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赋“壮”美·影像广西

2019-06-11潘万里

歌海 2019年2期
关键词:民族志画意纪实

潘万里

[摘    要]2018年广西艺术作品展之首届广西摄影作品展,以自然山水、工业发展、民族习俗和三农建设等为题材,以唯美画意和流光纪实为主导风格。让观者感受到了“画意山水,美在广西”“流光纪实,新在广西”“民族影像,根在广西”“脱贫攻坚,旺在广西”。可以说,此次展览全面而生动地展现自治区成立六十年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八桂大地上发生的历史性蜕变。

[关键词]画意;纪实;民族志;脱贫攻坚

为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2018年12月1日广西艺术作品展之首届广西摄影作品展在广西美术馆举行。此次共展出了200幅(组)摄影作品,从题材内容来看,这些作品主要是生动形象地记录和展现了广西区域内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丰富多样的民族习俗以及区域农业发展、城市工业建设等方面所取得可喜成绩。从影像风格来看作品大致分为两类,一是追求客观真实纪实风格;二是追求唯美诗境的画意风格。不论是哪种题材、哪种风格的摄影作品,都向观者很好地展现了自治区成立6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八桂大地上的美丽蜕变和锦绣华章。

一、画意山水,美在广西

以自然山水为题材的摄影作品多继承了中国本土的画意摄影美学。首先在拍摄视角的选取方面,这些作品多以俯拍为主,并且相当一部分作品为了展现高山大川的恢弘气象,还采用了现代的航拍技术,带有明显的“俯察天地万象之美”的气度,极好地展现了八桂大地天赋“壮”美的非凡神韵。其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就是《天下无双龙脊魂》,作品采用了航拍俯瞰的视角将龙胜梯田的全貌尽收眼底。此幅作品虽然在取景视角上对中国本土画意摄影美学有所继承,但是最终呈现给我们的更像是一幅抽象的现代主义绘画,龙胜梯田层层堆叠肌理感配以农作物本身的天然上色,仿佛是上帝打翻了那一款淡黄色的颜料盒在人间自然地流淌。与此作品相类似的还有《白云深处有美景》。

其次,这些作品多采用云气入画来营构画面的氤氲意境,这同样是继承了中国本土的画意摄影美学或者说更早的中国传统山水画美学。所谓的“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应用到现代摄影之中,“云气入镜成留白,气韵流动见神韵”则成为了摄影家们不二的选择。像《大自然沐浴图》《夏之韵》《大美漓江尾》等均是如此,尤其是《大美漓江尾》云气升腾配以夕阳晚照,登临画中之楼阁者在这南国山川中也一定体会到杜甫当年“荡胸生层云”“一览众山小”的崇高情怀。

另外,从画幅比例设置上看,这些作品也多采用中国传统卷轴画的形式,带给观者一种咫尺千里的气度和容量,如《我家住在此山中》。

除此之外,表现动物的摄影作品同样也对中国本土的画意摄影美学有所继承,准确地说这种继承可以追溯到传统的工笔花鸟传统中。如《春天芭蕾》和《弄岗穗鹛》在对画面背景的处理时,将所表现对象抽离出其所处的现实环境,给人一种“遗世独立”的感觉,实则是为了让观者能够更加专注于所要表现对象本身。尤其是《弄岗穗鹛》,观者会不自觉地将目光聚焦在穗鹛的眼睛上,最终在其“阿堵中”收到一种“传神写照”的视觉效果。

虽然说我们能从上述分析看到,这些摄影作品无论是在摄影语言还是在摄影风格上均可以追溯到中国传统的绘画美学,但是我们必须要清楚:摄影不是绘画,二者在创作媒介上的不同决定了它们在视觉画面上也会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比如传统绘画以水墨作画,带有较强的视觉抽象性,而摄影则不同,它以光影创作,带有较强的写真性。虽然说水墨之于写意,摄影之于写真,二者之间并不绝然对等,但是对于摄影家而言,以光影为“画笔”,回归到其媒介本身,于瞬息万变的世界中“捕光捉影”,为丰富人类的感性世界而“开疆拓土”方是“正途”。而在这些作品中,《神奇壮丽七百弄》《弄岗之晨》则在继承传统画意摄影美学的同时也不忘回归到摄影媒介本身。观看此类摄影作品时,我们会被它们所展现出来的光影效果所吸引,尤其是在《弄岗之晨》这幅照片中,我们看到日出东方,朝阳普照穿过晨霭,犹如千万把光剑斜入群山之中,群山也仿佛带有了神性的光辉,甚是壮观。

二、流光纪实,新在广西

如果说以山水为题材的摄影作品,在视觉语言和风格上继承了早期的本土画意摄影美学或者说传统的绘画美学,体现了八桂大地天赋“壮”美的自然神韵,带有较为强烈的古典色彩。那么,以现代城市和工业发展为题材的摄影作品无论是在形式还是在风格上均与之不同,带有强烈的现代感。而且也正是通過这类题材的摄影作品,我们才能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六十年来广西在工业发展、交通建设以及城市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为了更好地展现广西六十年发展所取得蜕变,此类摄影作品以采用纪实组图的形式进行展现。其中最为典型就是蒋国华的《广西钢铁工业60年的变迁》三幅组照分别展现了柳州钢铁在1958年、2008年和2018年的发展样态:第一幅采用了卷轴的形式向观者展现了1958年柳钢起步状态时的样貌,从中我们看到的是百废待兴的破败,加以黑白色调更加凸显广西钢铁工业在创业之初的艰难境遇;第二幅一改前者的黑白色调,将一个全新的柳钢形象展现在观者面前,从构图来看,该作品以广角镜头拍摄,几乎占据了整个画面,柳钢的厂房设置发生了扭曲变型;而第三幅虽然也使用了广角镜头拍摄,但是在构图上却与第二幅作品有着很大的不同:在该作品中柳钢厂只占据了一半的画幅,另一半画面则展现了柳钢上空的蓝天白云,也正因此构图法,该作品相较于前幅作品色调更加的明亮。而两幅作品在构图上的差别,也正好体现出了柳钢在发展理念上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另外,在表现交通建设的作品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当代广西“天人合一”自然和谐的新理念。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春回大地织壮锦》,作者以航拍俯瞰的形式记录了广西新建成的高速公路,而此公路对称的造型加之其间的花团锦簇使得此幅摄影画面像极了一幅华丽的人工壮锦,从中我们感受的不是水泥建筑的呆板机械,而是建造师们的匠心独造。与此相类似的还有《高速公路圆舞曲》组照,从这些组图中我们似乎很难说这些盘曲在田野山间的钢铁水泥巨龙与周围环境存在着较强的违和感,它们以圆舞曲的节奏和优雅的姿态打通了广西经济发展的血脉,激活了新时代人民奔向幸福生活的潜在动力。在交通建设方面,除了高速公路外,广西还有值得骄傲的高铁建设,据最新数据统计,目前广西境内的高铁里程已经占据全国首位。而这些喜人的成绩,我们通过此次摄影展览也能窥探一二,如《东站动车》和《动车飞驰百花妍》,尤其是后者还向我们展示了广西高铁与众不同的魅力:乘坐广西高铁可以实现人在青山花海中穿越的审美体验。

当然除了陆路交通建设外,作为古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广西也积极筹建自己的水路交通,像此次展览中的《水天黄金色·西江航运忙》《魅力铁山港》《港忙鹭欢·天海和谐》都很好地展示了广西近年来在水路交通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就。

在城市建設方面,广西同样成就显著。通过此次展览我们看到了以首府南宁为代表的广西城市发展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如《广西体育中心》《广西文化艺术中心》《展新姿》《园博园建设工地之夜》让我们看到了南宁作为我们西南重镇正在迅速崛起。而这些成绩的取得则离不开日夜在工地上辛劳的工人同志们,此次展览中具有代表性是《城市建设者》,作者以俯拍的视角拍下了这些“低到尘埃里”的奉献者。

三、民族影像,根在广西

广西除了壮族之外,还有像瑶、苗、仫佬等十余个世居民族,而且他们有着各自独特的文化生态。而此次摄影展览除了上述两类题材的摄影作品外,还展出了一定数量的民族民俗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多以客观纪实的影像风格记录了八桂大地上独有的民族民间文化形态,如民族节庆、戏曲音乐、舞蹈运动、民间工艺等,而这也正是八桂大地的文化根脉所在。

从民族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国内很多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传承危机,其主要表现为受众和传承人的老龄化,甚至有的少数民族文化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境。然而,通过此次摄影展我们却不难发现,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和实施了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政策,无论壮族、瑶族还是苗族等生活在八桂大地上的少数民族,其文化发展依然保持着充沛的活力,这一点可以在民族民俗题材的摄影作品中得到印证。如以壮族庆祝三月三为题材的作品《欢度三月三》《南宁民歌节魅力“三月三”》以及表现壮族民族运动的《壮族板鞋舞》,均是以青少年作为表现的主体,带有青春的活力与朝气。

与壮族的民族文化传承相类似,瑶族的民族文化同样在国家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支持下,呈现出勃勃生机。如此次展览中的《欢乐的白裤瑶童年》,摄影师巧妙地抓拍到了白布瑶儿童在体育运动中欢快且极富动感的瞬间,再配以裙摆上富有民族特色的波状纹饰,让我们从中看到了瑶族体育项目在义务教育阶段依然能够焕发出生生不息的活力。

与《欢乐的白裤瑶童年》的影像风格相类似,《泼水狂欢》的作者也使用了巧妙的运动抓拍,无论是作品中少数民族姑娘们肆意欢快的表情动作,还是定格在空中的水滴造型,都能让观者感受到传统民族节日带给人们尤其是年轻族人的欢乐和享受。

另外,在广西境内还存在丰富多样的民族民间工艺,如《壮族妇女的智慧》中呈现出来的壮锦制作手艺,以及《民间艺人破世界纪录》所反映的壮家民间艺人独具匠心的铜鼓锻造工艺等。而这些传统的民族民间工艺和其他上述民族文化形态一样,依然能够得到很好地传承。这一点我们在此次展览出的作品中可以窥探一二,如《婆孙传艺》,摄影师在两位人物身上精巧的布光和别具意味的构图赋予了民族民间工艺传承以希望:人物背后虚焦处理的房屋带着泥土的原色,岁月斑驳见证了历史的厚重。而处在画面中的婆孙一左一右,婆婆正在亲手教孙女技艺,两人的手在画面中心接触在一起,再配以她们身上仿佛带有神性的轮廓光,更是让我们感受到民族工艺在民间的薪火相传。

此次摄影展览除了展出了壮族、瑶族的民族文化外,还有苗族的服饰文化、京族的音乐、毛南族的傩戏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形态正是八桂大地上的文化根脉,它们在年轻的族辈中得到传承发展,同时也在传承中塑造和滋养着一个民族丰富而独特的精神内涵。

四、脱贫攻坚,旺在广西

2018年不仅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同时也是全区脱贫攻坚的关键年,是新时代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节点。而从此次摄影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脱贫工作在八桂大地上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广西人民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下,根据所在地域的优势条件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产业化经营。而且通过此次摄影展览,我们还能看到自治区精准扶贫工作取得的初步成效,以及作为脱贫工作实践者和受益者的广西人民,在喜获丰收后笑逐颜开的情景。

新时代下的精准扶贫不是一味地向贫困地区“输血”,其工作重心是通过培育新型的农民使该地区恢复可持续发展的“造血”功能,这一点在此次摄影展览中的《新农民电商培训》《推广蔬菜种植机》《统筹规划,精准扶贫》等作品中得到很好地体现。另外像《育“黑”成“金”促扶贫》《扶贫田园诗》体现了精准扶贫在产业化发展的创新思路,两幅作品均是以航拍鸟瞰的视角记录了贺州农科院的重点扶贫项目——黑木耳种植园。如果说第一幅作品虽然带有视觉抽象的成分,但还是以纪实的手法记录了种植园内农民繁忙劳作的情景,那么第二幅则有所不同,虽带有纪实的成分,但种植园中产出黑木耳的菌棒横成行、竖成列,错落有致排放在大地上,这种抽象构图形式仿佛是一幅视觉上的田园诗歌,这或许就是摄影师以《扶贫田园诗》命名的原因吧。与这两幅作品影像风格相类似的还有记录农户规模化养鸭场景的《晚餐》以及《中国芒果之乡》中航拍芒果山林的作品。而记录新时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作品还有《古典三黄鸡》《村下养鸡奔小康》《桑蚕产业链》,而这些作品都记录和见证了在八桂大地上劳动人民辛勤致富奔小康的幸福图景。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而八桂大地上的农民也正是像上述作品中所反映的那样,通过自己辛勤的劳作获得了大丰收。此次展览同样也生动地记录下了他们喜获丰收的幸福场景,如《喜获丰收》所呈现的就是一位农村妇女在果园棚收获的场景——挑果的农妇赤脚走在画中的田垄上,双腿和裤子上布满了泥土,肩上负荷着两桶满满的果实,辛劳的付出让得到回报的她脸上漾溢着幸福的笑容。而从整幅作品的构图语言来看,挑果的农妇位于整幅对称画面的中心,这些无不证明了辛勤劳作的农民是幸福可爱的,他们才是脱贫攻坚的主角。而以表现农民丰收为题材的摄影作品还有《丰收大蚝》《中国芒果之乡》《荔枝上市》《南瓜大丰收》《忙碌的市场》等。

新时代的农民们在为自己的幸福奋斗而有所收获的时候,他们的脸上总是挂满了笑容,而此次摄影展览也记录下了他们满心欢笑的精彩瞬间。如《乐由心生》,作者并没有刻意采用摄影技巧,只是客观地捕捉到了集会领奖的村民们发自内心的自然而朴实的笑容,但是作品却一样光彩照人,引人注目。类似题材的作品还有《壮乡人民心向党》《笑逐颜开》等。这些无不说明在新时代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八桂大地将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兴旺发展的气象。

总之,2018广西艺术作品展览之首届广西摄影作品展览中,无论是画意山水摄影、流光纪实摄影,还是民族志影像、脱贫攻坚影像,无不向观众展示了经过六十年来的艰苦奋斗和改革开放八桂大地上发生的历史性蜕变。希望作为青年的我们接过手中的接力棒,在天赋“壮”美的八桂大地上谱写出更加精彩华丽的锦绣篇章。

猜你喜欢

民族志画意纪实
视觉人类学视域下的民族志摄影、保存和传播
刘少民
秋意
Celebrate Spring Festivalin Xuzhou 徐州过年纪实
郑州擂台赛纪实
印度老牌民族主义组织“穿上长裤”
心灵独白
民间文书与民间智慧
混乱实验室纪实
混乱实验室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