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扶贫 扶真贫 真脱贫

2019-06-11石阳

党的生活·青海 2019年1期
关键词:贫困户精准群众

石阳

省委宣传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省委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狠下“绣花”功夫,因人、因地、因贫困原因、因贫困类型等施策,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等不了、输不起、退不得的硬仗。在产业、教育、健康、扶志、扶智等方面都取得了扎实成效,2018年,通过第三方评估机构专项评估检查达到脱贫标准。巩固提升,脱贫不返贫也是重中之重。部务会再明“时”、再蓄“势”、再落“实”,干部职工认识明确、思路清晰,及时深入建档立卡户问需问计、宣讲政策、扶贫扶智、项目引导,调整扶贫工作思路,制定巩固提升计划。通过双轮驱动、双向发力,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决心帮助贫困户拔掉“穷根子”、甩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合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围绕精准方略确保扶贫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瞄准特困地区、特困群体、特困家庭,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到家庭,实现贫困家庭和困难群众稳定脱贫。”为落实习总书记批示精神,省委宣传部坚持精锐出战,精准选派扶贫工作队,精准进行双帮结对,始终围绕精准花气力、下功夫,确保扶贫成效。

围绕“扶持谁”,精准识别。2015年10月扶贫工作队驻村后,严格对照国家标准,开展村民人均收入、家庭劳力、残疾程度等调查,识别出了建档立卡户、边缘户、非贫困户,精准识别贫困对象,准确掌握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围绕“谁来扶”,精准结对。选派优秀干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成立扶贫工作队。部机关15个党支部141名党员与35户154名贫困群众结“穷亲”。仅2018年,各党支部就积极开展4至7次捐资助学、联系务工、扶智扶志、政策解读等帮贫助困工作。现金和物资达13.06万元,户均受益3731元,夯实了攻坚拔寨的坚强堡垒。

围绕“怎么扶”,精准施策。因户因人协调落实产业扶贫、易地搬迁、危房改造、生态补偿、创业就业、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兜底保险等八个一批工程,实施危房改造23户,生态扶贫惠及22户,资助全乡贫困家庭学生62名、易地搬迁4户、兜底户4户14人,贫困户就医实际费用报销比例达90%以上,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获得群众认可,深受大家好评。

围绕“如何退”精准查漏。严格按照贫困户脱贫、贫困村退出标准和程序,精准查漏补缺,不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先后迎接国家级、省级第三方评估和各级检查均获良好成绩,无错退户,实现了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目标。

二、强化造血功能发揮首创精神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让贫困户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我能脱贫”,杜绝脱贫等、靠、要及蹲在墙根等小康等。

宣传政策强信心。党员采取走下去、请上来等方式组织贫困户学习党的理论,及时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扶贫惠民政策武装贫困户思想,做到宣传不偏向、不偏移、不走样,用富有亲和力的群众语言和足够的爱心、耐心和热心,让党的政策厚植群众心底,强化脱贫致富信心。经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帮助贫困户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正确观念,铆足精气神,立志拔穷根。

文化惠民树自信。积极协调县委组织部、县新农办、文广体局等单位投入222.8万元,修建了党员活动室、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室等,配备了图书、音响器材、服装道具等,开通了电子阅览室、“互联网+”等项目,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丰富了文化活动,避免了以往活动都在“嘛呢房”进行的境况,也提升了群众的文化素养,满足了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评比表彰30户五星级文明户,引领了正气,形成了比、学、赶、超、帮的互助氛围。

凝心聚力促和谐。联合嘉里集团郭氏基金会以影响人、改变人为宗旨,以强化造血功能、培养带头人为发展理念,鼓励村民集体决策、共同参与实施项目,让大家在学中干、干中学,逐渐带动、培养村民的规范公德、公平和谐和主人翁意识,积极投身到项目的建设、运营和管理中,让村民生活更加美好。通过长期教育引导,润物感召,滴水穿石,激发了大家以村为家,唤醒大家有心脱贫、用心脱贫、实心脱贫的思想动力,全身心投入到合作社的各项建设、管理、运营中,努力实现了产业强、村民富、乡村美目标。

三、扶贫先扶智教育拔穷根

古人有“家贫子读书”的传统。孩子是花朵、是未来、是希望,把贫困村的孩子培养出来,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是扶贫根本之策。针对循化县尕楞藏族乡教育发展滞后、贫困程度较深的实际,坚持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从孩子抓起、从教育着手,精准实施“四大工程”推动扶贫与“扶智”“扶志”共赢。

实施助学引领工程。2016年,固定投入20万元,启动了“情暖藏乡”奖助学工程,对全乡考入高职大专、本科、研究生的学生分别奖励1000至3000元,对牙尕、哇龙两个贫困村考入的学生,除发放奖学金外,每年发放同级别的助学金,直到毕业。目前,已为156人次发放奖、助学金25.8万元,解决了贫困家庭学生上大学的后顾之忧。

实施教育带动工程。2018年,积极争取省教育厅支持,每年推选尕楞中学前10名优秀初中毕业生赴青海三江源民族中学读高中,为尕楞藏族乡优秀学生提供优质教育平台,帮助贫困、落后、民族地区学生接受更好的高中教育,从而顺利考入理想大学,学习前沿知识和发展理念,毕业后为家乡的经济、生态等发展添砖加瓦,助力家乡脱贫。

实施爱心结对工程。对建档立卡户的学生,大力推进“教育精准扶贫行动计划”,并联系省内外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截至目前,已为12名学生找到了“对象”,确保建档立卡户孩子“有学上”“上得好”,从而靠学习走出大山,靠知识改变命运,使自己的人生更精彩。爱心人士表示,他们将通过小手互拉、好友互助,让学生们从志、智、视野、理念等各方面得到帮助,直至大学毕业。受助学生表示决不辜负社会各界的帮助,严守校纪、努力学习,为早日脱贫贡献力量,回报社会。

实施设施建设工程。2015年,投入20万元,在尕楞乡中学实施了乡村少年宫,开设了第二课堂,并每年拨付运行经费。2018年,又计划在乡小学实施。为哇龙村教学点配置电脑、办公桌椅、教学用具和幼儿滑滑梯,大大改善了教学点硬件设施,孩子们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娱乐,茁壮成长,改变了昔日5棵树、一间厕所、一堵墙的落后状况。

四、选准育强产业助力尕楞脱贫

产业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产业扶贫是推进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撑。结合帮扶的循化县尕楞藏族乡牙尕、哇龙两村实际,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打好绿色生态牌,让贫困群众吃上“生态饭”,走上“致富路”,实现了生态保护、扶贫开发、改善民生多赢。

坚持生态保护,实现生态最大增量。协调林业部门支持,组织群众挖育林带,种植杨树2万余棵、花椒树1.8万余棵,种植面积达300多亩。春夏季,漫山遍野郁葱苍翠,花椒籽点缀其间,美化藏族乡村、防止泥土流失、增添护林岗位、增加群众收入。

坚持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养殖业。结合两村草场面积充沛的实际,投入70万元,并整合各类资金,建立了178.46万元的两个犏雌牛养殖合作社,共购买牛95头。截至目前,繁殖小牛60多头,已顺利实现分红,这种新的经营模式让祖祖辈辈土里刨食的藏乡农民变身为“股民”,实现了生态生产生活良性循环。2018年,又投入5万元,解决哇龙村养殖场建造积雨池资金缺口,激发了合作社理事长拉龙多杰干事创业、带领贫困户致富的积极性。争取省农牧厅80万元,计划2019年扩大两个村养殖场规模。哇龙村扶贫工作队还协调硬化通往养殖场的6公里土路,方便群众生活。

坚持发挥优势,打造生态文化旅游业。利用当地森林茂盛,山青、水秀、花香的迷人景色,争取财政300万元,打造尕楞生态文化旅游项目。2018年鼓励群众种植油菜200多亩,金灿灿的梯田花海形成一道亮丽壮观的风景,吸引过往行人、游客驻足拍照。

脱贫攻坚是一场歼灭战,更是一场持久战,巩固提升是确保不返贫的重要手段,为此,将在巩固提升上下细功夫、真功夫。坚持措施上再精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美丽乡村,实现村民富、乡村美。坚持项目上再发力,不断扩大合作社规模,造福贫困村民。坚持扶智扶志再提升,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健康向上的文明理念。堅持责任上再夯实,结合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坚决杜绝松口气、歇歇脚的思想,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巩固扩大战果,确保打好脱贫攻坚战,确保“一个同步、四个更加”目标顺利实现。

(作者系省委宣传部驻村第一书记)

猜你喜欢

贫困户精准群众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精准扶贫美了乡村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
The 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