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失去信仰的人生没有方向

2019-06-06刘建国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2期
关键词:阿诺德马修大海

刘建国

摘  要:《多佛海滩》的主题乃是信仰的缺失及其严重后果。它寄托了马修·阿诺德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怀,表现了阿诺德对基督信仰的忧郁的内心冲突以及他对人类生命的焦虑。《多佛海滩》给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启示和警示乃是:一个民族如果丢掉信仰,必然会失去对生命自由的敬畏,丢掉道德尊严的底线,带来全民的腐败和危机甚至灭亡。信仰是人类最重要的成果,人类只有通过悔罪的信仰来追求自身的完善以及共存之和谐。

关键词:马修·阿诺德;信仰缺失;大海;方向;警示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2--02

一、序言

马修·阿诺德(1822-1888)是维多利亚时代最具先知特征的教育家、批评家和诗人,后人尊他为文化使徒。阿诺德把文化作为社会批判的利器,认为文化是恢复社会、实现个体完美的主导力量。作为具有现代气质和观念的批评家和诗人,他的诗歌更明确地反映了当时信仰的崩溃,以及他对信仰崩溃的忧思[1]。阿诺德是牛津大学的诗歌教授,与同时代的丁尼生和勃朗宁齐名。阿诺德免于世故,毫无卖弄,自认是“有病时代的有病的人”,“游移于两个世界之间,一个世界已经死去,另一个还没有出生。”

《多佛海滩》描写了一个噩梦般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古老的信仰已经褪去。阿诺德的怀疑和悲观的视角具有典型的现代特征,这种特征使他相同于T. S.艾略特和叶芝,而不同于后现代主义的诗人。他认为诗歌应该是对人生的批评,而且应该表达一种哲学:幸福发自有信仰的内心,而不是来自吵闹的尘嚣。此诗寄托了阿诺德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怀。

二、信仰缺失在《多佛海滩》里的表達

纵观国内外对《多佛海滩》的评论,多半文章都能抓住这首诗歌的主题。但,大半文章只能停留表面,只有少数作者有所了解阿诺德的信仰。例如,东南大学成贤学院的黄露就说,“这段文字(诗歌第一段)不仅仅是诗人对维系千年的基督教信仰的依恋,其中有更深层次的文化指向[2]”。这里的文化指向就是阿诺德在《文化与无政府主义》里所阐述的用希伯来主义的信仰价值和道德体系以及希腊主义的文学、艺术和哲学来抵制维多利亚时代盛行的肤浅、势利、粗俗、庸俗、低俗的文化--腓力斯主义。比较深入研究这首诗的作者有杭州师大的殷企平教授。他认为《多佛海滩》的文化命题是:夜尽了,昼将至。“诗中夜战意象的含义也必须放在文化批评的语境中来审视,必须结合‘海潮意象来审视,还必须结合该诗与阿诺德其他作品的互文关系来审视[3]”。该诗与阿诺德其他作品有关的作品主要就是阿诺德的《文化与无政府主义》和《诗歌研究。 比较能抓到主题的评论还有《英国文学中的基督教传统》的第十四篇:《马修· 阿诺德》。该文写道:在阿诺德一系列写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的诗歌中,从传统宗教的转向主要表现在对哥林多前书所写的三种缺失的美德——信望爱的探索中;对保罗信望爱三种美德的缺失萦绕在阿诺德这个时期的诗作中,表现了阿诺德对基督信仰的忧郁的内心冲突[4]。在“Poetry”一书中,作者指出:“《多佛海滩》是一首荒凉的诗歌。它被人类生命的焦虑和宗教信仰能否提供支持和安慰所困扰。这一别出心裁的比喻就是:人生如孤岛,苦海无边,曾经的宗教信仰像大海联系整个人类,如今却潮汐不停地逐渐地消失[5]。”

在《多佛海滩》第一段的前半部分,夜晚、月光、大地、海湾,整个图画都是平静、甜美。 到了第一段的后半部分,诗人听到了刺耳的咆哮声。这咆哮声暗示着痛苦的没有信仰的时代。实际上,表面的平静暗藏着混乱和争斗的现实。在第二段里,诗人回顾索福克勒斯在爱琴海边所抒发的痛苦,并且认识到:虽然沧海桑田,但人类的苦痛一直都没有改变。

在第三段的前半部分,诗人温柔地回忆过去:那时候,世界是信仰的大海,带着希望的光芒。诗人带着怀旧的眼光回味过去的金色时光,并且与灰暗的现在作比较。第三段的后半部分却描绘了一个不和谐的不断翻腾的大海,它带来了无尽的忧伤。在诗歌的最后一段,诗人透过事物的表面看到了现代生活的弊端。他看到了一个太虚幻境:物质主义带来了多姿多彩,美轮美奂。但,一切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现代人的内心黑暗,社会价值观混乱不堪,充满了愚蠢、争斗和喧闹。在一个无爱的世界里,人类没有安息和保障。人们在混乱污染的世界里痛苦不堪。失去真、善、美、信、望、爱,人类的心灵必然孤独,难以沟通,导致异化和分离。失去信仰,人何以安身立命?失去光明和希望,人格必然扭曲、分裂、变态、病态、异化。维多利亚时代,信仰坍塌,人们盲目自信,物欲横流,人们逐渐感到焦虑和迷茫。

《多佛海滩》的主题理所当然就是:信仰的缺失。各人如同孤独的岛屿,信仰如同大海,把这些岛屿联系起来。可现今,给人力量和安慰的信仰如同退去的潮汐慢慢消失,引起了诗人忧虑和哀伤。奥古斯丁曾说:人的心灵是上主的造化,它在没有找到上主之前必然没有平安(My heart is restless until it finds rest in you)。箴言道:有一条路,人以为正,最终却通向死亡和地狱。信仰是国家的内核,决定未来。信仰是内心之光,引导人走出困境,照亮人生之路。没有信仰,人心黑暗,随波逐流,崇拜权力、财力、蛮力,不明真理、美德、智慧。没有信仰,就没有真理;没有真理,哪有自由?失去信仰,人类内心一片黑暗,留下的只有愚昧、痛苦、黑暗、绝望。要更多地了解阿诺德,就要理解他的《文化与无政府主义》。阿诺德认为文化是对道德完善的研究,它让人活在一个光明和甜蜜的环境里。文化是医治诟病的良方。也就是用希伯来主义(信仰和道德)以及希腊主义(文、史、哲)来抵挡庸俗市侩的腓力斯主义。腓力斯主义就是世俗化,是对世界的热爱,对真理自由的摈弃,是信仰、道德的天敌。它的主要表现就是注重物质和外表和浪费人的真正的价值——生命和自由,让人落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悲惨结局之中。

三、信仰缺失的后果

历史就是惊人的相似。阿诺德生活在一个信仰、思想和情感转型的时代,正如我们当今所经历的一样。末世的时代总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社会和某些个人积累了一些物质财富就为富不仁,失去公义。由于价值观错乱,导致了一个铁幕时代的产生。正义、次序、法理、平安、 喜乐、良知,敬畏已经消失殆尽,怀疑主义、虚无主义、相对主义,拜金主义、官僚主义、犬儒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甚嚣尘上,泛滥成灾。失去信仰,英国人精神幻灭,道德沦丧,灵魂空虚,人格粗鄙,社会庸俗市侩。信仰缺失,必然造成先知奥威尔在《1984》里所描写的威权主义价值观:战争就是和平;自由就是奴役;无知就是力量。阿诺德以深远的眼光看到了维多利亚时代的信仰危机和潜在的危险。艾略特在《荒原》里给出的良方是:给与、同情、节制。而阿诺德却以保罗的信望爱作为解决社会和人心问题的灵性出路。人和人只有达成谅解,彼此相爱,心心相印,才能激发生活的勇气和热忱,才会产生盼望。

200年前英国公使马戛尔尼(George Macartney)说中国人的宗教就是做官,此话振聋发聩,其意义胜过无数研究中国人煌煌巨著的总和。亚洲新闻周刊杂志调查的结果:由于丧失了信仰和由此导致的政治伦理、经济伦理、道德倫理、文化伦理的丧失,中国人的价值观产生了混乱并且产生了集体焦虑:政治焦虑、经济焦虑、家庭焦虑、婚姻焦虑、职场焦虑、生存焦虑。上到领导精英,下至平民百姓,都迷失方向,没有安全感。丧失信仰带来了人心糜烂,道德坍塌,权力和金钱成为行尸走肉的唯一追求。他们崇拜偶像和个人,装满了各样不义、尔虞我诈、卑鄙、欺诈、猥琐、自私自利、媚上欺下、甘愿为奴、邪恶、贪婪、恶毒.满心是嫉妒、凶杀、争竞、诡诈、毒恨.谗毁、怨恨、侮慢、狂傲、自夸、捏造恶事、违背父母、无知、背约、无亲情、不怜悯人[6]。总之,他们毫无敬畏,对他人毫无怜悯,对自己扭曲变态。人和人之间没有真爱,彼此倾轧,出生入死,最终沉沦。可见,没有心灵的信仰,人的结局是何等悲催恐怖。人类的苦难大多来自他们自身的罪恶如骄傲、虚伪、谎言、谋杀、奸淫、贪婪、偷盗、造假、贪污受贿、不仁不义等等。事实上,人类是何等贪心不足和何等的愚昧不堪。人,就算赚了全世界,赔了自己的灵魂,有何益处呢?人拿什么换取自己的生命呢?

四、结论:信仰缺失的警示

朗读此诗,让人百感交集,思绪万千,惆怅不已。沧海桑田,信仰不再,都让诗人忧心忡忡,思考如何在动荡不安、纷乱不堪的世界里,解决精神的荒芜,寻找到心灵的安息。在此转型之际,诵读此诗,一定会受到感染,得到警示并思考国人生存困境,去寻找活水之源,真理之泉,以便得到心灵永恒的平安。人类不管何等罪恶不堪,也要反思回转,以往不鉴,来者可追。阿诺德认为,信仰是人类最重要的成果,人类只有通过信仰来追求自身的完善;信仰也是人类最深刻的经验,它让人们追求崇高和完美,舍己爱人,弃恶从善,普度众生。一个民族如果丢掉信仰,必然就会失去对生命自由的敬畏,必然丢掉道德的底线,带来全民的腐败和危机。如果人不承认自己的迷失,不懂得敬畏,不认为自己无知和有限,不知罪认罪,痛悔回转,则一切都将以悲剧、沉沦和灭亡收场。这,正是阿诺德的《多佛海滩》给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启示和警示。

参考文献:

[1]刘玉麟译. 简明剑桥英国文学史. 乔治·桑普森著[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7: 134.

[2]黄露. 悲怆、虚无与救赎[J]. 英语广场, 2017 (9): 3-5.

[3]殷企平. 夜尽了,昼将至:多佛海滩的文化命题[J]. 外国文学评论, 2010 (4): 80-91.

[4]Paul Cavill. Christian Tradition in English Literature[M]. Grand Rapids: Zondervan, 2007.

[5]John Strachan and Richard Terry. Poetry[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9: 129.

[6]简化字和合本圣经[M]. 1989: 265.

猜你喜欢

阿诺德马修大海
大海捞金
生日谜语
问大海
冬日的大海
猜年龄
华盛顿身边的“无间道”
马修曾迷上摄影
令人兴奋的大海
马修曾迷上摄影
马修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