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肯尼亚Karimenu II供水项目水库溢洪道设计

2019-06-11吴松宝

山东水利 2019年4期
关键词:消力池溢洪道流速

吴松宝

(上海市政设计研究总院(集团)第六设计院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0)

肯尼亚Karimenu II供水项目坐落于肯尼亚的中心省(Central Province),距首都 Nairobi大约75 km。主要工程内容包括:总库容为2 654万m3的水库,输水管线60.6 km,7万t/d的水厂。工程合同总价为2.359亿美元,项目资金85%为中国贷款,15%为自筹。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AVIC)和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总公司(SMEDI)联合体承接了该供水项目。

1 水库概况

水库正常运用设计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入库洪峰流量为290 m3/s;校核洪水标准为最大可能洪水PMF,相应的洪水入库洪峰流量为654 m3/s。溢洪道消能防冲设计洪水标准为30年一遇(P=3.33%),30年一遇洪水入库洪峰流量为215 m3/s,相应出库流量为192 m3/s。大坝枢纽为Ⅲ等工程,溢洪道为3级建筑物。溢洪道位于左坝肩,溢洪道下游消能防冲设施远离大坝,其局部破坏不会影响大坝安全。溢洪道的消能防冲设施的校核洪水标准取可能最大洪水PMF。

2 地形与地质条件分析

溢洪道位于坝左岸岸坡,坡顶高程1 855.70 m,坡脚高程1 806.00 m,地表坡度1∶5.3。地表地层为上更新统坡洪积高液限粉土层,厚5.0~14.0 m,下伏第三系火山角砾岩、熔结凝灰岩,全风化带厚度2.0~20.0 m,强风化带厚度1.5~6.5 m。第三系火成岩(AV)主要由软质的火山角砾岩构成,中下部有软质熔结凝灰岩层。岩体全风化带位于Q3土层下,岩体结构均已破坏,呈土状,该层标准贯入试验经杆长修正后击数为9.9~39.3击,平均击数为19.5击,厚度2.0~20.5 m,土层与混凝土间摩擦系数地质建议值为0.28~0.30;强风化带厚度1.5~6.5 m,弱风化带厚度2.8~7.0 m。

3 溢洪道平面总体布置

溢洪道布置推荐方案为:溢洪道控制段采用平底宽顶堰有闸控制,闸孔净宽度24 m,闸堰顶高程1 852.50 m。溢洪道控制段后接泄槽,根据水流数值模拟分析,及消能方式方案比较,泄槽采用1∶5.0,台阶式消能。泄槽后接消力池,采用底流消能方式。

3.1 闸室后收缩段

溢洪道控制段闸室后的泄槽,用于闸孔出流流态的调整,以便闸孔出流与下游泄槽连接,该段宽度由闸室下游处的26.4m,逐步收缩至20m宽。边墙高度,由7.0m减小到4.50m。

3.2 泄槽

泄槽垂直高差52.0 m,宽度20 m,泄槽采用台阶消能,以控制流速,满足不空蚀要求。泄槽坡度1∶5.0,采用钻孔桩基础。

3.3 消力池段

消力池长度50.0 m,宽度20.0~30.0 m,深度5.0 m,边墙高度11.0 m。经过消能计算和数值模拟,消力池长度、深度满足各工况泄流的消能要求。

3.4 出口段

长度60 m,约等于12倍下游水深。本次河道两岸为土质边坡,挑坎下游岩石抗压强度较低。因此,消力池下游60.0 m范围内出水渠道边坡采用防护石笼护砌。

设计中对以上溢洪道布置及消能方式进行了水工模型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对溢洪道进水闸导墙、泄槽边墙高度进行了修正。溢洪道过流能力、消能效果满足设计要求。

4 水力设计

4.1 控制段泄流能力计算

根据《溢洪道设计规范》(SL253-2000),闸门全开时,泄流能力按堰流公式计算,计算的水位流量关系成果见表1。

表1中计算溢洪道过流能力与调洪计算采用值比较:相应于同一库水位时的计算最大过流量与调洪计算时的采用值接近。

表1 闸门全开时计算的水位流量关系

4.2 陡坡段水面曲线计算

水面线采用PMF校核工况,水位1 857.72 m,闸门全开计算。推算闸墩末端至消力池之间的陡坡面上的水面曲线,以此确定导水墙的高度。本工程泄槽为台阶式消能,目前无理论公式计算水面线。采用数值模拟计算。采用三维CFD程序(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进行数值模拟,溢洪道壁粗糙度系数取0.013。水面线计算成果见表2。

表2 斜坡水面线

4.3 消力池计算

消力池按下泄流量458 m3/s(PMF)进行消能设计,采用底流消能。自由水跃共轭水深可按《溢洪道设计规范》中公式计算。经计算:跃后水深为9.11 m,水跃长度为55 m,消力池长度为44 m、池深为3.8 m,过坎落差为0.8 m。取消力池池长50 m、池深5 m。

4.4 溢洪道数值模拟计算

为了验证泄水建筑物布置的可行性和合理性,采用三维CFD程序对溢洪道水流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成果见图1、图2,三维分析以PMF工况为例。

图1 流速剖面图(初期工况)

由三维仿真模拟结果:整个泄流过程相对稳定,泄槽流速小于20 m/s。

图2 流速剖面图(泄流稳定后,最大流速18.3 m/s)

5 水工模型实验

本模型按正态模型设计,模型比尺为40。模型试验主要结论:1)设计洪水(校核洪水)控制库水位为 1 855.92 m(1 857.72 m),下游敞泄,实测溢洪道下泄流量为 243.18 m3/s(455.23 m3/s),溢洪道泄流能力满足设计要求。2)流量小于设计流量时,消力池消能效果良好,溢洪道沿程流态良好;流量大于设计流量时,溢洪道台阶段水流流态良好,消力池段水流冲出消力池,偏短。根据规范规定,本工程消能防冲的设计标准为30年一遇洪水,因此,认为消力池结构尺寸满足规范要求。

水流出收缩段后有轻微冲击波产生,冲击波范围约50 m。收缩段末端0+38断面处平均流速为7.70 m/s,第一级泄槽末端0+52断面处平均流速为9.98 m/s,泄槽末端水跃前断面桩号为0+280,平均流速为14.29 m/s,泄槽台阶段消能率为79.5%。PMF工况,泄槽上游水深1.72~1.6 m。溢洪道全程均为正压。

6 结语

Karimenu II供水项目水库溢洪道在设计中对布置方案、消能方式等进行充分的对比分析,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及水工模型试验的验证,起到了很好设计优化等作用,设计通过充分分析,确定溢洪道的最终布置。

猜你喜欢

消力池溢洪道流速
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知识巩固
GFRP筋替代钢筋在溢洪道泄槽结构中的应用研究
高水头尾矿库场外排洪系统消力池体型研究
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流体压强与流速
青山嘴水库工程(溢洪道)
基于流体体积函数法的阶梯溢洪道消能研究
不同来流条件对溢洪道过流能力的影响
跌坎式底流消力池边墙突扩宽度对池长的影响研究
底流消能平底和跌坎突扩消力池水力特性三维数学模型计算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