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绣京韵致匠心

2019-06-05穆宁

人民周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刺绣服饰图案

穆宁

京绣,一门古老的中国传统刺绣工艺,古称“宫绣”,顾名思义,过去服务于皇家,主要用来制作宫廷服饰和装饰陈设品。京绣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融合了苏绣、湘绣、粤绣等技巧方法。京绣文化底蕴深厚,选材用料考究,技术技艺纯熟,逐渐形成了不同于其他绣种的京味特色。京绣跨越千年,在当代依然焕发着动人光彩。

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北京市海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京绣代表性传承人、北京市工艺美术大师于静,在于静工作室看到了正在制作的京绣作品,也更体会到“匠心”二字的含义和分量。

家庭启蒙引事业方向

于静的太奶奶曾是清朝的格格,她学习过刺绣。于静的姥姥和母亲也在家里做一些绣活。于静小时候就见过一些精美的绣样,一颗小小的种子在她心里渐渐萌芽。

1991年,于静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设计专业。2005年,于静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她开始思考把刺绣融入服饰中。于静认为,如果服饰加上刺绣,产品一定会更胜一筹。于是,从服饰入手,于静将重点放在披肩、手包等具有较强实用性的产品上。

2005年至今,于静公司生产的披肩、手包一直是外交部和使领馆的外交礼品。从2016年开始,于静与北京京工服装集团合作,京工·于静工作室成立,于静的京绣作品开始大量融入服装制作,走上了高端定制之路。

目前,于静的设计以服装为主,所有产品均由手工制作,产品材质涉及丝绸、羊毛、棉、麻等易于施绣的面料。她设计的服装端庄大气,既能紧追时尚脚步,又能贴近大众生活。

于静认为,刺绣和服装是一体的,刺绣需要以服装服饰为载体来呈现。但是,现实情况是手工刺绣的速度明显比机器慢。于静对记者说:“一件普通的衣服如果耗时一两个月,必然会被工业化的产品所替代。为了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为了保留住这些手工技艺,就得尽可能地避免与市场脱节。”

刺绣之始需图案先行

京绣作品在针法上并不是特别难,与其他绣种的前期制作过程也基本相同,难点主要是刺绣的图案设计。京绣是一种经过再创作的绣法,有好的想法才能创作出好作品。什么样的设计可以让人眼前一亮?这是设计师经常思考的问题。

京绣的设计追求“图必有意、纹必吉祥”,所有图案都力求表现出吉祥美好的寓意。京绣的图案样式不是具象的,而是采用了抽象的、经过设计提炼概括的平面化语言,最适合具有美术、设计基础的人做,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表达出不同的见解。

京绣在针法上与其他绣种相似,多使用平针绣、打籽绣、锁绣、圈金绣、盘金绣等,绣工需要在设计图的基础上选用适合的绣法施绣,并根据图案的复杂、难易程度选择适合的针线。

刺绣图案的位置也有多种选择,比如披肩可以在下摆、四周等局部或全部刺绣,服装可以考虑在领口、袖口、腰部、前胸、裙摆和肩部等位置施绣。

于静结合服饰的着装人群、出席场合等因素,在色彩上也较传统京绣进行了创新。比如,在关注流行色的同时根据服饰面料的材质、色彩来调配,使颜色更加含蓄、低调,更适于当下穿着。

“喜相逢”“凤穿牡丹”“富贵牡丹”等图案经由于静重新创作,广泛地运用到服装上。她认为,既有的传统图案样式在当代可以有千万种变化。她说:“中国有众多优秀的、辉煌的作品,可是非遗该怎么去传承呢?我觉得不仅仅是复制一些传统的图案,而应该把古人精髓的图案提炼出来,进而体现出现代人的创造力。”

于静设计制作的刺绣画《花鸟富贵图》获得2018“工美杯”北京传统工艺美术大赛银奖,另一作品“京绣-立水纹中式外套”获得2018“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

细微之处现工匠精神

刺绣服饰的制作涵盖刺绣和服装两部分,设计制作工艺工序烦琐,涉及服装设计、打版、工艺和制作等环节,需要设计师、版师、工艺师、绣工的高效配合,每件成品都是团队合作的成果。在这些流程中,无不要求精益求精,处处闪烁着工匠精神的光芒。

一件作品需要先有整体构思,再根据款式设计京绣图案,刺绣力求与服饰样式呼应。概括来说,需要以下步骤:服装服饰的产品设计;手绘刺绣图案设计;制版(电脑产品版、手绘图案绣花版);纸上扎稿;面料刷稿;色彩设计;上绷子;施绣;卸绷子后,复合版;制作成品。

这其中的每一步都凝聚了制作者的智慧,仅扎稿一项,看着简单实则不易。操作者用针沿图样在硫酸纸上扎眼,点需匀称,不能歪斜移位,两点间隔1毫米。这一步做好了,才能保证后续工序正常进行。

在整个制作流程中,各步骤环环相扣,相得益彰,操作者在成全自己的同时也互相成全。于静常说,京绣不是单纯的绣,它和服饰是一个整体,做这行必须得有服装基础。每一款服饰背后,都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以及专业的手法和一丝不苟的匠心。

提携学生助非遗传承

作为北京市海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京绣代表性传承人,非遗传承是于静的一項任务。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是第一所开设京绣专业的学校。近年来,于静为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的部分学生提供了到工作室实习的机会。

在一年实习期内,于静指导学生亲自操作,她们可以亲身感受最终完成的作品。每一个步骤只要与刺绣相关,于静都会让学生参与制作的全过程,这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于静认为,传统工艺需要依靠人和技术来传承。随着时间、工作量的积累,学生们的经验慢慢沉淀,并一步步把所学技艺运用到服饰中,渐渐地就能获得全方位的提升。

于静对记者说:“过去曾单纯地培养绣工,如今需求不同了,需要对人才进行全方位培养。京绣属于慢功夫,和时代还是有些脱节。虽然如此,非遗的传承需要人才,我们就不能松懈。学生要学的东西很多,京绣创新的空间还很大。我在坚守京绣的同时,也享受着其中的乐趣。”

工作之余,于静也常去观看画展、书法展,平时积累得多了,见得多了,眼界就不一样了,对日后的设计工作也有启发。京绣制作需要具有娴熟的技艺,才能在不同的服饰面料和款式中应用自如。但是,在于静看来,设计更加重要。如果空有高超的技艺,没有好的设计施绣,也很难做出好的作品。

猜你喜欢

刺绣服饰图案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清新唯美的刺绣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刺绣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