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环境保护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探讨

2019-06-11陈娟马国胜

安徽农业科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乡村振兴战略产教融合

陈娟 马国胜

摘要 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制定的生态宜居目标,离不开专业技术人才的支撑作用。从产教融合角度出发,从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职业岗位需求、知识与能力结构、课程设置与实践安排等方面对高职农业环境保护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农业环境保护技术专业更好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和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农业环境保护技术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S-0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04-0269-03

Abstract To realize the  ecological livable goal in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e support of professional technical personnel is very important. This paper expounded the talents training program reform in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the talents training targets, the talents training specifications, the needs of professional posts, the structure of knowledge and ability, and the curriculum and practice arrangement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specialty, and to better serve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ies;Agricult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specialty;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Talents training program;Teaching reform

十九大报告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了生态宜居的总要求,并提出要推进绿色发展理念,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1]。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进一步提出要推进乡村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2]。如何培养适用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专业技术人才是高等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必须解决的问题[3-5]。

人才培养方案对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类型。因此,只有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才能培养出乡村振兴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笔者结合多年来的高职教学改革与实践,从服务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角度,对农业环境保护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进行了探讨,围绕核心专业技能培养,以课程体系整合开发为主线,以提高实战应用能力为核心,打破学科体系式教育,培养符合我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的农业环境保护技术专业人才。

1 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1.1 人才培养目标

农业环境保护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紧盯乡村振兴战略需求。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并要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支持地方高校和职业院校综合利用教育培育资源,灵活设置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化人才[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农业环境保护技术专业应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和“三个面向”原则,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与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相适应的职业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能够在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帮扶精准脱贫攻坚等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的各个领域中发挥骨干作用的中高级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1.2 人才培养规格

1.2.1 政治规格。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思想品德,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正确的价值观、良好职业道德、社会公德、敬业精神和法制意识,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立场去分析与解决问题。

1.2.2 专業规格。

1.2.2.1

基本素质规格。熟悉国家乡村振兴、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资源管理与利用、可持续发展、知识产权保护等有关政策和法规;具有一定的中英文水平,能用中文撰写专业科技论文和调查报告,英语至少通过国家三级,能够与外国人单独交流,专业英语能够独自阅读和翻译专业技术文献资料。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熟练使用Office软件进行文字录入和编辑排版,掌握多媒体与计算机网络使用技术,能够在网络上查阅收集、下载或上传资料以及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信息交流。

1.2.2.2

专业技能规格。能满足乡村振兴需要,熟练使用水体、土壤、大气、农产品等相关专业技术指标的监测技能,熟练使用常规监测分析手段和仪器设备;掌握环境质量评价、污染治理和废弃物资源化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生态环境设计、规划、施工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管理的基本要求;具备生态学、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1.2.2.3

方法能力规格。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项目实施、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的基本方法,了解现代农业与环境保护相关科学技术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创新发展能力;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和文字书写能力等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

2 职业岗位分析

农业环境保护技术专业培养的人才是针对乡村振兴需求灵活设置的专业,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针对性改革培养出的符合乡村振兴需要的环境保护类专业技术人才。因此,职业岗位也是乡村振兴发展中的相关岗位。

毕业生可以在县、乡、村级农林生产管理机构、生态环境保护机构、规划设计机构、建设管理机构、环境绿化管理机构、环境监测机构、教育科研机构、生态环保企业、环境监测企业、环境工程企业、生态农业生产管理企业、绿色有机农业生产管理企业、村集体、合作社等基层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乡村环境保护与治理、人居环境规划设计与改善、生态产业园区建设与管理、生态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议与管理等方面生产管理、建设维护、监测分析、环境治理等技术与管理工作的职业岗位。

3 知识与能力结构分析

农业环境保护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要符合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就必须要具备相应的知识与能力结构。高职教育培养的职业化人才,尤其是针对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培养的专业人才,知识与能力结构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注重职业岗位需求,采取产教融合培养路径,所有的知识与能力都是融为一体的。首先必须根据乡村振兴的职业岗位需求来搭建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然后再根据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需求来提供相关的知识支撑。能力是成体系的,而知识是碎片化成知识点后融入能力之中的。

如果把培养人才比喻成建造一栋大楼,那么能力结构就如同搭建大楼主体架构的钢筋和砖块,而知识就如同建造大楼的黄沙和水泥,知识完全是为能力服务的。因此,知识与能力是不能被分成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的,只能通过职业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2个方面来体现。

3.1 从职业综合素质角度分析

从职业综合素质角度来看,农业环境保护技术专业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如图1所示。能力结构主要包括方法能力、表达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对应的知识结构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高等数学、创业就业指导、大学英语、科技写作、专业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环境工程CAD、生态环境专题讨论、课题研究与科技写作等相关知识点。

3.2 从专业技术能力角度分析

从专业技术能力角度来看,农业环境保护技术专业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如图2所示。能力结构主要包括仪器使用能力、监测与分析能力、污染治理能力、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管理能力和生态修复与人居环境营造能力,对应的知识结构包括仪器分析、环境化学分析、无机与分析化学、环境监测与分析、环境微生物、水污染控制技术、大气污染治理、农用化学品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利用、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察与执法、环境管理规划、环境有害生物治理技术、绿色有机农业、生态环境营造技术、环境工程CAD、生态环境前沿讲座等相关知识点。

4 课程设置与实践安排

4.1 课程与学时设置

课程与学时的设置必须以满足与乡村振兴战略需求相适应的农业环境保护技术专业人才知识与能力结构要求。共设置四大类课程,课程学时可根据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的需要进行合理调整。第一类为基础必修课,必须全部修满并取得全部学分;第二类为专业必修课,必须全部修满并取得全部学分;第三类为专业选修课,必须至少修满10门专业拓展课程,取得相应学分;第四类为国家规定的其他教学环节,必须全部修满并取得全部学分。整个课程与学时的设置中,应突出以能力培养为主的实践教学,占总学时数的比例应不少于50%。

4.2 教學进度与时间分配

当前的高职教育一般均为三学年,共计150周左右。其中,教学128周左右,假期22周左右。高职教育中农业环境保护技术专业比较理想的教学进度与时间分配如下:理论授课65~68周、实践教学60~63周,其中专业技能训练不少于36周,社会实践教学不少于12周,顶岗实习与毕业实习不少于16周。

4.3 毕业设计与论文答辩

毕业设计应当围绕乡村振兴的相关主题,在专业导师指导下进行。应选择乡村振兴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设计,或参加导师承担的乡村振兴相关研究课题。学生必须查阅大量文献资料,通过调查研究和课题设计,才能进行毕业论文相关工作,并以认真踏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按期完成毕业论文并进行答辩。论文合格者方能准予毕业。

4.4 实践教学安排

根据农业环境保护技术专业的特点,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技能训练、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三大块。其中,前两项技能训练在相应课程的实验及教学实习期间进行,综合技能训练则在综合实习期间进行,在定岗实习和毕业实习期间得到强化应用和实践检验。实验技能训练、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均以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适当安排参观实习和其他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学院组织的课外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动手能力和敬业精神。

5 结语

产教融合是产业深度转型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3,6]。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提出,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农业生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实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前、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所有这些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专业技术人才的支撑。如何培养出能够扎根于农业农村的农业人才,是当前乃至未来一个时期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7-10]。高职农业环境保护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应深化产教融合的教育教学改革,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优化知识能力结构和专业人才规格,构建具有乡村振兴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动服务国家乡村振兴重大战略。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EB/OL].(2018-02-04)[2018-09-10].http://www.gov.cn/zhengce/2018-02/04/content_5263807.htm.

[3] 陈娟,马国胜.服务乡村振兴的新型职业农民产教融合定向培养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34):232-234.

[4] 郭智奇,齐国,杨慧,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问题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5):7-13.

[5] 张海芳.农业高职院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16):252-254.

[6] 杨善江.产教融合产业深度转型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J].教育与职业,2014(33):8-10.

[7] 马国胜,干方群.新型青年职业农民定向培养的研究思路探析:以青年职业农民定向培养太仓班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4):256-258.

[8] 马国胜,李振陆,邱学林.现代职业农民培养的苏南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4):72-75.

[9] 唐广立,赵宝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促进农业职业教育大发展[J].职业教育,2015(6):6-8.

[10] CHEN J,MA G S.Analysis of principle orientation and entry poi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J].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 education and humanities research,2018,215:369-373.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方案乡村振兴战略产教融合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大学生绿色消费观进行全过程培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