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党内称呼规范研究

2019-06-09李艳红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规范中国共产党

【摘 要】 党内称呼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受各地的风俗习惯、历史背景、社会制度等因素影响而千差万别。纵观共产党成立近百年历史,党内称呼体现出了各个特定时期的历史特色。文章首先梳理党内称呼的历史嬗变,其次深入分析规范党内称呼的必要性,最后提出规范党内称呼的对策建议:延续“同志”称呼的优良传统;加强党内称呼的制度规矩完善;党员从提升自我修养做起。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党内称呼;规范

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正是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党内称呼作为“小切口”反映党员的“党心”、“党性”,关乎党的自身建设与发展。

一、党内称呼的历史嬗变

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活是中国共产党补钙壮骨、强身健体的根本保证,我们党始终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在其成立的近百年历史中,时代的烙印在党内人们的称呼方式中清晰可见,以下将从中国社会发展的特定历史时期分析党内称呼变化以及各时期的称呼特点与党内政治生活状态。

1、建国时期党内称呼的统一化

“同志”一词最早出现在《国语·晋语四》中,即“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有志趣相同、意气相投的意味。后来马克思、恩格斯在《国际工人协会总委会关于普法战争的第二篇宣言》中说道:“我们将忠实地同我们的全世界工人同志们站在一起,为无产阶级共同的国际事业而奋斗!”[1]在《马克思致路德维希·库克曼》的信中写道:“这也正是我们英勇的巴黎党内同志们的尝试。”[2]可见,“同志”反映无产阶级政党内部成员之间身份的认同。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1898年使用“同志”作为称呼,表明党内成员之间共同理想信念追求,在中国,“同志”一词开始作为称呼使用,则主要是在20世纪早期。中国共产党“一大”党纲中明确规定:“凡承认本党纲领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党员的人,经党员一人介绍,不分性别、国籍,均可接收为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3]即中国共产党党员之间主要用“同志”来称呼彼此。“同志”在中国大陆开始变成一种泛尊称,党内称呼统一化。同志称呼体现的是一种组织归属感,代表的是一种荣耀。它与中国共产党的共产主义革命理想一脉相承,与党员的地位、革命理想相符合,所以成为了党内的普遍称呼。

2、“文革”时期党内称呼谨慎化

上世纪的六十年代初到“文革”开始,“同志”作为泛尊称在党内延续使用。“文革”时期由于阶级斗争,党内称呼开始有严格的人群区分,共产党员之间不再是都称为“同志”。“同志”一词被打上了政治的烙印,成为政治身份的代表,“同志”一词的使用频率迅速下降,也逐渐失去了原有的亲和力。“言有所为”,称呼不限于表示亲昵和礼貌,尤其在政治语言中,称呼不仅是礼节性的符号,而是思想方式的表现和现实行为依据。党员为了避免犯“错误”,彼此之间的称呼慎之又慎,党内统一称呼“同志”的使用衰退。党内不再轻易使用称呼语,作为泛尊称的“同志”开始被束之高阁,党内称呼谨慎化。

3、市场经济时期党内称呼庸俗化

市場交易原则不断渗透党内政治生活,西方思潮冲击着人们的生活,“老板”、“董事长”、“经理”等一些称呼语进入人们的生活,这种非“同志”称呼的出现,是党内同事关系的雇佣化、市场化、的表现,从某种程度上表明党内风气不够严肃,信仰的瘫痪,纪律的涣散。但是“同志”作为称呼,在我国一些正式的政治场合和党内组织机构中依然沿用。

随着话语体系的改变,党内经常出现以职务代替同志称呼的现象,“称职衔而不称同志,是旧社会等级观念死灰复燃的反映,是政治思想的模糊。这是件大事,绝非无关重要的小事。”[4]党内“语言贿赂”的现象屡见不鲜,换言之就是给称呼“戴高帽”。最常见的就是将“副职”称呼为“正职”。有些党内领导干部在这种“戴高帽”中,逐渐滋生官僚主义作风。称呼的官职化是一种权力膜拜,会助长党内的吹捧之风,为党与群众的关系带来“雾霾”。党内互相称为“同志”虽是一直以来的传统,但党内使用“同志”称呼依然有衰退之势。

二、规范党内称呼的必要性

语言作为党内同志间交流的主要载体是人们思想的一种外在体现,新时代全党必须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质,时刻以党内政治规矩作为“镜子”,规范自己的言行,每一个党员都应该深刻牢记自己的身份,牢记入党动机,种好作为党员的“责任田”,履行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1、继承党内优良传统的必然要求

同志称谓不仅含有神圣、光荣、信仰的革命归属感,而且具有尊敬、平等、民主、和谐的政治理念,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有互称“同志”的优良传统。规范党内称呼,完善党内政治规矩是继承党内优良传统的必然要求。

1921年中国共产党党纲明确表明要继承和发扬党内同志之间一开始就有的志趣相投、志同道合、地位平等优良传统。1959年毛泽东还指明:“对于同志的称呼不妥当,这种旧习惯应当改过来。建议:一律称某某同志。”[5]指出党内应该改变将职务作为称呼的旧习惯,提倡党内应该互相称为“同志”。同时党中央于1965年12月专门就这个问题发出了《关于党内同志之间的称呼问题的通知》表述了党员内部一直以来的政治规矩性、纪律性。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重申了毛泽东同志要求党员之间一律互相尊称为同志,不要称呼职衔的这一主张。1983年《关于改进领导作风的几项规定》的“六项规定”中指出“反对官衔作风,注重工作实效。”在十八大以后党中央确认1965年发出的《关于党内同志之间的称呼问题的通知》继续有效。党内称呼影响着党员与群众之间亲和、和谐的感情,还是对党员、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

2、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内在需求

党内生活风气可以促进政治生活风气带动民风,是社会青山绿水的关键力量。相反,党内称呼的混乱,易引起上级与下级、党员与群众之间关系的疏远。规范党内称呼,是新形势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一项重要的政治生活准则。在现实中称呼不仅是日常生活的礼节性的言语,更是人们身份的一种表达,它不仅表达了人们的思想,而且为现实活动提供了依据。

党内称呼虽看似小事,却是党员内部风气、社会政治风气的写照。党和国家领导人应当率先垂范,远离庸俗称呼,肃清党内风气。习近平指出:“对那些年代久远的遗留问题、长期形成的惯性问题,要以燕子垒窝的恒劲、蚂蚁啃骨的韧劲、老牛爬坡的拼劲,坚持不懈,攻坚克难,善作善成”。[6]我们应该以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恒劲、韧劲、拼劲加强党的建设,党内称呼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3、提高党员党性修养的必然驱使

中国共产党的特殊理想信念、身份地位与使命,决定了使用党内称呼用语不可随意,党内称呼的规范性是党员党性修养的重要体现,是与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政党相区别的主要标志。

国家政治生活是党性修养的显示器,在全面开放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良莠不齐的社会思潮都会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规范党内称呼则有利于防止官僚主义、宗派主义等庸俗的气息在党内同志间弥漫,有利于党内形成简单、纯洁的同志关系,有利于增进党与群众之间的信任。新时代下,党内政治生活中加强中国共产党员党性的修养是党员优良作风形成的土壤,是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方式。而规范党内称呼是加强党性修养,促进党风、政风、社会风气逐步好转的必要举措。实现党组织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三、规范党内称呼的建议

为政之先“必也正名乎”,称呼问题不是一件简单的小事,共产党内部出现的称呼问题以及各种错误倾向会影响社会的风气,污染党内的政治纯净。基于我国共产党内部称呼现阶段的倾向,提出以下建议。

1、延续“同志”称呼的优良传统

“喊一声同志近一分,称一声职务隔一层。”党内的称呼问题显示的是党内生活的氛围,与相关党纪党规的落实。“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同志关系应当清清爽爽、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7]而把“同志”作为党内称呼是因为:

第一、党内的“称呼学”应该是正确、合理、有序的人际关系与现代政治文明的体现。“在我国政治语言规范中,‘同志才是同一政治利益集团内部标准的身份表达式”。[8]“同志”这一称呼与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优良传统相符合。

第二、党内互称同志有利于密切党员与党员、党员与党组织的之间关系,增加认同感与凝聚力。将党内互相尊称“同志”变为一种自觉,才能逐渐形成党员与群众患难与共、亲密无间的良好氛围。

第三、党内称呼同志体现了党的优良作风品行。称呼上级“老板”、“老大”,使党内纯洁的同志关系异化,严重影响党内风气。而互称“同志”则是一种认同与肯定,它有利于党员坚定信仰、明确宗旨、廉洁自律。

2、加强党内称呼的制度规矩完善

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党内纪律、政治规矩愈趋完善,但是依然存在着问题:首先,党内政治规矩实效性作用未发挥。“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党内有一些人将规矩、制度形同虚设。党内同志之间互称“同志”是我们党一直以来的传统,党中央也几经发出通知,要求规范党内称呼。但是党内同志之间以官职相称、市场化称呼相称等现象屡禁不止,究其原因就是未将党内称呼的规定落到实处。其次,党内政治规矩呈现庸俗敷衍化倾向。党内小部分人以谋求私人利益为主,严重忽视了作为一个党员的本分,下级吹捧上级,上级乐在其中,严重损害了党内称呼的严肃性。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党内早就有以“同志”为准的称呼规范。从一大党章中“同志”一词出现在正式文件中开始到中央确认《中央关于党内同志之间的称呼问题的通知》继续有效,黨中央领导人一再强调称呼问题的重要性。加强党内称呼规矩的建设与完善,更好地做好制度的责任落实。需要有强有力的制度支撑党内称呼规范。制定相应的称呼政策时需要注意细化其内容,明确实施的细则,同时还应该配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问责制度。规范党内称呼不仅要在思想上明确,而且要在实践行动中落实。党内称呼出现混乱的现象是党内关系异化,组织纪律规矩未落到实处的表现。党内称呼的规范必须对症下猛药,标本共治,通过将党内政治规矩的“笼子”编织得更为紧密牢靠,修好党内称呼规矩缺失的“补丁”。

3、党员从提升自我修养做起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并仅仅因此也为我自己存在的、现实的意识”。[9]语言与思想具有同一性,党内称呼语的变化则是党员干部思想意识的一种外在形式。在中国共产党的内部,党员不管处在何种职务,一概是地位平等的同志关系,而且都是为民服务的公仆。但是目前我国显然有一部分党员干部对自己的身份认识不到位,虽然身份是一名党员,但是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做到共产党员的份内之事。甚至一部分党员习惯别人称其职务或者喜欢下属叫他“老板”、“老大”等有权力象征的称谓,严重破坏党内称呼规范。

思想上的返璞归真,党性上的固本培元,往往能激发行动上勘误纠错、踏实奋行的自觉。规范党内称呼改心重于改口,思想认识到位,行动才能到位,称呼问题才能够解决。注重规范党内的政治生活,加强对部分思想落后的党员的教育,提高党性修养,肃清党内“政治雾霾”。党内称呼出现错误倾向,追根到底是党员党性修养的匮乏。称呼问题非小事,它是党员思想的外化,是党员党性的体现,是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的基本要求。共产党员党性修养匮乏得“软骨病”,就会出现政治上变质、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

《礼记》中:“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提高党员党性修养,规范称呼需要党内领导干部发挥榜样作用。提高党员党性修养,抵制党内同志之间异化为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帮派官僚等庸俗化关系,营造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提高党员党性修养,形成端正的党风。“官风正则民风纯”,扼杀腐朽称呼从上开始,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风气,让溜须拍马、语言贿赂者无用武之地。使党内互称“同志”,“风成于上,俗化于下”,上行下效蔚然成风。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0.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93.

[3]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5):第1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

[4] 李荒,同志颂——一个共产党员的心声[N].人民日报,1990-10-30.

[5] 毛泽东.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3(12)565.

[6] 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03(02).

[7] 杨晓渡.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N].人民日报.2017-11-15(06).

[8] 胡范铸.“同志”称呼语的语义功能与语用条件分析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0(5)第32卷第3期.

[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72-5-1(35).

【作者简介】

李艳红(1991—)女,汉族,甘肃兰州人,研究生,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规范中国共产党
规范汉字书写优秀作品
规范汉字书写
从创新探索到立法规范
规范汉字书写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规范汉字书写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组织参加CCS“新公约、新规范”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