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末贡王新政与内蒙古地区近代化

2019-06-09王巍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4期

王巍

【摘 要】 本文从教育和经济两方面对清末贡王新政的主要内容以及对内蒙古地区近代化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以期获得对这场改革运动更加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 蒙古王公;贡桑诺尔布;内蒙古近代化

清朝统治者在内蒙古地区推行以喇嘛教为主要方式的思想控制政策,对蒙古民族实行“愚民式”的思想控制,清政府不但不允许内蒙古各部落间沟通联系,而且还禁止蒙古民族与汉族的交流,禁止蒙古民族学习、使用汉语,也禁止蒙汉民族间的通婚与融合。这使得蒙古民族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处于一种相对落后的文化状态,也正是由于这种情况的存在,蒙古民族的民族意识觉醒也相对较晚,具有新思想的历史人物更是屈指可数,在大量中原人进入内蒙古地区后,蒙古民族同其他民族的交流不断加深,很多受新思想影响的蒙古王公贵族,开始有了变革图新的想法,这便开启了内蒙古地区近代化的大幕。20世纪初,清政府开始推行所谓的“新政”,喀喇沁右旗扎萨克贡桑诺尔布(以下简称“贡王”)积极响应号召,在他管辖的地区开展新政运动,废除了延续了上千年的跪拜礼,改行西式的鞠躬礼,他还解散了王府的戏班,这些具有初步改革意味的做法,体现了他希求改革的意图和决心。

一、贡王新政的几点主要措施

贡王的新政始于他继承爵位之后,在他执掌旗政后便开始了变革种种弊政,还减免了旗民很多徭役负担,这对改善旗民生活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为日后的改革积累了民心。贡王的新政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事业

教育事业是贡王新政中成就最为显著的一项,1902年夏为响应全国改革的大潮,创立了崇正学堂(初名养正学堂),该学堂于1902年10月开班讲学,贡王亲任校长,当时,学堂就设立在王府内,很多旗民并不敢轻易把子女送到学堂入学,于是,贡王便把王府的家丁子女号召前来入学,后来,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学堂负责讲授蒙汉文教习的由喀喇沁右旗的俊彦胜任,贡王还聘请江南名士陆军略、江苏无锡人钱桐为总教习,这为教育落后的内蒙古地区带来了当时比较先进的教育体例。当时学堂的课程设置不但有蒙汉文、《三字经》《千字文》《四书》《五经》等传统课程,还开设了日语、俄语、算术、地理、历史、书法、绘画、音乐、体育等西式课程。1903年7月,贡王亲赴日本,考察了日本的教育制度,12月归国后,创办了毓正女子学堂和守正武学堂,女子学堂聘请日本人何原操子为学堂的教授,教日语、算术、手工、图画等,由贡王福晋善坤主持校务,武学堂招收旗内官员子弟及王爷的亲族入学。课程设置采用日本教法,分文术两科,文科为算术、日语、绘画、地理等,术科为体操、骑术、步伐、兵器等。贡王在开办军事学堂的过程中,意识到国内整体教育水平的落后,为提高士兵素质,还选派学生和士兵前往日本进行学习,先后派遣了1000 人前往日本学习,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军官和士兵。

贡王可谓是开创了内蒙古地区“兴学之风”,他创办的三个学堂也成为了有名的“贡王三学”,清王朝对贡王也一再嘉奖,先后给崇正学堂、毓正学堂赐予御书“牖迪蒙疆”、“壶教畅明”。也正是由于贡王的努力,“贡王三学”不断发展,以致民智大开,培养出大量学生,贡王还选派优秀学生到北京、上海、天津甚至日本留学。贡王在喀喇沁右旗执政时期,不仅为该旗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还带动了当时内蒙古东部地区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以致当时周边地区出现了“喀喇沁教书先生”的称谓。

2、工商实业

1902年贡王便开始筹备开发喀喇沁右旗的金银等矿藏,曾聘请外国的专业技师、购置先进生产机器,甚至有与外国商人合资开采的主张,虽然,他再三提请清政府,但是,受制于迂腐的体制,清廷最后并没有批准他的奏章,以致很多开采计划的夭折。1905年左右,他在喀喇沁旗创办了综合工厂,为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贡王派遣一批有知识的青年前往天津的工厂学习,学成后,贡王选聘了这些人成為喀喇沁旗综合工厂的技术人员。该综合工厂的产品门类众多、产品也丰富多样,基本涵盖了毛纺棉布产品及配套的印染技术、肥皂、蜡烛等基本生活用品。为把综合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销售出去,贡王还在喀喇沁右旗开办了一家大型的百货商店——“三义洋行”,这些积极的举措,不但提高了蒙旗人民的生活水平,还发展了内蒙古地区的经济状况,喀喇沁右旗也得益于贡王的工商政事,成为当时在内蒙古东南部地区小有名气的商业重镇,使当时的喀喇沁右旗王府有了“小北京”的称号。贡王在喀喇沁右旗设市开埠,为了防止不良商贩哄抬市价,进一步保护旗民利益,他还仿效发达地区官督商办的市场制度,制定了相对具体的商业准则,这在当时经济相对落后的内蒙古地区,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进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内蒙古地区工商业的近代化历程。

二、贡王新政与内蒙古近代化

1、促进了内蒙古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贡王十分爱惜人才,早期在北京期间与严复、梁启超、吴绶卿等均有很深厚的友谊,很多变革的思想也受他们影响,这为后来他创办教育事业打下了基础。他在训令中明确提出,“我旗蒙汉杂居,如果不提高蒙民的文化水平,则势必受到汉民的卑视和欺压。因此,于公于私,必须创建学校”。贡王创办的毓正女子学堂不但是中国早期的女子学堂,而且是内蒙古地区第一所女子学堂,这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其中蕴含的男女平等观点在内蒙古地区是十分超前的理念。他创办武备学堂,既为地方培养了很多军事人才,也在革弊旗事政务。在“贡王三学”里走出来的大量人才,都为内蒙古地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到 1912 年累计毕业的学生已达六百多人,而且其中一部分还在内地或国外学习过,这些学生作为内蒙古地区文化的传播者,为本地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此外,许多青年在国内外学习期间,接触了先进文化,思想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革命思想的接受和宣传,客观上促进了内蒙古地区的民主革命。

2、推动了内蒙古东部地区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

他发展工商实业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原材料,吸收了当地的土特产品,极大地提高了初级畜牧产品的商品率和市场化。这也为经济相落后的内蒙古地区引进了资本主义的活力,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单一的封建经济。传统的畜牧业经济和农业的生产效率十分低下,旗民难以维持生存。兴业公司和三义洋行的开办,不仅增加了旗民的收入,而且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在喀喇沁地区,由于商业贸易发展的促进,形成了一些商业城镇,而城镇的形成又促进了商业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伊克昭盟蒙.蒙古民族通史.编委会编.蒙古民族通史(第五卷:上·下)[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3.

[2] 孙宏年.大邦屏藩:贡桑诺尔布的经边往事 [J].世界知识, 2010.64-65.

[3] 白荫泰,邢莉.崇正学堂与贡桑诺尔布的教育观 [J].民族教育研究,2011.3.59-63.

[4] 刘桂荣.崇武尚文,正风移俗——论贡桑诺尔布的历史贡献 [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1.97-102.

[5] 乌云陶丽,.贡桑诺尔布与民族学校音乐教育 [J].民族教育研究,2005.4.33-36.

【作者简介】

王 巍(1993—)男,蒙古族,内蒙古赤峰人,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