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阈下的乡风文明建设探析

2019-06-05赵晶

现代农业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乡风文明消费

赵晶

【摘   要】 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发展理念,并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七大战略”之一进行部署,既抓住了当前乡村发展的关键,也顺应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要求,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方向。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和超越。本文主要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视角,对乡风文明建设进行探索和分析。

【关键词】 乡风文明建设; 乡村振兴

Rural revitaliz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local style civilization

Zhao Jing

(School of marxism,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150030)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party's 19 report put forward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of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rejuvenating the country", and as a team to build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open all-round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modernization country new journey of one of the "seven grand strategy" to deploy, held the key of the current rural development, both also complied with the new era of transformation of the social principal contradiction, indicate the direction of the new era to rural development.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akes "industry prosperity, ecological livability, local style civilization, effective governance and affluent life" as the general requirements, which is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 transcende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This article mainly through the countryside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gle of view, carries on the exploration and the analysis to the local custom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Keywords] rural style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Rural revitalization

1  鄉风文明建设的国内背景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 “乡风文明”的概念,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制度的内在精神体现和生存之本,它决定着社会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在所有社会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导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就会迷失方向。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框架。并将其纳入了“十一五”规划 ,更加凸现了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要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十三五”规划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是 “十三五”的十个任务目标之一,计划建成6000个美丽乡村。实际上,乡风文明的目标与美丽乡村的精神美、风情美具有一致性。美丽乡村,一方面是物质美,注重粮食丰收,争取产业发展收人翻番;另一方面是精神美,实现具有丰富、健康、和谐、文明等特征的文化。但是,目前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2  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2.1  强化公共意识,建设和谐乡邻

民风纯朴是外界对农民公共意识的评价。在农村,农民有着相当朴实的公共理念,较为严格的区分“己”与“他”的关系。对于他人的物品,是不会轻易去占有和使用的;对于他人的事务,则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尽量的去帮助。农村的人际关系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它同时具有开放性和封闭性的两种特征。说其开放性是指农民对待他人是真诚的,无私的。如果邻居有客人来而主人不在家,代为招待,或者帮忙寻找主人是非常常见的事情。在农忙时节大家相互无私帮助收种更是屡见不鲜。这些都使农村呈现出和谐安定气氛。但是,传统的农村是通过宗族聚居而自然形成的,宗族的影响在农村不可忽视,这就体现出农村人际关系的封闭性。当乡邻之间发生矛盾,尤其是宗姓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就会由两个家庭之间的小矛盾,转化为宗姓之间的大矛盾。由于农村之间的信息传播是开放式的,一个家庭发生的事情很快就会在附近乡村流传,因此在一定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为村庄之间的斗争。

2.2  合理的消费方式

农村的消费内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消费、人情消费、疾病消费、文化消费、喜丧消费等等。总体上来说,以生存消费为主,衣食消费为主,文化消费所占比例很低。农民的文化消费除了子女的学费和课本费用和有线电视消费以外基本上没有其他的文化消费。引导农民进行合理的消费,要包括加大文化消费比重。文化消费,既包括家庭的文化消费,也包括集体在文化消费,重点在于集体文化消费。因为,报纸、杂志之类的文化消费,会增加农民的家庭负担,使其不愿意进行这方面的消费,而可以利用集体的力量进行集体文化建设,受益全体村民。其次树立品牌消费的意识。农村是假冒伪劣商品的多发地带,威胁农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面对假冒伪劣商品,农民缺乏必要的警惕和辨别,维权意识淡泊,不能够有效维护自己的利益。再次,投资消费,将消费数额较大的喜事消费、人情消费向收益型的投资消费上。投资不足这一困扰农业发展多年的问题,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其内部因素。就其内部来讲,由于农民受自身素质的约束,他们被动接受市场大潮的冲击,农民的投资有着一定盲目性,收益起伏不定。要从农村、农民的实际条件出发,对农民进行相应的信息援助,促使投资消费的增长,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的收入环境。

2.3  法律是乡风文明建设顺利进行的保障

乡风文明的发展,从历史的进程来看是自发的、缓慢的,而当前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乡风文明建设是人为的、主动的,因此为了维护和保障乡风文明建设的方向和效果,有必要将法制建设纳入乡风文明建设的内容当中。乡村道德虽然在塑造和约束人们的行为方面作用巨大,但是在解决诸如经济纠纷、维护社会治安、打击各种犯罪等方面还缺乏必要的威慑性,对于村民的行为也没有相应规范性。虽然经过20年的普法教育,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有了很大的改观,但离法制社会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另外,长期的聚族而居和分散经营也造成了农民宗法之内纪律严明、宗法之外自由散漫的特点,纪律观念不强,遇事更多的是从家族利益、自身利益出发考虑问题,而不是从社会契约的角度来自觉约束自己,宗族群体蔑视公共纪律,人多势众决定胜负曲直,宗法势力经常凌驾于公共纪律甚至法律之上。这对于农村社会公共管理和社会控制是一个相当不利的因素。因此,建设国家法律、社会纪律和公共道德规范相结合的农村社会控制体系,削弱直至破除宗法势力在农村社会中的作用,提高农民的法纪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形成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硬控制与软控制相结合的社会控制格局。

3  乡风文明建设在乡村振兴中的意义

3.1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早在1979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我国到20世纪末要进入小康社会。近年,党中央明确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角。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大部分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相当一部分人走上了致富之路。但解决温饱和实现富裕还不等于实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个经济目标,又是个社会发展目标。只有在农村实现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同步增长,才算达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水准。當前我国农村正处于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的阶段,广大农民不满足旧有的生活方式,不仅要求物质生活富足殷实、居住条件改善,而且要求文化生活丰富,健康水平提高,社会服务设施和机构配套。所有这一切,都使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成为必然。

3.2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农村始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我国农村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由于长期受小农经济意识的影响,一些农村还存在着封建落后思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繁荣。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实,在广大农村进行以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乡风文明建设,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教育,使农民掌握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提高科技文化素质,进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3.3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农村安定团结的重要保证

我国有80%的人口在农村,国家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80%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农村稳定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政策卓有成效,农村改革深得人心,农村政治稳定、人心安定,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乡风文明建设分不开的。我们要始终坚定不移地以乡风文明建设为抓手,正确处理改革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了解农民,关心农民,把农民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使农民切实从改革中得到好处,满足农民安居乐业的愿望,从深层面解决改革和发展中产生的问题,保证农村社会安定团结。

4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推进农村发展的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发展理念,并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会、开启全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七大战略”之一进行部署,既抓住了当前乡村发展的关键,也顺应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要求,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方向。我国农村将迎来又一个又好又快发展的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肯定会大大加快。农村发展是全面的发展,乡风文明建设是农村发展的助推器,与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必须在做好其他建设的同时,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进而促进整个农村社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兆明: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行动指南[M].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

[2] 曾业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学习问答[M]. 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3月.

[3] 叶敬忠: 农民视角的新农村建设[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11月.

[4] 石秀和等: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

[5] 翟振元,李小云,王秀清,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3月.

[6] 张广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M]. 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

[7] 习近平.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www.china.com.cn/cppcc/2017一10/18/cont-ent }1752399.htm.

猜你喜欢

乡风文明消费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请文明演绎
国内消费
乡风
漫说文明
厚植勤劳脱贫的乡风家风
文明乡风聚人心
对不文明说“不”
新消费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