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的电梯安全评价

2019-06-05周长春姜浩然张智华

通信电源技术 2019年5期
关键词:轿厢子系统电梯

周长春,姜浩然,张智华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航空工程学院,四川 广汉 618307)

0 引 言

电梯作为垂直交通工具,已成为现代物质文明的标志之一。随着现代城市的进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越来越离不开电梯,电梯与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健康生活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已有电梯数量和电梯年增长量均排在世界第一名,每天乘坐各类电梯的人数超过2亿。2016年全国共发生48起电梯事故,死亡人数41人,万台死亡率为0.084[1]。从电梯事故的死亡人数来看,电梯事故的严重程度要低于煤矿、危化等其他安全生产事故,但其造成的社会影响却不亚于它们,原因是电梯的使用涉及公共安全。目前,我国对电梯质量安全评价的研究很少,停留在起步阶段。而诸如美国、韩国、德国以及日本等国家对电梯安全的研究起步较早,有很多研究成果值得借鉴并加以创新[2]。

1 电梯系统组成

电梯属于特种设备,通常由曳引系统、导向系统、轿厢系统、门系统、重量平衡系统、电力拖动系统、电力控制系统以及安全保护系统八个功能模块构成[3]。其中,每个子系统依据其功能分别完成不同的任务,对电梯安全运行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每一个模块的组成十分复杂,因此潜在的安全风险因素复杂多样[4]。

2 电梯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

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起源于可靠性技术。它是按故障模式分析对系统发生影响的所有元器件(或子系统)的故障,并且研究这些故障的影响,进而指明每种故障发生的模式及其对系统运行所产生的影响程度,最终提出减少或避免这些影响的措施。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将系统划分为子系统、设备和元件,分析各自可能发生的故障类型及其产生的影响,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5]。

2.1 故障模式

故障模式是由不同的故障机理呈现出来的各种故障现象的表现形式。一般机电产品、设备常见故障模式有结构破损、机械上卡住等。而电梯作为一种应用极广的机电产品,主要故障模式有制动失效、电动机停转以及照明失效等。

2.2 故障等级划分

一般将故障对子系统或系统影响的严重程度(严酷度)分为四个等级,如表1所示。

表1 故障等级(严酷度)表

划分故障等级可以采用这种定性方法,直接判定故障模式的故障等级。但是,它基本上只考虑事故的严重性,而不考虑事故的发生概率,有一定的片面性。为了更加全面地确定故障等级,可以采用定量方法,即各因素影响值Ci累计求和,计算故障等级值Cs,根据Cs值大小判断产品或系统故障等级,然后提出对应的措施。计算公式为:

其中Ci可以按表2取值,故障等级按表3划分。

表2 Ci取值表

2.3 实例分析

应用提出的方法计算实际电梯故障等级。本文采用某单位员工宿舍楼电梯作为评价对象,电梯基本情况如下:曳引式客梯,已使用8年,故障率较高,型号:K 5000-1350/1.5 WZ,额定载重1 350 kg,额定速度1.5 m/s,15层15站,微机控制。

通过对此电梯进行实地查勘,结合以往电梯维修数据,作出此电梯可能发生各种故障的Ci值,并根据式(1)计算各个故障等级值Cs,结果见表4[6]。

表4中,各字母代表的故障类型为:A1(电梯制动失效),A2(电动机停转),A3(电梯减速距离过大或过小);B(导轨在安钳制动时夹紧得不到足够的摩擦力);C1(轿厢内通风孔的排风量过小),C2(照明不足或照明装置损坏),C3(电线裸露);D1(轿厢运行时,层门未全部关闭),D2(厢地坎与层门地坎的水平距离得大于35 mm);E1(钢丝绳锈蚀),E2(曳引轮过度磨损),E3(主机轴承磨损严重、失效);F1(曳引钢丝绳磨损量及断丝数超标或出现笼形畸变、绳芯扭结、部分压扁、弯折、断股等缺陷)F2(制动闸瓦铁芯有卡阻,制动闸瓦不抱闸,制动力消失)F3(接触器,触点粘连)F4(制动带和制动轮磨损);G1(电气设备对地电压过高),G2(电气元器件及电气线路绝缘失效);H1(电梯失控,轿厢或对重撞击缓冲器),H2(限速器-安全钳失效),H3(井道内照明不足),H4(技工工作后退超过轿顶边缘从轿顶边缘坠入井道),H5(电梯在运行过程中突然发生故障,乘客受困轿厢,救援人员到达机房未能及时救援),H6(检修或检验人从梯子上坠落受伤)。

表3 故障等级(严酷度)划分表

表4 电梯系统故障状况检查表

从表4的结果可以看出,电梯的8个子系统大部分故障等级值分布在2~4,因此故障等级为Ⅲ,处于临界状态,而曳引系统、轿厢系统、电力拖动系统以及重量平衡系统的部分故障等级值在4~7,故障等级为Ⅱ,故这些部分处于较为严重状态。

从表4可以看出,此电梯子系统部件最大故障等级值为5.7。以最严重的故障等级值表征电梯的风险水平,此电梯的风险等级应为Ⅱ级。根据表3,电梯运行存在安全隐患,大大增加了乘客的乘运风险,需加强维保措施,针对危险情节进行维修、保养,消除危险情节影响。

3 电梯风险控制

3.1 电梯风险控制技术措施

根据GBT 20900-2007《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 风险评价和降低的方法》[7],降低风险的过程应按以下方式进行。

(1)如果可能,应通过修改电梯设计或更换电梯部件来消除风险。

(2)如果依照(1),被识别出的危险不能消除,宜进一步采取与设计有关的措施来降低风险。

(3)如果依照(1)或(2),所识别的危险不能被消除或降低,应告知使用者该装置、系统或过程的遗留风险。

(4)消除或降低使保护措施(如防护装置、安全装置等)失去作用或不使用保护措施的可能性。

3.2 电梯风险控制管理措施

3.2.1 加强日常检查、维护保养、维修工作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31条规定,至少每15日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例如:清洁、润滑工作,制动器闸瓦是否有油,制动器力矩的调整,检查限速器、消防返回开关等安全装置的是否失效,制动器受潮或生锈情况,制动器接触器和铁芯部件的检查等。因此,应加强日常检查、维护保养以及维修工作,以保证电梯的正常安全运行。

3.2.2 对电梯进行定期检验

根据《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TSGT7001-2009)规定,对电梯进行定期检验是国家的强制性要求。使用单位应在检验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检验机构提出定检申请。值得注意的是,电梯在进行大修改造后,应针对大修改造项目进行监督检验,且必须经检验合格才能继续使用[8]。

3.2.3 维保人员教育培训

生产电梯的公司应该对维保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以提高电梯维保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与专业能力,保证其在工作中严格按有关规定对电梯进行规范性、周期性的维护保养和修理工作。另外,楼道或电梯内应张贴电梯注意事项和应急救援措施,以防电梯发生故障时手足无措。

4 结 论

本文针对电梯质量安全风险评估进行了多方面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

(1)采用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的方法,选取某单位员工宿舍楼电梯为研究对象,对电梯各个子单元进行故障等级值Cs计算,此电梯最大故障等级值为5.7。以最严重的故障等级值表征电梯的风险水平,此电梯的风险等级应为Ⅱ级,电梯运行存在安全隐患,大大增加了乘客的乘运风险,需加强维保措施,针对危险因素进行维修、保养,消除危险情节影响。

(2)提出技术与管理方面的电梯风险控制措施。技术措施包括依据《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中的规定进行设计、安装和检验,建立电梯定期维护保养监测系统以及采用智能化安全控制策略。管理措施包括加强日常检查、维护保养、维修工作、进行定期检验和加强教育培训等。

猜你喜欢

轿厢子系统电梯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关键信号设备检修自动盯控子系统研究
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的分析与设计
被困电梯以后
电梯不吃人
被困电梯,我不怕
基于EVALPSN的循环式多轿厢电梯避撞设计与实现*
乘电梯
IPv6环境下动态域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