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引导下农村治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9-06-11温翔慧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村民政府

温翔慧

[摘要]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党和政府一直致力于改善和提升农村治理水平,促进农村发展,争取到2020年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村民生产生活素质较低、基层政府治理能力相对较弱等问题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到农村治理中、增加对农村资金等资源输入、提高村民生产生活素质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目前农村治理中的问题,促进农村发展。

[关键词 ]政府;农村治理;村民

[中图分类号]F320.3[文献标识码]A

1    政府引导下农村治理中的问题

1.1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农村基础设施包括道路建设、学校建设等物质建设和农业技术、师资水平等技术资源。我国一线城市机场、高铁、火车、高速公路等交通资源数量多、质量高,反观农村,发展较好的农村有较窄的沥青公路,西部落后农村只有水泥路或者土路,农产品运输不便。在以西瓜、葡萄等水果为主要农业收入的农村,由于交通运输方式单一、道路质量差,经常出现农产品来不及运输到县里镇里销售就已经坏掉或在运输途中因道路颠簸而损坏的情况。农村教育资源不足,很多农村没有学校,有的农村学校仅有黑板和书桌,与城市学校完善的设施相比,差距明显。在师资力量方面,农村学校多以年龄较大的当地的乡村教师为主,很少有研究生、大学生到农村长期任教,高校支教的学生在农村学校少则几天,多则一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教师资源短缺的状况。在农业技术方面,农民对市场信息知晓度低,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如,水稻棉花已经有了杂交抗病虫的高产品种,农民还是用上一年耕作留下的普通种子,对农田的灌溉还是采用打井等传统灌溉方法,由此导致农作物产量低、销路窄,与市场对接能力差,农业收入水平低。农村基础设施大部分由政府提供,相对于城市而言,政府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少,中央政府制定政策和下拨资金,经过省、市、县、乡各级政府层层分配,最后到每个农村的资金可以说所剩不多,再加上农村自身融资渠道少,创造财富能力较弱,没有多余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的重要原因之一。

1.2    村民生产生活素质较低

农村的发展最终依靠的是农村居民群体,村民群体是农村生产生活的主体,物质资源的创造者,农村发展的直接推动者。村民生产生活素质不高影响了农村社会的治理和经济的发展。首先,农村教育资源不足,村民知识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理解能力不强,政治参与意识低,政府官员征集关于建设本乡村的民意时,许多村民表示不知道说什么,政府无法准确获取民意,进而对农村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对症下药。村民的文化知识水平也影响村民分析市场、判断市场的能力。村民由于文化素养低,会道听途说盲目生产,比如今年猪肉市场供给小于需求,猪肉价格高,村民们便蜂拥养猪,导致第二年猪肉市场供给大于需求,猪肉价格下跌,农民不仅一年的劳动白费,还可能赔钱。其次,在生产技能方面,大部分村民仍然运用传统方式劳作,还处于“靠天吃饭的”的状况,没有学会应用机器生产和技术生产。同时,村民处于比较闭塞的环境,获得技能知识的渠道少,不了解科技发展信息,农村也没有专门的培训人员给村民普及和推广农业新技术,村民也不会搜索和学习网络丰富的资源。第三,村民缺乏合作致富的规划和实践。村民劳作多以家庭为单位,抵御风险能力弱。每个村庄各有发展特色和致富之道,村民们要集体探讨出适合本村的发展之路。比如根据本村庄土地资源、道路情况和村民擅长的技能,因地制宜地发展某种产业,形成产业区域效应,运用网店等渠道拓宽销路。村民也可以集体将自家土地承包出去,承包商运用机器实现规模生产,村民收取一定的租金。

1.3    基层政府服务力度较弱

在我国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政府不再以管理者的身份而是以服务者角色参与到农村治理中。中央政府多给农村以政策上的支持和财政上的帮助,资金层层下拨到基层政府。本文认为基层政府指县级政府和乡镇政府,基层政府作为国家政权的末端,践行着上级政府政策落实到农村的最终环节,对改善农村治理中的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一,在我国压力型体制下,政府权力逐层下放,基层政府的“事权”较小,很多权力受上级政府制约。2006年废除农业税以后,基层政府失去了重要的财政来源,财政收入主要依靠上级政府拨款,基层政府财政能力大多用于维系日常工作运转。基层政府在有限的财权和事权条件下,治理农村中存在的问题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第二,基层政府需要完成上级政府下派的各项任务。目前基层政府的工作成效主要由上级政府考核和评价,基层政府忙于完成上级政府布置的任务而忽略了农村治理中的一些问题。第三,中央政府制定的扶助全国农村发展政策具有统一性,基层政府在农村治理中的中心工作是落实上级政策,但是每个村庄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不同,基层政府可以考察和了解所辖村庄发展情况,调查民意,结合每个农村的特殊性和国家政策制定适合本乡村发展的方案,并不是僵硬的完全照搬上级政策。基层政府可能考虑到工作量和成本支出的问题,进而選择在所辖区域内完成上级政府政策落实即可。最后,基层政府的工作对象既包括农村治理也包含县城中镇的治理,基层政府的办公地点一般都在镇上,镇上的居民 “近水楼台先得月”,其面临和反应的问题更容易引起基层政府的关注,基层政府服务村民的精力和心力就更加有限了。

2    完善农村治理的对策建议

2.1    增加对农村治理资金的投入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不利于村民生产生活,阻碍村民创造物质财富,限制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资金充裕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第一,农业税废除后,王亚华等(2016)提出基层政府管理农村公共事务的动力减弱,逐渐在农村公共事务中显现出失灵的状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大部分来源于政府,上级政府可以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帮扶的专项资金,加大资金投入和监管力度,让资金真正落实到改善农村基础建设中。第二,基层政府要拓宽融资渠道和主体。在互联网+时代下,出现“众筹”等融资形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否也可以用众筹的方法吸引社会企业和个人的融资。银行对于农村建设贷款出台优惠政策,降息或者免息。第三,村民自发筹资建设亟需的基础设施。村民是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不能老是存有“等、要、靠”的思想态度,向基层政府反映农村治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一种方法,对于村民共同的需求,村民们可以自发筹资共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农村教育中稀缺的教师资源,村民们可能无法高新聘用优质的教师来工作,但是也可以动用社会关系,动员临近村庄或者镇里具有良好教育素质的亲戚或者朋友来自己所在的村庄教书,也可以请教有经验有技术的农村技术人员来培训村民,给予其一定的报酬。从政府、银行、社会企业和村民各个主体筹资融资,增加融资额度。资金是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中必备的要素,筹集到资金后,要合理规划、重点建设亟需的农村基础设施,不能盲目使用资金导致浪费,从而降低农村融资信度。

2.2    提高村民生产生活素质

农民生产生活是农村治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提高村民生产生活素质对于改善农村治理具有关键作用。村民生产生活素质包含知识水平和生产技能。当今社会,人们处在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但是村民在如何理解和判断与自身生产生活有利的知识却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很多村民文化水平较低,还处于文盲或半文盲的状态,读报纸和看新闻都不能完全理解和获取其中的讯息,上网浏览的也多是娱乐消遣的内容。因此,政府要引导村民增强自身素质。基层政府可以定期在农村更新板报、墙报,宣传近期政府政策,公示基层政府的工作内容供村民监督;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小型讲堂普及法律政治知识,和村民互动,回答村民问题,在村民学习态度上予以激励,在学习渠道上予以指导。央视财经新闻中有很多农业扶持政策和成功案例,可以引导村民多观看央视新闻、翻阅人民日报等党报新闻。对政治、法律、科技知识的了解,容易使村民更加理性客观地看待和参与到农村治理中。在自身文化素养提升之后,村民就能够和想要实现政治参与来表达自身诉求,再加上政府的引导,村民就会自觉投入于农村治理中。在提升村民生产技能方面,基层政府可以在所辖地区内寻找成功的典型案例,在农业种植、家畜养殖、餐饮服务业等成功案例中选出富农代表,组织其在本村和其他村庄定期进行生产技术经验分享活动和培训当地村民;也可以邀请专业人士和引导村民在网络资源中获得有益资源。提升村民技能能力有利于村民改善收入状况,实现家庭富裕,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村民在拥有一定的物质财富和知识水平下,更有能力投入到农村治理中。同时,卢春龙等(2014)提出,政府给民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政府较好的公共服务绩效可以使民众增加对政府的政治信任。政府和村民可以形成良性互动。

2.3    多元主体供给完善公共服务

基层政府在主客观因素的限制下提供的公共服务不能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需求,扩大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有利于增加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数量。在社会主义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非政府组织得到较快发展,对于调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逐渐形成政府、社会组织、公民共同治理的格局。在农村治理中,主要的社会组织是村委会,村委会是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的管理村庄事务的群众性组织。陈思等(2014)提出村委会设置的目标之一在于实现村民们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局面。村委会和村民生产生活关联密切,了解民情民意。村委会可以组织建设村民集体需要的公共服务,定期举办文化活动,帮助村民向政府申请扶贫政策资金等事务,村民有困难可以便捷地向村委会求助。基层政府要着力提升公共服务的能力,在财权和事权一定的情况下要提升服务效率。基层政府也要把工作重心放在农村治理中,多与村民沟通,采纳民意。和村民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更有助于基层政府抓好农村治理。

3    结语

正确认识农村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村治理水平,是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我国农村治理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村民生产生活素质较低、基层政府服务能力较弱等问题影响村民生活质量提高,制约农村社会发展。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包括,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提高村民生产生活素质和多元主体供给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农村治理水平的提升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参考文献]

[1] 王亚华,高瑞,孟庆国.中国农村公共事务治理的危机与响应[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1(02):23-29+195.

[2] 卢春龙,张华.公共文化服務与农村居民对基层政府的政治信任—来自“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现状调查”的发现[J].政法论坛,2014,32(04):20-28.

[3] 陈思,凌新.参与式治理视阈下农村治理模式创新研究[J].理论月刊,2014(09):168-171.

猜你喜欢

村民政府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非暴力
地球村民们的笑容
奇怪村子的女人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一张图看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信息通信
贵州实现县级以上政府法律顾问全覆盖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