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借历史增文辉

2019-06-10任秋祯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9年18期
关键词:鲁班墨子孙中山

任秋祯

人物篇——跨越时空,与古人相逢

在历史的长河中,著名的人物数不胜数,学生到了中学,无论在电视剧中,还是在书本上,肯定也接触了不少的历史人物,如果在平时的学习中能够加强对历史的进一步了解和认识,这对写作材料的积累是很有帮助的。

嫉恶如仇锦衣卫

沈炼,字纯甫,会稽人。嘉靖十七年进士。除溧阳知县。用伉据,忤御史,调荏平。父忧去,补清丰,入为锦衣卫经历。

——《明史·沈链传》

锦衣卫沈链为人刚正,嫉恶如仇,经常上书议论时政。“庚戌之变”时,俺答围城,要求入贡,而那封所谓的入贡书,措辞蛮横,极端无礼。当皇帝传旨要大臣讨论入贡问题时,只有司业赵贞吉挺身而出表示反对,其余的大臣都保持沉默。一片沉默中,沈链站出来公开支持赵贞吉的意见。吏部尚书夏邦谟用讥讽的口气问道:“阁下现任何官?”沈链镇定自若地大声答道:“我是从七品经历锦衣卫沈链,诸位大人不言,小吏自当言之!”浩然正气,声振寰宇。在亲眼目睹了“庚戍之变”的耻辱,百姓家破人亡的惨剧后,沈链愤然上疏,历数严嵩十大罪状,结果被处以杖刑,发配关外。临走时,依旧昂起了头和友人说:扫除奸恶,天理!

岳飞故里祭忠魂

汤阴城里的岳飞庙一进庙门,右边正对山门的是一字排开的秦桧、王氏、万俟禹、张俊、王俊五铸铁跪像,他们身后是施全祠。施全,高举斩妖剑,怒视群奸,旁边还有隗顺。岳飞被害,有个叫施全的小军官,日夜想着为岳飞报仇,隐藏在杭州众安桥下,准备行刺秦桧,结果没成功,反被秦桧用磔刑杀害。而隗顺则是个狱卒,岳飞在狱中被害之后,是他冒着生命危险,偷偷把岳飞背出去悄悄埋了,并作好记号,临死前告诉儿子。等到21年后岳飞昭雪平反要找忠骨时,隗顺的儿子才站出来。

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

陆皓东是孙中山的同乡、幼年的同学。常与孙中山谈论推翻清朝统治,义甚洽,风雨同床,起居相共。1895年他协助孙中山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并决定武装起义袭取广州为革命根据地。他亲手绘制青天白日旗,作为起义旗帜,为掩护革命党人不幸被捕。在狱中遭受严刑逼供,宁死不屈,当庭奋笔疾书,痛斥清政府腐败、投降卖国,“今事虽不成,此心甚慰,但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1895年11月7日英勇就义。孙中山称誉他是“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0八年,更是建国70周年,陆皓东作为辛亥革命无数英雄中的一员,他的精神、理想、信念值得我们永远传承。

【析共性】

“家国情怀”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焦点之一。如2018年全国卷Ⅰ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其材料和命题要求都在聚焦“家国情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上。而以上三则人物素材所具备的共性正是“强烈的正义感”与“家国情怀”。相比以往写作中常见的英雄人物,这三则素材又属于历史中并不太知名的人物,如果能在写作中运用到这样的人物素材,将为文章增色不少。

【说技法】

挖掘人物内涵,做好主题对接。运用历史人物素材去写有特定要求的作文,首先就要让素材与作文主题对接。这种对接要自然而然,生拉硬套只会让人反感;如果不能自然地将素材与要写的作文中心对接,很容易弄巧成拙。因此,找准素材的最佳突破口非常关键。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从人物的内涵切入。在历史文化的长廊里,每个人物的形象都是鲜活的,但他们的内在精神是唯一的。同学们只需抓住历史人物的精神内涵,和材料指向的主题对接,这样便能巧妙、恰当地运用这一历史人物素材。

2.从人物的外部切入。这就要我们关注所选择的人物周遭的境况:他的亲朋、他的同事,他的“上级”,他的“下级”,他所处的社会特征……也就是要关注他的社会关系。以辛亥革命发起人孙中山为例,要关注辛亥革命发起的背景、孙中山和其它革命烈士们的关系,以及和民众、和他的对立面——袁世凯的关系。这里面有很丰富的内涵可以挖掘。

3.从人物的评价切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见仁见智,褒贬都有。我们在运用时,可从正面评价的角度切入,也可从反面评价的角度切入,这样既能体现辩证思维,也能让文章更有深度。

【看示例】

悲歌如殇。陆皓东烈士、邹容烈士、陈天华烈士、吴樾烈士、史坚如烈士、秋瑾烈士、林觉民烈士、徐锡麟烈士……甚至宋教仁、黄兴在枪声和汽笛声中永远离你而去。但你没有忘记肩头的责任,你毅然决然地继续着:广州起义、惠州起义、潮州起义、钦州起义、南宁起义、河口起义……黄花岗起义。不知你的勇气从何而来,你的力量——灵魂的力量——又如何而来。你的陵墓上镌刻着“天下为公”,意味着你立志做黄帝魂的拯救者——这也许能解释:重扬黄帝旗的同盟会在武昌的一声枪响,十六年的鸡蛋终于一朝撞碎了石头,你没有摇身变作历史上成百上千画地为隅的枭雄,而是将自己作为最后一片蛋壳,向摇摇欲坠的巨石发出了最后一击——你竞以唾手可得的龙椅,换取鞑虏内部的最后一逼。虽然历史的舞台上演绎了一场悲剧,但你那充满了责任感的精神气壮山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大哉,国父!

——一考生《勿忘心中的责任》

【细评点】

作者采用第二人称写作,似与孙中山面对面地交谈,对话式的语言给读者一种强烈的交流感,同时从人们对孙中山的评价,即“孙中山是否失败了”这一顿有争议的问题切入分析,在这位考生饱含感情的辩驳中,我们读到了孙中山心中那重于天的责任,进而很好地完成了材料内涵“责任”的写作要求。

史实篇——以史为鏡,可以知兴替

在中国,历史常常被人们归为文化的重要部分,把史实运用在议论文写作中,用史实说明问题会显得文章更深刻,更真实,更有说服力,更有文化内涵,也更能引起读者共鸣。

止楚攻宋

《墨子·公输》记载墨子“止楚攻宋”的伟大事迹。技艺高超的鲁班为楚王制造了在战国时期堪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攻城云梯,制成之后将要用来攻打小国宋。墨子听闻这个消息,裂裳裹足行十日十夜到达郢都见鲁班,希望劝说出国罢兵以免生灵涂炭。鲁班将他引荐给楚王。墨子继以雄辩折服楚王,楚王仍然迷信攻城云梯的武力,不肯罢兵,于是墨子和鲁班在楚王面前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兵棋推演。鲁班在招式被墨子一一破解后起了杀意,未曾想到墨子门徒三百人已持墨子的守城器械在宋国城墙上严阵以待,万般无奈下只能罢兵。

书迹滥劣者,饮墨水一升

隋朝统一全国后,隋文帝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加强中央集权,于是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创了科举制度,给了封建时代的读书人一个发展的途径。然而,在科举之初,有些人对待考试不严肃,卷面字迹潦草,使得阅卷困难。隋朝为此专门制定了一条法律:“书迹滥劣者,饮墨水一升。”不好好写字,就罚喝墨水。

【析共性】

“止楚攻宋”是一场以血肉之躯对抗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大国的不对称战争,它所宣言的积极非攻、永续和平的和平主义精神,即便是放在世界文明历史的视域下,对当下人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场刀光剑影的“一个人的战争”,展现了鲁班、墨子两位巨匠对“术用”的态度。隋文帝对书写潦草的人罚喝墨水,还是“一升”的巨量,意在借“喝墨水”的惩罚起到对读书人的鞭策作用,足见其严谨的治学态度。综合来看,无论是鲁班、墨子的“术用”还是隋文帝的“罚喝墨水”,两则素材所体现的,都是古人的人文精神。

【说技法】

1.当掌握同一话题素材较多时,可排比成段。例如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的“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精彩的排比用例让人拍案叫绝,那么我们在掌握了诸多历史人物素材的情况下也不妨来一试。其实,还可把这些材料作为以例证为主的并列式议论文中的例证,这点无须赘言。

2.当掌握同一话题素材较少时,可详叙情节成篇。对历史素材的运用必须尊重史实,不得随意虚构。但有些时候,在坚持这一原则的前提下,我们也可以对史实进行合理的想象和适当的夸张,用以突出自己的观点,这样文章不仅更具说服力,而且更有文采,更具可读性。

3.对于寓言类史实材料,只需概述一番,或是一笔带过即可。寓言是通过一些浅显的故事来说明一些深奥的道理,它的内容都是简单的,篇幅上是短小的,基于这一特点,考生在引用时不用长篇累牍,只要能达到为中心论点服务的目的就可以。

【看示例】

祖父告诉我,在八十五年前,由于国民党军队的残酷围剿,加上当时党中央领导的决策失误,充满革命斗志的红军队伍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起初,我并不明白战略转移意味着什么,只是站在今人的视角,认为那不过是浩浩荡荡步行一段旅途罢了。

可是,当我从父辈口中、书籍资料里深入地了解长征的过程时,才明白长征这条红飘带,是无数红军的鲜血染成的;长征的艰苦旅途的成功,是千千万万红军超人的顽强意志铸就的;长征最终的胜利会师,是红军倾其毕生气力和血泪促成的。其中感人至深、振奋人心的故事现在想起依然荡气回肠;长征途中,英雄红军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击退上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征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在荒芜人烟的沼泽地里,红军拔草根充当粮食,草鞋踏破了无数双……这些历久弥新的故事依旧流淌着红军弘毅不屈的血液,润泽着中华儿女。

时节如流,物换星移,资源匮乏、战火纷飞的时代离我们远去,长征时代、红军精神也似乎被当代人,尤其是青年一代慢慢遗忘。固然,有人说长征精神只是在史卷中,但是,在新时代中,长征所迸发出来的精神伟力更需要代代相承。

一考生《感奋于前,弘扬于后》

【细评点】

文章运用了技法中的第一条“排比”法,以高度简洁的语言表述了长征取得胜利离不开红军坚定的革命理想和牺牲精神,列举了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更进一步提出当下年轻人应不忘历史,传承长征精神,增强了观点的说服力。

【结语】

历史素材是很充足的。但作文时,我们只需要选择最典型的素材作为我们的論据,可以叠加多个素材,但一定要凝练,选材不在多而在精,切忌滥用历史素材。这样,我们的论述将会非常具有说服力。

编辑/关晓星

猜你喜欢

鲁班墨子孙中山
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
快乐小鲁班
超级『鲁班』
聪明的鲁班
先秦诸子之评述与《墨子》的解读
墨子兵法(一)墨子其人
民国时期孙中山邮票赏析
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现代启示
New Wine in Old Bottles?
——Revisiting the Problem of Continuity and Discontinuity between Modern Chinese Intellectual History and the Confucian Tradition
孙中山的澳门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