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税政策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持效应研究
——来自浙江省的经验证据

2019-06-06李超民

税收经济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高技术财税浙江省

◆熊 璞 ◆李超民

内容提要:文章基于浙江省高技术产业R&D活动投入产出情况,探讨财税政策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作用机理,进一步利用2006—2016年浙江省高技术产业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实证检验财税政策对研发效率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财税政策总体上对浙江省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提高具有正向效应,但效应并不显著;税收优惠可以促进创新效率提升,而财政补贴因存在激励扭曲会负向影响创新效率;高技术企业规模、自主知识产权、盈利能力、研发人员数量均对创新效率具有正向影响。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高度重视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都将其作为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以美国、德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相继提出了“再工业化”“工业4.0”等战略。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内部改革压力和外部竞争压力同时增加,国家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明确指出以创新驱动进一步引领高技术产业发展。由于高技术产业具有显著外部性、高风险性、高不确定性、高投入性等特征,单纯依靠高技术企业自身的发展会导致研发投入不足、研发难度大、研发成本高、研发积极性弱、研发效率低等问题,这就需要政府积极发挥财税政策在高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引导和带动作用。研究财税政策与高技术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更好地使公共财政有效介入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成为学界、企业和政府共同关心的问题。

有关财税政策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持效应研究已有不少成果,其中主要的研究观点包括:政府财税政策通过高技术产业集聚(樊元,2014)、产业结构调整(张同斌等,2012)、空间结构优化(胡绪华等,2017)、人才吸引(金双华,2002)等方面有效促进高技术产业的产出增长;财税政策对高技术企业的创新效率产生正面激励作用还是导致创新效率损失存在不确定性,企业所有制性质和所处生命周期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曹艳杰等,2018);协同创新环境对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具有显著影响,需要建立统筹协调机制提升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王双进等,2018);需要针对高技术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实施相应的财税政策,政府投入应该集中在技术开发阶段而不是成果转化阶段(芦锋等,2018);区域创新能力对财税政策与企业研发强度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财税政策对东、中、西部地区创新支持效应差异明显(崔也光等,2017);政府对高技术企业的研发资助和补贴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质量,增加了企业的研发投入(Clausen,2009);税收优惠政策对中小企业的正向激励作用远远大于大型企业(Yohei,2011)。

已有的研究内容丰富、视角各异,但绝大多数的研究是从宏观的角度,利用全国性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了一些普遍性的政策建议,聚焦于特定省域的相关研究尚不多见。本文结合浙江省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特征,探讨财税政策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作用机理,利用2006—2016年浙江省高技术产业的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合发展现状研究财税政策对高技术产业的支持效应,力求得出的政策建议更具指导性和针对性。

二、浙江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特征

借鉴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关于高技术产业的分类方法,国家统计局规定,高技术产业是指国民经济运行中R&D投入强度(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相对较高的行业,包括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浙江省作为我国的经济大省,近年来,着力打造“八大万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致力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浙江省高技术产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主要发展特征如下:

(一)高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浙江省高技术产业的产出规模和研发规模总体上不断增长。2016年,我国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为153,796.3亿元,浙江省高技术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为5885.12亿元,占全国的3.8%;浙江省高技术企业2595家,出口交货值1465.69亿元,分别占全国的8.4%和2.8%。2016年,浙江省高技术产业R&D活动人员折合全时当量50,265.2人年,占全国的8.7%,研发人才迅速增加;专利申请数8231件,研发机构数534个,研发人员54,454人,占国家的比重分别为6.3%、8.3%和7.6%。

图1 浙江省高技术产业产出规模增长情况

图2 浙江省高技术产业研发规模增长情况

(二)高技术产业集聚有待提升

区位熵是反映产业集聚水平的重要指标,区位熵指数越大,专门化程度越高,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越高。区位熵指数为k地区第i个产业部门增加值,P为全国第i个产业部门增i加值,Pk为k地区的工业总产值,P为全国工业总产值。经测算浙江省高技术产业区位熵指数发现,区位熵指数基本稳定,常年维持在0.60~0.81,且较之前有所降低。这可能受区域经济、统计口径及部分产业外迁的影响,浙江省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有待提升。

图3 浙江省高技术产业区位熵

(三)高技术产业发展不均衡

企业的投入产出情况反映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从各主要投入产出指标来看,浙江省高技术产业呈现发展不均衡的特征。通过2016年浙江省高技术产业投入产出比较分析发现,信息化学品制造业的投入产出比最高,为1:21.95,平均每个R&D活动人员创造1109.77万元新产品销售收入。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的投入产出比最低,为1:8.2,平均每个R&D活动人员仅创造108.464万元新产品销售收入。从利润率的指标来看,医药制造业的盈利状况最好,利润率为15.3%,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则为亏损,利润率为-2.1%。反映R&D活跃度的专利申请数指标也显示,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的专利申请量最少,仅41件。

表1 2016年浙江省高技术产业投入产出情况

上述数据表明,浙江省高技术产业各行业发展不均衡,各行业的发展现状与产业发展基础、人才数量与结构、产业配套、资源禀赋与成本费用等因素有关。浙江省应该集中精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技术产业,不断优化高技术产业结构。

三、财税政策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作用机理

从企业行为理论分析财税政策促进高技术企业发展的作用机理。首先,企业的创新决策以市场为导向,是否开展创新活动取决于创新回报,只有当产出和投入相匹配,企业才会增加R&D投入。而高技术产业创新具有较强“外部经济性”的特征决定了高技术企业创新意愿较低。为此,政府需要借助公共财政的力量,利用财税政策激励高技术企业创新。其次,政府和企业对于创新活动具有不同的偏好,企业对中短期的盈利目标总是优先于长期的发展目标,政府在综合运用财税政策支持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需充分考虑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阶段,加大对基础研究和远期技术的支持。再次,由于受企业“有限理性”的影响,政府财税政策可能会导致高技术企业创新动力机制扭曲,诱发企业寻租行为,因此需加强对财政资金用途和去向的有效监管,避免出现创新效率损失,使财政资金真正用于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最后,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会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增加企业纳税额,反哺财税政策,形成财税政策与高技术产业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

图4 财税政策促进高技术产业作用机理

通过上述分析,得出以下研究假设:

H1:财税政策总体上对浙江省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提高具有正向效应,但效果不显著,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的作用不一,政府的财政补贴因存在激励扭曲对创新效率具有挤出效应。

政府既要积极发挥财税政策的引导作用,鼓励高技术企业加大自身R&D投入,减少财政补贴的激励扭曲,又要根据本省中小型高技术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各产业发展不均衡的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财税政策,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基于此,提出以下假设:

H2a:财政资金偏好于资助大型高技术企业。大型高技术企业在满足资助条件下获得财政资金方面具有较明显的优势,但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更需要财税政策的支持,要加大对中小型高技术企业的资助力度。

H2b:浙江省高技术产业发展不均衡,普惠性扶持政策导致财政资金的低效使用。财税政策应该优先支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促进财政资金的集约利用,优化浙江省高技术产业结构。

四、实证分析

(一)模型构建与变量设计

基于浙江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特征的分析和财税政策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作用机理分析,本文利用2006—2016年浙江省高技术产业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实证检验财税政策对创新效率的作用效果,因此构建以下基本回归模型。

式(1)中,Y表示高技术产业指标,X1表示财政政策指标,X2表示税收政策指标,A表示其他相关政策指标。参考已有的相关研究,本文选取创新效率(RD)作为因变量,以高技术企业当年的专利申请量与前一年的研发投入之比来衡量。财政政策指标选取政府投入(GOV),以政府资金投入R&D经费支出来衡量。税收政策指标选取税收优惠(TAX),由于税收优惠数据无法直接观测,本文以企业按25%基础税率与15%优惠税率计算的所得税的差值衡量。此外,财税政策对高技术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还受到企业规模(SIZ)、拥有发明专利数(PAT)、利润率(PRO)、R&D人员数(PER)的影响,因此将上述指标列为控制变量,并加入随机扰动项。

考虑财税政策对高技术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具有滞后性的特征,本文引入各政策影响的时间维度,对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指标做滞后一期处理。

表2 变量说明

(二)数据来源

高技术企业享受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要求满足一系列的条件,财税支持门槛较高,财政补贴资金主要流向大中型高技术企业。同时,大中型高技术企业也是开展R&D活动的主体,因此本文选取大中型高技术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于EPS数据平台、历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网站、浙江省统计局网站,部分缺失数据采用插值法补充。

从表3可以看出,创新效率的最大值为4.41,最小值为3.69,均值为4.15,标准差为0.19,变异系数①变异系数是标准差与均值之比,变异系数大于0.15,表示样本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为0.05,表明各年度的创新效率相对平稳,但整体水平不高;政府投入的最大值为4.37,最小值为3.33,变异系数为0.09。同时,税收优惠的最大值为3.87,最小值为2.17,变异系数为0.18,表明政府对大中型高技术企业的支持政策较多,但各年度政府支出增长较为平稳,而税收优惠政策存在较大差异。企业规模、利润率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14、0.25,各年度存在较大差异。发明专利数和R&D机构人员数的最大值分别为9.02、10.91,且变异系数较小,表明浙江省高技术产业产出指标和人力资源总体水平不高的特征,因而需要继续加大投入,提高产出。

表3 全样本描述性统计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本文利用EVIEWS6.0软件进行实证分析。以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揭示变量之间的结构关系,首先需要对各指标变量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运用ADF检验判断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4,各序列数据二阶差分后的ADF值均小于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且t统计量相应的概率值p很小,因此数据平稳。同时,协整检验结果显示残差序列ADF值为-3.665209,小于1%的显著性水平,所以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

表4 平稳性检验

为避免各自变量指标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继而导致模型估计结果失真,对参与回归运算的各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相关性检验

使用最小二乘法(OLS)进行参数估计,回归结果如表6所示。根据OLS计算结果,Durbin-Watson stat=2.265334,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查D-W表,n=11,k’=6,得下限临界值dL=0.203,上限临界值dU=3.004,因dL<DW统计量<dU,序列相关性不确定。进一步进行拉格朗日乘数检验(LM检验)发现,P=0.1212,大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通过P值检验,序列不存在自相关。

表6 财税政策对创新效率的整体效应

注:(1)*、**、***分别表示在10%、5%和1%水平上显著;(2)括号内数字为t值。

回归结果显示,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值较高,回归方程对样本点的拟合程度较高,D-W值接近2,模型不存在自相关问题,解释变量较好地说明了被解释变量的变化情况。具体来说,在财政补贴方面,政府资金投入R&D经费支出每提高1%,会导致企业创新效率损失0.513291%,说明政府的财政补贴因存在较大的激励扭曲,部分替代了高技术企业原有的研发投入,部分企业重视财政补贴的获取而忽视财政资金的高效利用,导致了创新效率的损失。在税收优惠方面,企业纳税额每减少1%,会导致创新效率提高0.115990%,税收优惠对创新效率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此外,企业规模、专利申请、盈利能力、研发人员均对创新效率具有正向作用,影响参数分别为0.126609、1.183863、5.495970、0.293681。综合整体回归结果,研究假设H1得到验证。

为了更加客观地反映浙江省高技术产业的总体发展情况,本文选取浙江省高技术产业的相关数据,测算2016年各产业的创新效率,测算结果如图5(图中为更直观地反映各产业创新效率的差异,数值未作对数化处理)。从图5可以看出,各产业创新效率不一。浙江省高技术产业发展不均衡,目前实施的普惠性财税政策考虑各产业的发展现状的因素较少,各产业同等享受财税政策的扶持,造成了财政资金的低效使用,研究假设H2得到验证。

图5 2016年浙江省高技术产业分行业创新效率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基于特定省域的研究视角,利用浙江省高技术产业的统计数据建立回归模型,系统分析了政府财税政策对高技术企业产业创新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1)政府财税政策总体上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提高具有正向效应,但财税政策的支持效应受创新环境和随机扰动项的影响,财税政策的支持效应并不显著,需要进一步加强财税政策设计,提高政策实施绩效。(2)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对创新效率具有不同的激励作用,税收优惠可以促进创新效率提升,而财政补贴则负向影响创新效率,其原因是财政补贴资金的激励扭曲会导致创新主体错位、创新驱动乏力、创新效率损失。(3)高技术企业规模、自主知识产权、盈利能力、研发人员数量均对创新效率具有正向影响,所以应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引人引智等配套政策的政策设计,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根据上述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果,结合浙江省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财政政策方面。政府的财政补贴具有两面性,补贴资金使用得当有利于增加创新投入,提高创新效率,使用不当则会带来激励扭曲。提高财政资金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使用绩效,关键在于合理配置财政资金,注重资金使用监管和评价。借鉴国内外高技术产业发展经验,财政补贴资金应更多用于自身资源匮乏的小微高技术企业,对于中大型高技术企业则以税收优惠为主。在补贴方式上,应以为企业的研发活动提供直接的资金支持为主,缩短财政资金的作用周期。

第二,税收政策方面。政策设计和实施应紧密联系地区的产业发展现状,在梳理现有税收政策的基础上,根据浙江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科学制定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扶持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技术产业,从税收种类、税收优惠、税收减免、征税环节等方面优化税收政策体系,协调运用税收政策工具,加强政策可操作性,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切实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

第三,配套政策方面。高技术产业不是一个独立的产业门类,同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涉及城市规划、产业结构、政产学研合作、技术外溢、空间联系、引人引智、教育医疗等其他因素。创新效率的提高需要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以保证财税政策的实施效果,保持政策的连贯性和稳定性,防范政策的碎片化问题,形成财税政策与配套政策的合力,借助政策导向吸引高技术产业集聚,扩大集聚效应,为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猜你喜欢

高技术财税浙江省
《初心》
2021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
财税政策助推贵州精准扶贫探讨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2017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探讨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
中国企业在境外的财税管理
欧阳明高技术控的产业情怀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财税体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