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焰火》的演奏诠释

2019-06-11索尔罕

北方音乐 2019年2期
关键词:印象主义德彪西焰火

【摘要】德彪西是音乐史上一位具有时代意义的作曲家,也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印象主义音乐代表人物之一,他开创了印象主义音乐时代。在德彪西大量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中,两集钢琴《前奏曲》是其中成熟的代表。两集钢琴《前奏曲》中,第二集比第一集含义要相对抽象,音乐语言也较复杂,呈现的画面也异彩纷呈。

本文以第二集《前奏曲》的最后一首《焰火》作为研究对象,第一部分介绍了德彪西的生平、创作风格以及钢琴前奏曲的创作背景;第二部分重点探讨和研究演奏过程中对于不同音色应采取的触键方法。希望通过本文,演奏者可以对印象主义钢琴音乐作品的正确演绎有所启发与帮助。

【关键词】德彪西;印象主义;钢琴前奏曲;《焰火》

【中图分类号】J616.3                          【文献标识码】A

绪论

德彪西的《24首钢琴前奏曲》使他在印象主义钢琴音乐的创作上达到巅峰,体现了他的音乐风格。《24首钢琴前奏曲》属于小品性作品,具有代表性和创新性,是钢琴音乐文献中宝贵的财富,也是德彪西音乐思想精髓的呈现和浓缩。

在《24首钢琴前奏曲》第二集中,《焰火》是篇幅最长、最富有表现力的作品。这首作品的技巧华丽艰深,他用细腻的笔触刻画燃放焰火时夜空中色彩绚烂的场景,勾勒出人们观看焰火时的热烈场面,为听众描绘了一个充满想象的音乐世界。 因此,可以说《焰火》是德彪西创新道路中重要的完美作品。

以下,本文就《焰火》的音乐风格、创作手法以及作品的触键方法和独特的音色处理等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一、德彪西简介

(一)德彪西生平

法国著名的作曲家阿希尔·克洛德·德彪西(Achill Claude Debussy,1862-1918)是欧洲音乐界极具影响力的音乐家,也是20世纪以来最受后人尊重和钦佩的艺术家之一。

1862年德彪西出生于圣日耳曼昂莱,虽并非音乐世家,但幼时就显露出惊人的音乐才能。1880年德彪西在俄国有幸接触到穆索尔斯基的作品,其新颖的和声组合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他开创印象主义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身患癌症,在1918年德国进攻巴黎时辞世。

(二)钢琴前奏曲的创作背景

《24首钢琴前奏曲》包含两集,分别是德彪西1910年和 1913 年创作的, 是在被癌症折磨的生病期间完成的。德彪西崇敬肖邦,就以肖邦前奏曲作为范例谱写出第一集的作品,第二集是第一集的发展延续。每一篇都有完整的曲式结构,素材选取范围较广,取材新颖大胆。

德彪西因受到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派绘画风格的影响,擅长将自然界的景象融入其中,主张用音乐再现五官感受到的意象,引起人们的联想,和对作品深入的理解。

德彪西扎根于法国民族传统音乐,以自己的生活环境为基础,吸收东方音乐元素,创造出具有独创性的音乐语言。因此,他的音乐受到后世众多音乐爱好者的肯定,他的印象派精神也对众多音乐家产生了重大影响,就像现代作曲家鼻祖斯特拉文斯基说的,“我们这一代音乐家以及我自己的成功多归功于德彪西”。德彪西为世界钢琴音乐宝库创作了很多经典的传世珍品,成为连接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和20世纪现代主义音乐的重要桥梁之一,也是世界音乐史上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

二、对于音色的把控

前奏曲《焰火》是德彪西印象派音乐的代表作品,因此演奏时要对印象派触键方法有所了解,演奏时触键尽量用指腹,音色轻巧柔和,不需要过多大臂力量,让钢琴自然的音响从深处发出,擅长根据作品不同的音色随时调整触键方法。

引子部分追求朦胧的意境,幻想夜幕中人们等待放焰火时的场景。黑白键重叠音型处双手尽量贴键,音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保持音色的灵敏轻巧和均匀。右手的八度旋律音像空中的点点星光,在弱音的衬托中依然清晰准确,下键有准备,手指带动手臂,大臂和手腕保持放松,让力量通过手臂传到指尖,不能有强烈敲击琴键的声音。第17小节(见谱例1)的黑键刮奏像突然从夜空划过的流星,手指和手臂保持稳定,音色明亮具有穿透力,一气呵成,不拖泥带水。第20小节(见谱例2)的托卡塔音型,手指要迅速、有弹性地轻点琴键,声音清晰而不含糊。

叠部A中,双手交替出现的五连音由九和弦转位构成(见谱例3),快速而有流動感,音色像华丽的竖琴,当左手主题动机出现时要足够清晰,有颗粒感。第35小节处(见谱例4)的主题旋律出现在右手,由单音变为八度音程,音响有所提高。第42小节(见谱例5)音量逐渐减弱,之前双手交替的流动音型转移到左手,右手主题旋律的表现手法是德彪西常用的,具有装饰性的单音在高音区反复跳动,音色明亮而不尖锐。

插部B开头处柱式和弦和二度音程的断奏(见谱例6)是第一个与主题相对立的音乐形象,节奏紧凑而有弹性,象征烟花的忽明忽暗、忽远忽近,借助手臂和手腕的转动,保证音与音之间不同力度的转变和音色的连接。

插部C(见谱例7)是对主题的发展,以弱奏为主,手指不要太深入琴键,只在每组八连音的第一个高音处,小指稍加强调突出旋律音,音色会更加轻盈流畅。

再现部A?是对主题材料的第一次转调再现,双手的九连音在快速跑动时, 要始终保持pp弱奏,音色柔和自由。与第二句重复之间有类似华彩的乐句(见谱例8),因为速度较快下键要精准干脆,由慢渐快。

插部D是对主部A中主题材料进行的变奏处理,力度变弱,速度加快,左手的震音要均匀,右手旋律清楚。根据每个乐句的渐弱渐强,想象看焰火时人群间情绪高涨的场面。

再现部 A?进入全曲高潮,一组组琶音音量由弱渐强,音色宽广响亮。85-86小节的和弦强奏(见谱例9)要用双手手掌做支撑,不只是手指的敲击。利用大臂将腰部力量传到指尖,力量下沉,下键要深,音响强壮充满爆发力,情绪激昂。在双重调性的黑白键刮奏(见谱例1)之后,恢复平静进入尾声,象征着这场焰火晚会的结束。

尾声部分传来《马赛曲》的旋律,音色遥远空灵,成为全曲的点睛之笔,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法兰西民族深厚的热爱。左手震音放轻,右手旋律结束后,整体音响逐渐消失,绚烂的焰火慢慢消散在夜幕中。

德彪西是继肖邦后第二位鋼琴音响大师,对于钢琴演奏的和声色彩和音色处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为钢琴新的演奏技巧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德彪西的钢琴乐谱中总是标记着 p、pp、ppp、f、ff等力度记号,甚至会出现pppp。大多会在一两个小节内同时出现,强弱都显得很短暂,给人转瞬即逝的感觉。因此,演奏时要注意音乐层次的变化,和力度的把握,注意整体的音乐表现力和局部音色的细节处理。

三、结论

前奏曲《焰火》别具一格的创作手法所追求的独特音色,使之成为德彪西钢琴作品中独树一帜的经典,在德彪西《24首钢琴前奏曲》中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是德彪西印象派音乐创作精神的浓缩,也是对传统音乐的一次革新。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研究,对德彪西的印象派创作手法和以《焰火》为代表的印象派音乐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德彪西的印象派钢琴音乐作品,演奏时能掌握基础的触键方法和独特的音色处理。我们通过演奏者不断的学习和阅读相关文献, 加上对作品的理解和练习,可以进一步领略德彪西钢琴音乐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孟媺.德彪西钢琴音乐《焰火》的演奏分析[J].音乐大观,2014(11).

[2]邓昆.德彪西钢琴前奏曲《焰火》的音乐分析与演奏[J].音乐创作,2009(11).

[3]龚益.论德彪西印象主义音乐作品《焰火》的创作及演奏[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9).

[4]曹文星.德彪西钢琴曲《焰火》演奏分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1.

[5]孙静.多彩的光影世界——浅析德彪西前奏曲《焰火》[J].枣庄学院学报,2010(27):3.

[6]张笑.德彪西钢琴前奏曲浅析[J].吉林画报·新视界, 2010(7).

[7]吴玉敏.如何演奏德彪西的钢琴前奏曲《焰火》[A].武昌理工学院,2012.

[8]老洪慧.德彪西印象派作品风格的缩影——钢琴前奏曲《焰火》[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2(3).

[9]徐洁.德彪西钢琴前奏曲力度风格的演奏诠释[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3).

[10]梅洋.德彪西钢琴前奏曲的音乐特征与演奏要点[J].艺术探索,2009(3).

作者简介:索尔罕(1993—),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蒙古族,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实践。

猜你喜欢

印象主义德彪西焰火
从拉威尔的《波列罗舞曲》议印象主义风格的包容性
由拉威尔《山谷钟声》主题形象塑造引发对泛印象主义风格的思考
美丽的邂逅
焰火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颜色
德彪西钢琴前奏曲《雾》之音乐分析
焰火
克劳德?莫奈及作品浅析
印象派音乐中管弦乐的语言形成分析
午后的牧神
德彪西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