握人类未来发展的根本趋向,努力为实现“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即“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14]522而探索思考、寻求对策;其二指站在了世界发展的高度,即它深刻掌握了当今世界发展的总格局、大趋势、大潮流,提出“世界格局正处在一个加快演变的历史性进程之中”,“多极化进一步发展”[14]522,并且勇立潮头,矗立浪尖来求索、谋划世界共同发展之道,营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14]541-544。也正因此,仅仅在字字珠玑、字斟句酌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人类、全球、世界、国际四个词汇出现总次数高达106次;其三指站在新时代的时代高度,深刻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本质特征即从富起来到强起来、制度定型,為中国发展把脉定向,纲张目举。

(二)有深度

所谓有深度,是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积极探究“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到哪里去”这个人类社会历史“最基本的问题”[14]537中,透过表层和表象,而深入到事物、事实的本质和内里,抓根本、抓关键、抓主题、抓深层次矛盾、抓最重要的问题、抓问题背后最深层的致因。一则体现为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深刻把握,特别是对前述三个最基本规律的澄明理解和深透把握;二则表现为对新时代本质特征及其最重要的依据之一即其社会主要矛盾的通透掌握,强调“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三则表现为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基本的判断、最基本的谋划,如总任务、“五位一体”总布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等等。

(三)有宽度

所谓有宽度,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视野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有博古通今之历史大视野,又有俯览中外之全球大视野。它强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教科书”“最好的营养剂”,提出“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26];它也强调“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27]。其二,涉及面宽,它涉及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日常交往、社会建设等各个领域;其三,知识面宽,具有典型的跨学科性。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眼界广阔、知识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博大精深,……在建立自己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就大量吸收借鉴了前人创造的成果”[4]。不分领域、不分学科,只要是有益的知识都为我所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当然也是这样的,举凡各种科学知识,都要在搞懂基础上融会贯通,然后才能对问题和矛盾实现科学问诊和全面透析。

(四)有厚度

所谓有厚度,一则表现为厚重的理论体系,即它融内容丰硕、立意高远、见识深刻为一身,可谓博大精深,但又形成了内在关联、相互支撑的有机整体。二则表现为有厚重的历史感,这不仅表现为对人类历史、中华民族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人民解放军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史的深刻理解,更表现为在此基础上将历史视为“最好的老师、最好的教科书”,悟透其间的失败教训,发扬其间的成功经验以为当代所用。它特别强调:“中国历史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坚持不懈的创业史和发展史。其中既有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丰富经验,也有衰乱之世的深刻教训以及由乱到治的经验智慧”,“蕴涵着十分丰富的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28],所以,要“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需要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需要博采各国文明之长”[2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因之“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7]694。

(五)有亮度

所谓有亮度,着重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存丰厚的创新,向世界交出靓丽的、亮眼的思想“名片”。这也含有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大家比较熟知的、直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创新,诸如新改革思路、新发展观念、新方位判断、新矛盾提炼、新党建举措、新战略部署、新全球交往理念,等等;另一个层面是对传统理论、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突破、重大推进,如“中华民族共同体”对传统民族理论的重大突破,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重大创新,“全面深化改革”和五大发展理念对历史唯物主义发展哲学的重大深化,“国家治理现代化”对历史唯物主义国家观的重大推进,等等。

(六)有温度

所谓有温度,实际上就是前面分析的,它充盈着深厚而又真挚的人道关怀,具有浓厚的为人类、为人民的价值情怀,温暖世间、温暖人间,温情于苍生与众生,更是温情于黎民和庶民。一则表现为对人类共同命运的高度关注,对当今世界仍然面临战争、饥饿、灾难、病疫等祸害的人们的热忱眷注;二则表现为追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都要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29],具有浓郁的民生关怀;三则表现为对人民群众中的每一个群体都有特殊的关切、關怀备至。如针对劳动者提出“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16]46,针对青年人提出“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16]70,以及针对农村群众提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7]658,等等。

(七)有风度

所谓有风度,主要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则充满中国风范,即体现了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优秀民族的气派,体现了中国作为历史悠久文明古国、泱泱大国的气派,彰显中国力量,张扬中国精神,凸显中国智慧,吁求在淡定中奋起直追、努力奋斗,在从容中审视差距、实现超越。二则指充满中国风格,它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本色,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底座,积极吸纳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使之成为自己的基本底色之一,在话语风格和表达形式(经常运用中国的经典名句、格言警句、古典诗词来生动形象或者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地表达)、思维方式、价值立场(比如天下为公、和为贵)上,表现出非常明显的中华文明特色、中国风味。三则表现为充满中国风骨,把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刚毅坚卓、百折不挠、威武不屈、自力更生的骨气和品格,很好地糅合进来。一言以蔽之,“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4]。

(八)有气度

所谓有气度,主要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则强调包容、宽容、开放、共进共生,对不同的国家、民族、地区、人群,宣扬“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和而不同”理念,追求兼容相济、互相尊重、和谐共生,具有博大的胸襟和开阔的气度;对不同的思想、观念、传统,“秉持兼容并蓄的态度,虚心学习他人的好东西”[30],“对一切有益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我们都要研究借鉴”[4],充分体现“万物皆备于我”、有容乃大的气度;二则表现为在强调平等共荣、携手共进的基础上,不卑不亢,既不自傲也不自卑,“气定神闲”,具有高度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16]70。

结语

准确、全面而深刻理解上述理论特质,除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其精神实质、根本目的、核心诉求、主要内容和基本逻辑,无疑也有助于我们在现实中更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当然,这实际上也同时为我们继续深化、推进、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设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指明了主要理路。这里所指的“主要理路”包括:坚持问题导向、对问题进行综合性分析是深化、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要求;把科学发展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很好地统一起来,实现科学性和人民性、真理性与价值性的有机统一是深化、发展它的基本原则;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批判借鉴是深化、发展它的基本方式。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 刘云山.增强问题意识 坚持问题导向[N].学习时报,2014-05-19(01).

[3] 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235.

[4]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02).

[5] 包心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质和时代价值[EB/OL].(2017-11-24)[2018-11-20].http://www.qstheory.cn/wp/2017-10/24/c_1121849443.htm.

[6] 习近平.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 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N].人民日报,2015-01-25(01).

[7] 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8] 习近平.设计和发展国家政治制度 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EB/OL].(2014-09-05)[2018-11-20]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9/05/c_1112384483.htm.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891.

[10] 杨光斌.习近平的政治思想体系初探[J].学海,2017(4):5-11.

[11] 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9-29(02).

[12] 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7-01-18(03).

[13] 习近平.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N].人民日报,2015-05-24(02).

[14]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5] 习近平.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N].人民日报,2017-12-02(02).

[16]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7]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J].前线,2018(1):4-10.

[18]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19] 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作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4-12-12(01).

[20] 刘云山.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N].人民日报,2017-11-06(02).

[21] 吴瀚飞.努力掌握和善于运用科学思维方式——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思维方式的重要论述[N].人民日报,2017-06-08(07).

[22] 周正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特征[N].光明日报,2017-11-24(11).

[23] 丁晋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N].光明日报,2014-12-06(05).

[24] 习近平.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4-29(02).

[25] 关锋.“国家治理现代化”对历史唯物主义国家观的推进[J].教学与研究,2016(11):27-36.

[26] 习近平致第二十二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N].人民日报,2015-08-24(01).

[27] 习近平.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 加大创新驱动发展力度[N].人民日报,2013-03-06(01).

[28] 习近平.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N].学习时报,2011-09-05(01).

[29] 习近平在重庆调研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1-07(01).

[30] 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60.

责任编辑:秦小珊

猜你喜欢

理论特色习近平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盛满理论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标题党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