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力筛查,靠不靠谱?

2019-06-11

时尚育儿 2019年4期
关键词:早教测验量表

谁不想自己的宝贝聪明又健康,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宝宝的智力发育。一些早教机构甚至也不断推出儿童智力筛查的项目,打着提升宝宝智力的幌子开展相关的培训。那么,智力筛查到底靠不靠谱?早教机构以及医院里的智力筛查,都可信吗?

从“智力发育”这个词说起

其实,智力发育仅仅代表了宝宝一部分能力的发育,也是一种比较通俗的说法。在发育行为儿科领域有一个专有的名词——神经心理发育,这个名词更加全面,包括了感知觉、动作、语言、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绪情感、意志、性格、社会性等方面的发育,能更好地反映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情况。

我们有必要监测宝宝的智力发育吗?

神经系统发育中最重要的当属脑的发育,在儿童出生后的前3年,是脑发育最快的时期:新生儿脑重约390克,占出生体重的12%左右,为成人脑重的25%,到7岁时脑重基本接近成人的脑重。虽然宝宝出生时脑神经细胞数目已接近成人,但脑神经纤维少,树突、轴突少且短,神经细胞的连接少,神经纤维的髓鞘化不完善。可以看出,虽然父母双方的遗传对儿童的神经心理发育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后天的环境因素对儿童脑发育一样功不可没。因此,我们要像监测身高、体重等体格发育指标那样,对神经心理的发育指标进行监测。

如何进行靠谱的智力监测?

随着医学的发展,我们可以用更清晰的头颅影像技术去观察大脑、神经更细微的结构,模拟神经传导并制作成让人叹为观止的照片,我们还可以用脑电技术观察大脑的电生理功能,这些技术更先进但也花费巨大,更细微但是不够全面,更重于结构而忽略了宏观上的功能表现,因此,如何客观、准确地评估儿童神经系统发育的宏观功能表现,是多年来儿科学、心理学、神经病学、精神科等很多领域研究的重点。

很多年来,科学家们经过对大量儿童运动、语言、情绪、认知和社会性等发育情况进行临床观察,发现儿童神经心理发育呈现里程碑式的过程,虽然每个宝宝表现得干差万别,但是这种里程碑式的发育过程会呈现出共性,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这就意味着能够应用这些发育里程碑对儿童脑功能的发育水平进行评估。从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和助手西蒙编制第一个儿童心理测验的智力量表——著名的比奈一西蒙量表开始,100多年来,很多关于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量表陆续问世并沿用至今,经过不断努力,各种标准化的量表在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监测和评估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常用的发育评估方法有哪些?

神经心理发育评估的方法有很多,在婴幼儿时期被称为发育测验或发育评估,分为筛查性测验和诊断性测验两大类。

筛查性测验

目前在儿科和儿童保健临床工作中常用的筛查性测验包括:丹佛发育筛查测验(DDST)、贝利婴儿神经发育筛查(BINS)、绘人试验(HFD)、图片词汇测验(PPVT)、瑞文测验(GRT)等。筛查性测验简便、快速,但只能筛查出正常、可疑、异常的可能性,一般来说基层医院、社区的儿童保健门诊,一些早教机构开展的智力发育测评多属于筛查性测验。筛查性测验发现有异常的宝宝,建议进一步做诊断性测验。

诊断性测验

诊断性测验内容更加全面,结果能较准确、客观地反映儿童心理行为发育水平,但测验过程耗时长,主要针对筛查性测验有异常的儿童,不作为正常儿童的常规检查。

诊断性测验包括盖瑟尔发育量表(GDS)、贝利婴儿发育量表( BSID)、斯坦福一比奈智能量表( S-B)、韦氏学前和小学儿童智能量表(WPPSI)、韦氏学龄儿童智能量表( WSIG-R)等。

主任的贴心话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筛查类测验还是诊断性测验,都是通过主观的手段对儿童当时情况的相对客观的评估,受测试者、被测儿童测试当时的状态影响较大,不能僅凭一次测试就对被测儿童做出绝对的诊断。

虽然比较准确的测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儿童将来的智力水平和成绩,但测试的儿童年龄越小,预测性越差,尤其婴幼儿期的智力测试结果完全不能预测以后的智力发展。

早教机构更不能用筛查类测验来进行“智商”测定,以此为噱头对儿童的智商进行定论。

猜你喜欢

早教测验量表
生态旅游景区服务场景的量表开发研究
积极人格教育量表编制与现状调查研究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勿将“早教”与“早教班”混为一谈
议论文评价量表的设计思路与使用方法
两个处理t测验与F测验的数学关系
数字测验
你知道吗?
早教QA
早教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