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柳城名士——梁雍

2019-06-11韦美兵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3期
关键词:清正廉洁

【摘要】梁雍,明朝柳城人,生卒代考。梁雍出生于柳城县梁姓大户人家,家境殷实,人生兴旺。自幼就读家塾,聪颖异常,过目不忘,甚得族人佳评。青少年就读县学、府学,亦大得业师提携。从小立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宏愿,长成之后,读书更加勤奋,肄业精进。

【关键词】梁雍;爱国爱民;清正廉洁;杰出代表

【中图分类号】K820 【文献标识码】A

公元1582年(明万历十年),梁雍赴桂林參加广西布政司壬午科秋闱高中举人,且名列前茅。喜讯传来,家乡人为其鼓锣掀天,鞭炮齐鸣,好一番欢庆景象。

这一年可是大明朝多事之秋,据翦伯赞主编的《中外历史年表》载:正月,淮扬海岸发生海啸,浸没盐场三十座,淹死盐工两千六百人。……三月杭州卫所军队争饷譁变;日本倭寇乘机掳掠温州百姓;……杭州百姓又因行保甲苛捐起而反抗;……河北顺天等八府地方因天旱三年粮食皆欠收须朝廷救济;……六月,太原数府地方饥荒,急需朝廷赈灾……十月,苏州、常州等府大水,毁坏房屋千万,淹没良田十余万顷,死者两万人,[1]又需朝廷赈灾并免税粮……

在这一系列的天灾人祸之年,中央朝廷还发生了重要的核心人事变动。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政治家、“一条鞭法”制订者,内阁首辅大学士张居正于6月逝世。年轻的万历皇帝朱翊钧认为终于可以摆脱了权相的掣肘,是时候按照自己的意志重置中央权力格局。于是,他毫不手软地排挤一些张居正重用的大臣,连久负盛名并雄镇京蓟16年确保京师防务安全的抗倭名将戚继光也不放过,因为戚继光是张居正深为信任的军事统帅,“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万历帝朱翊钧乘张居正一死,即将戚继光赶出京师,调至广东任职。当年12月,朱翊钧沉重地打击了张居正的政治盟友、其母亲李太后极其信任的内廷大太监冯宝“籍没金银百余万两”,“至是追劾居正者遂起”。[2]

这实际是朱翊钧亲政后的第一次政治大清洗,从历史发展上看,其性质并无对错可言。但对执政者朱翊钧而言,权利斗争所出现的空缺,必须有人补上,国家机器才能正常运转。因此,万历朝极需新锐,最快捷的办法就是从新科进士或举人中选拔。所以,《柳州府志》说:“梁雍,柳城人,领万历壬午乡荐。”[3]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壬午科举人梁雍被有司选中而出任广通县令,官轶七品。

广通,古县名,地在今云南省楚雄州东部的禄丰县境内。这是一个以汉人为主、彝人为众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因历任县官不太注意民族政策,造成民族纠纷不断,致使云南布政司头痛不已。梁雍到任后,便服深入各少数民族村寨中,了解彝族及其他民族的风俗民情,革除一些额外的指派,注意和揖各民族民风民俗,受到广通各族百姓的欢迎,使广通县成为善治之区。

广通任满,朝廷将其调任宜城知县。

宜城县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县级行政区,地在今湖北省中部偏北。秦时始置鄢县,北魏时为宜城郡,唐时改宜城县。抗战期间,因抗日爱国将领张自忠将军壮烈牺牲于此,民国政府为纪念张将军,于1944年改为“自忠县”,1949年复改为宜城县。

宜城县土地肥沃,汉江贯通县境,自古为鱼米之乡,盛产稻谷、小麦、棉花、芝麻和药材,向为湖广布政司的纳赋大县。张居正改革税制实行“一条鞭法”,本是利国利民,防止地方官府在赋税征收中巧立名目中饱私囊,可是宜城县的贪官污吏反而在推行“一条鞭法”新政时横征暴敛,搞得民怨沸腾。梁雍到任,即深入民间体察民情,了解弊政实况之后,立即革除一切弊端,严格按“一条鞭法”办事,若有不遵,严惩不贷。很快宜城县得到治理,百姓安居乐业。

梁雍任满离开时,宜城百姓和官吏依依不舍。事后,宜城县的老百姓和官吏们,将梁雍县令祀为“宜城名宦”,永祀香火。

朝廷将梁雍调任耒阳县令时,已是近60岁的老人了。但他不忘初心,坚持操守,一如既往地守土有责,绝不贪墨,深得耒阳吏民的爱戴和尊敬。所以,《柳州府志》载梁雍“历任广通、宜城、耒阳令,皆有政声”,[4]原因就在这里。

耒阳县令任满后,梁雍“乞休归”,再不他任,而回归故乡柳城,颐养天年。

为什么像梁雍这样一位清正有为“有政声”的能员干吏竟会“乞休归”呢?大概原因有三:

一是晚年的梁县令常年勤政辛苦而落下病体,“心有余而恨力不足了”,不得已而请求朝廷批准他退休养病。

二是梁雍历宦三省,也只是一个七品县令。游宦三地,虽说只是县令,但也是堂堂朝廷七品命官。饱受儒学经世思想教育的梁雍,已经尽力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何况他已造福三方了。最后获得朝廷批准“荣归故里”,上对得起国家和列祖列宗,下对得起家人和子孙后代,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三是梁雍虽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大志向,但为官数十年间,眼看大明王朝衰败之象已到处显现。大厦将倾,已回天无力。官场的黑暗与腐败,比比皆是。他力所能及的也不过两三个县而已,他离任以后,别人怎样干他连干涉的权利都没有,奈何?人老了,还是回家静观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罢了。

梁雍是那个时代柳城士大夫阶层忧国忧民的杰出代表,也应该是今天人们见贤思齐的楷模。史籍中说他:“乞休归,值戊午岁饥,雍悉出家赀籴粟赈济”[5]。值戊午岁饥,戊午是哪一年?戊午年即是明万历四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618年。那年广西大饥荒,赤地千里,饿殍遍野,惨不忍睹!关于这次大饥荒,《徐霞客游记》中也有记载。徐霞客是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三月十七日由忻城到达庆远府城(宜山),当天中午将行李放置香山寺后,即去游览龙隐洞(南山寺),十八日下午又出北门过龙江去游览城北会仙山。经过途中所见,徐霞客是这样记载的:“城内外俱茅舍,居民亦凋敝之甚,乃粤西府郡之最疲者。闻昔盛时,江北居民濒江瞰流亦不下数千家,自戊午饥荒,蛮贼交出,遂鞠为草莽,二十年未得生聚,真可哀也。”[6]

可见,广西戊午饥荒是多么严重,宜山龙江北岸数千家居民在戊午岁饥中,“遂鞠为草莽”,到徐霞客来宜山时,饥荒已过了整整20年,龙江北岸竟然还“未得生聚”连徐翁也发出“真可哀也”的悲叹!

面对着“戊午岁饥”的大批饥民,梁雍拿出自家全部资财,买粮食来赈济饥民。不久,柳城又出现瘟疫传染,梁雍又办药坊制药“遍历病者之家给之,全活者甚众”,[7]救活了柳城很多人。

梁雍为官外地几近30年,清廉职守,被宜城人祀为“名宦”;退休回故乡后,面对民众疾苦又举善行,深深地感动了柳城人民。邑人为传颂他的美德,弘扬他爱国爱民的精神,在他逝世后,柳城百姓请祀“乡贤祠”,让他永远活在邑人的心中!

参考文献:

[1]翦伯赞.中外历史年表[M].北京:中华书局,1961:646.

[2]翦伯赞.中外历史年表[M].北京:中华书局,1961:646.

[3]柳州府志[M].香港:京华出版社,2003:426.

[4]柳州府志[M].香港:京华出版社,2003:426.

[5]柳州府志[M].香港:京华出版社,2003:426.

[6]徐霞客游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582.

[7]柳州府志[M].香港:京华出版社,2003:426.

作者简介:韦美兵,男,广西柳城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历史文化与教育。

猜你喜欢

清正廉洁
关于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思考与探索
高职院校教风学风建设与清正廉洁之风建设关系研究
内涵·难点·对策:公务员核心价值观塑造研究
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让清正廉洁成为共产党人的自觉追求
列宁优良作风的回顾与启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保持清正廉洁应做到“四要”
趣味“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