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县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局限与路径选择

2019-06-11岳德虎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路径选择广西

岳德虎

[摘要]广西其由于地理、环境等原因,县域文化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具有深厚的历史和人文意蕴,发展潜力极其巨大,也是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合作的主要基地。近年来,县域文化产业虽然得到了局部的发展,但也存在基础素材挖掘缓慢、缺乏品牌龙头、科技附加不高、政策执行滞后等发展局限。因此可以选择“规划发展方向”、“挖掘优势资源”、“打造优势品牌”等路径,不断延展县域文化产业的发掘功能,从而推动广西县域文化产业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县域文化;发展局限;路径选择;广西

[中图分类号]F127.25[文献标识码]A

从2006年创办至今的中国-东盟文化论坛不仅见证了中国—东盟文化发展繁荣的历程,也使广西的文化不断走进东盟,在内容和形式、平台和机制等方面都显示出发展的势头,《八桂大歌》、《碧海丝路》等“美丽广西”的品牌文化代表让东盟国家民众对广西浓郁的气质和韵味有了更为深入的认知和理解;2017年的大型旅游文化作品《秘境·东南亚》借助全息成像多媒体技术,使得国人不出国门便可领略东南亚的异样风情。而随着中国和东盟文化的合作交流进入“旺季”,广西的文化产业将是一片蔚蓝的大海,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合作交流的广西文化基本都是地市级以上政府的推动,而广大的县域文化并没有跟上这一形势的发展,因此,如何借助中国——东盟文化的合作交流破解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和路径就是一个现实迫切的问题。

1 广西县域文化产业的发展瓶颈

随着中国—东盟文化合作交流的深入开展,广西的一些县域文化得到了快速的提升与进步,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不可忽视的是,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部分县域并没有充分认识这一极为有利的发展契机,在品牌开发、科技支撑、对外合作等方面都出现了瓶颈。

1.1 文化资源丰富,但发展基础薄弱

广西丰富多彩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我国以壮乡文化为主体的著名八桂文化圈,由于特殊的地理和人文环境, 境内的拥有12个民族及40多个民族成分,保留了自身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传承。如遍布全区的壮族文化、三江侗族文化、融水苗族文化、金秀瑶族文化等等,包括建筑、纺织、舞蹈、武术、绘画、音乐、饮食、服饰、婚尚等文化形式,辅以悠久的历史概貌和天然的自然景观、神秘的民族宗教、多彩的民俗活动, 形成了广西县域文化产业雄厚的资源优势,为县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发展基础。但由于这些县域文化资源大多处于偏远的山区,布局分散而又缺乏必要的整理和发掘,很多地方没有进行广泛的广告宣传致使文化品牌凸显不足,如金秀瑶族文化,有盘古瑶、茶山瑶、花蓝瑶、山子瑶、坳瑶等五个支系,包括“过山瑶”、“蓝靛蓝”、“白裤瑶”等30多种称呼,其社会组织“巴引”、“油锅”、“瑶老制”、“石牌制”等文化传承特色鲜明,非常可以作为金秀县的标志性文化符号,但县域内的特色景点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莲花山、老虎潭峡谷、老山原始森林保健度假区等只是重视景点景观的建设发展,对于瑶族文化的融入基本忽略,景点的民族性、特色性不够典型;其他如环江毛南族文化的人生礼仪很有特点,妇女怀孕的“祭解”(包括血盤解、落井解、七井关、平头杀解等七种形式),孩子出生的“三早会”、“卖猫月”、“肥固几”等,六旬以后的“倒马”和“扶马”等都非常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虽然都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旅游价值,但由于地理、经济等方面的原因,没有形成产业化的开发与建设。

1.2 龙头品牌单调,联动效益不高

尽管广西的县域文化底蕴丰富,但真正经过开发,形成规模效益的并不多见,如三江侗族自治县利用侗族的各种文化优势,着力打的程阳八寨风雨桥,融历史建筑、侗族歌舞等民族风貌树立了县域文化产业的品牌——“侗乡鸟巢”——《坐妹》,已经成为三江县域文化产业的代表;而龙胜苗族自治县的龙胜梯田以徒步观景也形成了龙胜独特的县域文化产业标志,这些也都成为当地县域文化产业的龙头。但这些龙头却没有形成联动,一般只有一个支撑点,如基本三江独峒乡的芭团桥因其造型独特、立体建筑、人畜分离等特征被誉为“古今中外独一无二”,与“程阳桥”同属国家重点文物,但由于缺乏投入和开发,甚至出现风化和破损,无法形成文化品牌,更没有带动当地文化产业的联动;而龙胜梯田则更多注重梯田的景色效应,缺乏民族歌舞、美食等其他特色的联动,不能形成“吃—住—游—乐—娱”的整体联动。其他如 “侗族吊脚楼”、“融安骑楼”等,大多延续的基本的住宿功能。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县域文化产业规模偏小、投机盛行、各自为战,不是互相补充,更多的是恶性循环,不良竞争(如遍地的农家乐、民族菜等),如2018年“三月三” 上林县大龙湖接待游客5.44万人次,营业收入134.9万元,贺州市五大重点景区(姑婆山、黄姚古镇等)三天时间共接待游客约13.2万人次,营业收入约771.78万元;作为广西最重要的民族节日,不仅远低于云南的泼水节,相比广东先进地区的文化产业更是差距甚远。

1.3 科技开发滞后,附加值普遍不高

从现阶段的发展来看,广西的县域文化产业,多以民族特色资源为主,传统的土地背景、山川自然资源占据了绝对体量的比重,基本都处于低端的开发层次,很少会有现代技术合成光电、虚拟现实等高技术的设置和添加,而当前县域文化产业链的高端恰恰就在于文化资源的现代技术开发和拓展,但由于偏远贫困山区文化产业管理和科技人才比较缺乏,在产业管理和技术开发等方面严重滞后,一是基础较差,在文化产业最红火的2015年,广西文化产业增加值只有全国的1.56%,即使在西部地区,排名也处于倒数的境地;二是资金投入非常缺乏,“十二五”的整个投入仅有274亿元,仅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0.44%,且这些投入基本都是大中城市的重点,广大的县域文化产业是少之又少,难以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三是服务业长期滞后,由于缺乏科技支撑,文化服务业不断下滑,2015年为181.98亿元,不到2013年的80%。如横县中国茉莉花的著名产地,享有国字号多项名头,茉莉鲜花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在“2018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暨第二届中国品牌发展论坛”上,横县茉莉花和茉莉花茶的品牌价值都在800名以后,尽管其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产值90亿元。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没有科技支撑,这些产值基本上还是凭借原始的生产,卖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只是作为文化的相关产业,而对于茉莉花的高科技投入与深加工还有待提高,不能形成系统的能够产生高附加值的文化品牌。

1.4 文化政策的贯彻和实施比较滞后

从现实来看,从国家层面到广西地方层面,有关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不断推出,但由于种种原因,广西大部分县域的文化产业发展还是处于初级状态,显得“单薄”。一是县级及相关地方政府重视不足,在整体规划和发展方面往往更多投入在房地产、交通等基建等方面,更多注重要求的“面上”工作,各个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变成“同色”文化,大多还是借助刘三姐的名声,基本上还是挂靠刘三姐的品牌,而苗族、瑶族等民族特色文化品牌还缺乏有效的挖掘,县域文化特色资源不够优化;二是资金缺乏,广西县域文化大多处于贫困山区,尽管有政府的扶持,但由于贷款、招商等方面的局限,对于大范围的民族特色文化搜集整理来说还是杯水车薪,难以通过高新技术推动产业的发展;三是市场经济信息体系建设滞后,由于缺乏现代产业的管理方法和模式,广西县级文化产业对于品种开发、形象展示、对外宣传等都像“鹦鹉学舌”,别的地方怎么搞,也马上跟着发展,如玻璃桥、大峡谷等旅游热点,很少考虑到自身的现实状况,结果往往事与愿违,造成一些不良后果,很难应对变换多端的现代市场;四是缺乏统一组织规划的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配套,虽然随着社会“大势”,各个县级政府都在大力开发旅游文化资源,搭上旅游品牌的热点,导致重旅游而疏其他相关产业的现象频发,如三江侗族自治县的“布央茶园”,其品茶、云海等,在旅游观景方面发展突出,而在交通、住宿、夜市、文艺表演等方面明显滞后,难以形成县域文化产业结构建设的配套协调发展,进而造成产业结构的发展失衡。

2 广西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2.1 发掘基础文化素材,创新文化体制,打造优势文化产业

广西丰富的县域文化资源是其发展文化产业最重要的基础性关键因素,这些独特的地理环境、悠久的民族传统、多彩的人文情怀都给县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这些文化资源布局散乱,管理落后,开发缓慢。而这些文化资源本身还并不是文化产业,还需要经过收集、整理和打磨,特别是要创新这些文化资源的管理体制,规范开发经营这些文化资源的内容与形式,加强社会主义新时代文化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把具有典型文化特征(如建筑、服饰、饮食、歌舞等)借助文化创意的融入,加以提炼和升华,优化文化产业资源配置和管理开发方式,打造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形成优势文化产业,并优化县域文化产业的结构和布局,建立和谐有序、种类配套、各显其能的经营模式,从而推动县域文化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如东兴立足与东盟的合作,突出“京”(京族的文化资源)、“享”(丰富当地人民生活)、“品”(提升歌舞演出品味)、“边”(加强与越南的文化交流),不但有力提升了县域文化产业的发展,还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崇左大新县则利用德天瀑布的先天地理和环境优势,创新发展体制,打造以德天瀑布为主题的旅游产业,2018年10月德天瀑布被国家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评定为5A风景区,社会和经济效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2 规划文化方向,培育特色品牌,打造品牌文化產业

县域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在于其能否依据自身的文化基础优势,借助现代交通和技术来培育县域特色文化产业精品,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从而建立自己的县域特色产业文化。2017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颁布了经区政府审定的《广西文化产业跨越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桂文发〔2017〕34号),明确提出“优化文化产业布局”、“打造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产业品牌”的规划方向,特别重点指出了打造体现广西特色的“八桂系列”民族文化产业品牌,这就给广西县域的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从现实来看,广西县域文化的资源组成基本有自然型(即依靠大自然的演变自然形成)、民族型(即依靠各个民族的发展演变而来)、产品型(即县域各地的典型产品)、混合型(即上述几种的融合),这四种类型各具特色,辅以当地的民族风情和社会组织,有望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如融安县可以借助满清朝廷赏赐的“惟仁者寿”牌匾,融合瑶族节日氛围,把民族体育、农田劳作、传统美食等配套融合,形成大力推进愉快旅游、快乐健康的“快乐长寿”品牌;靖西绣球作为广西民族特色的定情和吉祥之物,结构独特、选料考究,且全部以手工精工制作,已经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的亲友馈赠佳品,可以借此培育旅游+工艺的“民族爱情”品牌;蒙山县的油菜花、荷花、向日葵、格桑花争相开放,四季更迭,游人如织。把文化旅游业、民俗文化创意、生态文化融为一体,完美打造“四季花海”品牌;依据自身文化资源和地理优势发展休闲旅游、体育健身等品牌,打造主导文化产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3 建设“民宿”旅游,完善休闲项目,推进旅游文化融合

随着交通的便利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少数民族特色旅游已经成为都市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而广西县域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也非常符合民宿旅游的要求,因此大力发展民宿旅游不失为这些县域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之路。一方面要整合旅游资源,加强特色产业与民族旅游的融合,丰富村寨民宿旅游产品和服务,依据民宿所在地的产业基础开发出不同的特色体验园,全力打造符合村寨自身优势的民宿品牌,如融安“苗寨”的大袍屯可以利用传承千年的苗锦、蜡染、银饰等来开发民族特色文化园,体验苗族千年的悠悠风情;三江冠洞村可以借助程阳八寨国家景区的背景,大力发展以“百家宴”为特色的民族“美食园”,品尝侗族特色的饮食文化和民族热情;三江欧阳屯可以依托地处历史夜郎古国的优势,利用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三王宫”、“人和桥”等文物遗产,辅以“侗戏”的表演,开发“夜郎景观园”,演绎出昔日夜郎的神奇与繁华。二是完善“生态导览”,延伸休闲娱乐的方式方法,广西的县域少数民族大都是在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中顽强地生存下来,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生存和娱乐方式,衣食住行也都有自身民族明显的生存印记,特别是民族建筑建筑和歌舞,不但具有深厚的文化传承价值,观赏价值也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可以借此开发民族生态和民族传统的展示,加强县域村寨民宿的趣味性和生活真实性,通过白天参与农业劳作,晚上观看民族特色文艺表演,从而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既传承了民族优良传统,又能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和村民的收入。

2.4 依托文化资源,提升文化创意,推动可持续发展

国内外的文化产业发展证明,文化创意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推手之一。自2004年《印象·刘三姐》的推出,广西文化创意便迅速发展起来,2010年广西区政府就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桂政发〔2010〕63号),明确提出将文化创意作为重点任务之一,《广西文化产业跨越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桂文发〔2017〕34号)则进一步确立将打造文化创意品牌作为广西文化产业发展的纲领,为广西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目前广西广大的县域文化产业普遍落后于地市以上级别,因此依托县域自身的文化优势资源,努力打造自身的民族特色文化创意,如三江县的“坐妹”,以当地侗族和苗族的青年爱情为题材,以当地的民族建筑鼓楼、风雨桥等为吊脚楼背景,借助現代光电表现手段,把当地的侗族建筑、古老农耕、传统服饰、特色音乐、婚恋风尚等广泛融入了现代创意,全景再现了侗族“坐妹”传统民族婚恋风尚,让观众体验到侗族最为真实的特色风情,已经成为最具当地民族特色的文化创意品牌;靖西旧州以绣球产业被称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也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近年来从传统工艺着手,采用“堆绣”制作出“堆绣绣球,以“中华巧女”黄肖琴为代表的当地民间刺绣艺人依托绣球资源,不断推陈出新,大量融入现代生活的趣味,把传统单纯的爱情题材扩大到友谊、节庆、祈福等多种寓意,一代“绣球王”朱祖线制作的超大绣球不但被日本国立民族博物馆收藏,港澳回归、北京奥运会都有精彩表现,当地以此为基础,已经形成了吃住行、游乐娱一化体化的文旅游产业,不但极大地提升了当地艺人的经济效益,也有力推动了县域文化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横县茉莉花和茉莉花茶品牌价值总和高达197.45亿元,培育地标产品,带动产业发展[EB/OA]. http://www.nanning.gov.cn/NNNews/xqdt/201805/t20180518_860311.html.

[2] 广西文化产业发展落后的问题亟需关注[EB/OA].http://www.gxtj.gov.cn/tjxx/yjbg/qq_267/201611/t20161102_128702.html.

[3] 张若衡,谭海东.东兴:立足边境创特色文化东兴:立足边境创特色文化[EB/OA].http://www.gxnews.com.cn/staticpages/20180727/newgx5b5a5b57-17515173.shtml.

[4] 王彦林,等.县域文化产业发展方式的确定与培育[J].学术交流,2014(01):190-193.

猜你喜欢

路径选择广西
和我一起去广西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三)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二)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一)
2018广西版画邀请展作品选登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现实需求与路径选择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