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社会+个体”双需求为导向的应用技术型大学公共英语课程改革初探

2019-06-11李伟刚

教师·中 2019年4期
关键词:社会个体改革

李伟刚

摘 要:文章的研究基于需求分析理论,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针对应用技术型大学学生、毕业生和毕业生用人单位(“个人+社会”)对大学英语课程进行需求分析,尝试构建符合应用技术型大学特色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以提高应用技术型大学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与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

关键词:“社会+个体”双需求;大学公共英语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2-20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1-0056-03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国家对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201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公布了《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指出,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除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外,大学英语的工具性也体现在专门用途英语上。

就人文性而言,大学英语课程重要任务之一是进行跨文化教育。因此,要充分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2019年1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提出,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变,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校开办应用技术类型专业或课程。遵循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

《指南》还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可分为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三个部分,由此形成相应的三大类课程。大学英语课程由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组成。课程设置还要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在大学本科学习的不同阶段开设相应的英语课程。

《指南》正式颁布执行后,大部分本科公办院校开设了多样化的大学英语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得以提升。同时,专门用途英语类和跨文化交际类课程的开设,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和从事工作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学术和职业素养,提高了学生就业的自信心和竞争力。

但是,作为应用技术型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独立学院和民办本科高校,在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及课程建设方面,均存在严重滞后的现象。独立学院和民办本科高校,因其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学生个体差异性较大、专业培养目标清晰度不够及大学英语课程重视不够等原因,在大学英语课程内容改革构建方面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目前专门针对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基于个人和社会需求的大学英语课程构建还处于探索阶段,即使某些相关院校设置了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但是其教学管理缺乏规范,没有统一的规划和要求。文章将针对符合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特色的大学英语课程构建进行系统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对需求的分析是隶属于评估研究范畴的,是针对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所开展的一种诊断,它为修订和改进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提供了理论依据。需求分析是属于实证调查研究范畴的,其最终目的是找出需求,来确定现行教学内容中的“欠缺与不足”,即“學生在学习和使用英语过程中所不知道的或者说不会做的事情”,以改进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文章中的“个人”需求指的是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对大学英语课程的“期望”与“渴求”;而“社会”需求指的是毕业生在工作过程中感觉到的英语方面的“欠缺”与“不足”以及就业单位对毕业生在英语方面的“期望”与“渴求”。

(一)研究对象及研究工具

调查问卷的对象涉及四个群体,分别是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在校生800名,其中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各200名,问卷调查由教务处负责;毕业生300名,问卷调查由校友办协助完成;毕业生就业单位100家,问卷调查由招生就业办公室协助完成;山东省内民办学校和独立学院20家,调查问卷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公共英语教学部负责。需求归类时,在校生的需求列入“个人”需求;毕业生的需求和就业单位的需求列入“社会”需求。在校学生问卷调查采用匿名方式,以达到客观反映实际情况的目的。

问卷大致包括如下内容:① 个人(单位)背景信息(个人需匿名);②不同学习阶段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内容的需求与期望;③毕业生就参加工作后遇到的与英语相关的问题而提出的大学英语课程的不足;④毕业生就业单位所提出的英语相关的要求;⑤ 学生对目前执行的教学计划(包含必修课和选修课等)的看法、建议及自己的学习经验等。

对于省内20所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的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其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包括授课内容、学期和学分等,其调查结果仅作为构建应用技术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参考。

(二)研究步骤

问卷调查结束后,在校生问卷发出800份,收回有效答卷775份;毕业生问卷发出300份,收回有效答卷292份;毕业生就业单位问卷发出100份,收回有效答卷97份;兄弟院校问卷发出20份,收回有效答卷20份。

问卷回收后,根据四种数据分析的最终结果,对部分大三、大四学生进行座谈交流,以详细了解不同学年学生的个人需求。同时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与部分毕业生和就业单位进行了交流与访谈。

三、问卷基本情况及结果分析

(一)大一、大二基础英语学习阶段,学习内容有所侧重非常必要

据调查,72.8%的大一学生认为,大一阶段大学英语课程应该侧重于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以改变高中“词汇+语法”的教学模式,重新唤起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学习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读、写、译能力的学习积极性。

对学习大二大学英语课程的学生,85.4%的学生认为,大二阶段因面临着相关的英语水平测试(四六级、英语等级考试、国才考试等),授课内容应该偏重于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着重加强词汇的拓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篇的理解能力。

(二)坚持大学英语课程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非常必要

在毕业生的问卷中,86.5%的学生认为,通过两年的基础英语的学习,其英语能力尚不能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90.1%的学生支持保持“英语四年不断线”。

另外,92.4%的毕业生认为,大二阶段是他们英语水平与能力的最高点,随着大三、大四大学英语课程的结束,除了部分有考研、出国意向的学生坚持学习,其英语水平基本保持外,其他学生英语水平从大三下学期就有了明显的下降,而在毕业时其英语水平降至甚至低于高考时的水平,从而影响毕业论文的部分翻译和就业中的英语面试。而大三、大四阶段坚持学习英语的学生的英语水平在毕业几年内英语没有明显的下降现象。

(三) 大三、大四英语拓展课程开设的多样性,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在大三、大四学生问卷调查中,76.5%的学生认为,大三、大四阶段的英语拓展类选修课程,要凸显学生此阶段的实际需求,并保证课程的多样性,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要求。在学生访谈中,学生建议大学英语拓展选修课程要实行“淘汰”机制,即淘汰学生选择少、教学质量一般的课程,拒绝“水课”,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金课”。大三、大四学生喜欢的课程,大致包括语言技能类(36.8%)、语言文化类(42.1%)、实用英语类(63.2%)、就业创业类(25%)以及出国有关类课程(16.1%)。

(四)课堂面授+在线课程相结合,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正在与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深度融合。59.7%的在校生认为,“在线课程”应该是大学英语课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可以在互联网上对所指定的内容进行自学,定期接受教师的辅导,定期上交作业或者论文。在学生访谈中,学生建议“在线课程”可以是课堂授课的有效补充,也可以是大三、大四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的模块。另外19.8%的学生选择了专题讲座的学习方式,只有12.1%的学生希望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8.4%的学生选择了其他方式。

(五)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课程性质采用“必修+选修”的模式

学分制改革对大学英语课程的直接影响就是减少了大学英语课程必修的学分,即由原来的必修16学分减少为必修8~10个学分,而剩余的6~8个学分则作为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的选修学分。对于大三、大四的大学英语拓展类课程,13.1%学生希望是必修课,54.2%的学生期望是任选课程,29.8%的学生认为按照课程模块选修更为合理,2.9%的学生认为无所谓。

(六)新形势下就业单位对毕业生的英语的新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类企事业单位与国外机构接触的机会愈来愈多,这无疑对毕业生的英语水平有了新的要求。

86.4%的就业单位认为专门用途英语应该被纳入大学英语的课程体系中,充当大学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的桥梁与纽带,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英语。90.2%的就业单位认为毕业生应具备简单的英语日常交流能力。

在对部分就业单位的访谈中,部分单位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毕业生应具有国际视野,了解国际规则,还应该具备运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坚持英语四年不断线

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渐进性与持续性,是保证学生英语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条件。大一、大二为基础英语教学阶段,应综合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第四、五学期,很多学生面临各种语言等级考试,针对这种需求,则可开设英语进阶I、英语进阶II等课程。有些学生对语言文化、跨文化交际感兴趣,则有针对性地开设英语电影欣赏、英语报刊选读、跨文化交际英语等课程。第六、七学期,为了更好地衔接大学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专门用途英语,经济英语、工程英语、机械英语等课程的开设势在必行,以保证后期双语教学的可行性。第七、八学期,很多学生准备考研或者出國类考试,则可开设英语进阶III,以满足其考试的需求。另外,部分学生准备就业和创业项目的面试,则有针对性地开设就业创业英语、英语应用文写作等课程。这样可以有效地保证学生进行语言学习的持续性。

(二)分级教学势在必行

民办本科院校和独立学院所招收的生源,无论在各生源省份和本省内,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英语学习能力上。

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实行分级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任课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实现不同专业学生知识学习的互补。

分级教学的教学班采用10%~15%人数的流动机制,这样可以给A班学生以压力,也给B班学生以动力。分级教学的教学班的期末考核形式采用不同的形成性评价考核标准。针对英语水平高、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授课及考核内容多为课外拓展性的知识范畴。而针对英语水平较弱、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授课与考核内容多为课本内容,以便于学生课下的预习和课后的复习,逐渐提高语言学习能力和学习主动性。

(三)基础英语学习阶段语言功能培养有所侧重

大一学生刚从繁重的高中生活步入大学,他们所期望的是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相对于读写能力来说,听说能力,即英语的日常交际能力相对还是容易提升的。因此大一阶段,尤其是大一上学期,侧重学生听说能力的提升,一则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二则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这对其英语读写能力的提升有着较大的促进性。另2017年6月和12月份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听力部分的得分平均分分别为133分和134分,得分率仅为53.5%和53.9%,这也印证了从大一开始重视听说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针对大一下学期和大二的学生,则通过夯实英语学习基础的方式达到提高其读写能力的目的。为有效提升学生英语读写能力,应端正学生的学习心态,让其从基础知识出发,学习英语语法结构规则,科学积累拓展词汇,努力发现自身英语学习中的薄弱之处,并着手予以修复与加固,为提升自身英语读写能力提供条件。

(四)线上课堂与线下课堂相结合

针对处于基础英语学习阶段的学生,采用线上课堂与线下课堂相结合的方式。对分级后的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线上课程的数量多于线下课程,线上课堂内容为线下课程的拓展,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而对分级后英语基础略弱的学生,线下课程的数量与线上课程持平,线上课程内容难度与线下课程难度基本相同,着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另对分级后英语基础较弱的学生,线上课程的数量少于线下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其线上课程为课堂教授内容的复习与巩固。

在大三、大四英语拓展课程教学阶段,为了增加课堂容量,拓展课堂知识,也可以采用课堂授课与网上练习相结合的方式。

(五)模块化大学英语拓展课程

根据学生、毕业生及就业单位等多方面问卷调查,结合兄弟院校的办学经验,以形成“立体化、多元化、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模块化教学模式。根据“个人+社会”的需求,融合语言学习与素质教育,融合知识性与实用性,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共分为以下四大模块:

(1)语言技能类:高级交际口语、高级英语视听说、高级英语阅读、高级英语写作、英汉/汉英翻译教程等。

(2)语言文化类:英语国家概况、英语报刊选读、英美文化入门、英语电影欣赏、中国文化概况等。

(3)语言应用类:英语演讲、英语面试技巧、英语应用文写作、英语进阶I、英语进阶II、英语进阶III、雅思/托福英语等。

(4)专门用途英语类:经济英语入门、工程英语入门、机械英语入门、会计英语入门、旅游英语、信息英语入门等。

(六)加强专业型、复合型大学英语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大学英语拓展类课程的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语言能力,还要具有一定的的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尤其是专门用途英语类课程,这种矛盾尤为明显。其师资队伍建设主要有以下两种途径,其一鼓励现有教师进修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其二则招聘具有专业英语知识的人才来充实大学英语课程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余卫华. 需求分析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8):20-23.

[2]夏纪梅. 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3]罗艳霞,李 娜. 河北省高校英语后续教育调查分析[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3):62-63.

[4]张海瑛,孙凤薇. 河北高校省大学英语后续教育现状调查[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4):137-139.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6]黃 兵. 民族地区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的建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1):264-267.

[7]王文斌,徐 浩. 中国外语教育年度报告(2016年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

[8]王文斌,徐 浩. 中国外语教育年度报告(2017年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社会个体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改革创新(二)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