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发展 贵州文化产业大繁荣

2019-06-05柳盛明

当代贵州 2019年4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贵州融合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展现新气象。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定文化自信,以更加务实的作风和更加有效的举措,奋力推动贵州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推出更多高质量文化产品作品,更好地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为做好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省委“三大战略行动”和建设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的部署要求,聚焦新期待,着眼高质量,着力深化改革,创新工作路径,聚精会神做好融合发展“四道题”,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做好文化产业与“大扶贫”融合发展“必答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在脱贫攻坚过程中不让一个地区、一个群众掉队,我省面临的任务尤为艰巨繁重。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积极响应省委号召,深入贯彻落实大扶贫战略行动要求,卓有成效地组织开展“文军扶贫”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此过程中,我省在全国率先创新实施文化产业扶贫“千村计划”,从产业的角度助推贫困县乡脱贫。2016年选取14个县作为试点,以项目扶持方式建成15个文产扶贫示范基地,培育350个市场主体,帮助98个贫困村走上脱贫道路,覆盖贫困人口3.8万人,实施“千村计划”的贫困户比未实施的增收多3—5个百分点。2017年又安排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625万元,支持项目34个,实现全省14个深度贫困县和20个极贫乡镇所在县全覆盖,进一步推广文化产业扶贫的经验做法。实践证明,文化产业扶贫既有利于地方民族民间特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又有利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壮大、帮助群众增收致富,是“大扶贫”战略行动在文化产业发展领域的生动实践。要在已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拓展文化产业扶贫“千村计划”,以点带面,丰富内容,以更加有效的成果,助推经济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做好文化产业与“大数据”融合发展“抢答题”。在党中央的关怀重视和省委、省政府的强力推进下,近年来,贵州“大数据”风生水起,承接了苹果、华为、天猫、美的、创维等多项大数据业务,一大批互联网、大数据企业进驻落户贵州,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自2014年以来,大数据产业对贵州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深刻影响并改变了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宣传思想文化系统抢抓大数据发展机遇,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大力实施“大数据+文化”创新创业工程,推动文化创新,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数字出版、数字影业、数字视听、数字教育、手机动漫、网络游戏等一批新兴产业得到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基地、文化出版产业园、现代文化创意与数字出版产业基地、非遗数据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全媒体平台、党刊数据中心、宣传文化云平台、教育云平台等一批数据服务平台不断健全完善。尤其是中国文化(出版广电)大数据产业项目(CCDI)列入《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上升至国家层面推进实施,该项目还是《规划纲要》中唯一明确列出的重大项目,在推动全国广电、出版数据有效汇聚上逐步发挥出积极作用。多彩贵州网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优势,开发运营“多彩宝+益民服务”平台,有效实现了“数据多‘跑腿’,百姓少走路”目标,有力促进了“黔货出山”。通过这几年的探索实践,我们在文化产业与“大数据”融合发展上不断积淀了基础、积累了经验,通过进一步深化融合创新,深挖“钻石矿”,文化产业在大数据这片“蓝海”中,将更有作为、更富前景。

柳盛明:奋力推动贵州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推出更多高质量文化产品作品,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贵州省委宣传部供图)

做好文化产业与“大生态”融合发展“选择题”。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到贵州调研时指出,贵州“历史悠久、文化多彩、资源丰富、生态良好、区位便利”。伴随着近年来贵州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的极大改善,加之贵州宜人的气候,越来越多的游客进入贵州度假旅游,有力推动贵州文化旅游业实现了“井喷式”发展。发挥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两个宝贝”优势,以旅游为市场渠道,推动融合发展,是贵州发展文化产业的又一有力抓手。贵州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富集,具有民族性、独特性和多样性,是贵州推动文化产业与“大生态”融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的竞争优势所在。全省各地结合本地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借势而为,做足文化与生态融合这篇文章,涌现出青岩古镇、贵阳孔学堂、修文阳明文化园、西江千户苗寨、遵义1964文创园、都匀毛尖小镇、多彩贵州风景眼等一大批文化旅游项目和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实践证明,以文化融合生态,赋予旅游产业以鲜活的生命,能让人的情感产生共鸣,激发更多对文化的向往和探索,愿意来、留得住、不忘怀。

做好补齐文化产业发展短板“填空题”。长期以来,缺资金、缺人才、缺技术是贵州文化产业发展的短板。补齐短板,是一项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对做好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省借助深圳文博会、贵州民博会等平台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推动了一批项目落地建设。创新实施“放大贷、股份投、基金引、无偿补、贴息帮”等资金使用方式,推动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扶持文化企业发展。近三年来对近40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实施股权投资累计超过6000万元。与工商银行合作设立中小微文化企业融资风险担保基金,对30余家中小微文化企业集中发放贷款超过5000万元。组建文化产业投资管理公司运作省文化产业发展基金,目前基金管理规模已近50亿元。尤其是大力推动文化企业探索资本市场运作,贵州广电网络公司、多彩贵州文化艺术公司分别在主板、新三板实现上市,多彩贵州网、贵州出版集团等以上市为目标倒逼改革创新,不断培育壮大。我们还出台实施扶持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发展、支持文化创意设计、宣传思想文化系统高素质人才引进使用管理相关办法等政策,落实相关激励措施,引导鼓励创新创意,加大对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应该说,在推动文化与金融、科技、创意等相关领域融合发展上,我们做了不少有益探索,但提升空间还非常大、发展潜力也非常大,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找准结合点,缺什么补什么,把空缺填满,把短板补齐,不断强化夯实基础,实现文化产业长足发展。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展现新气象。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在学习中悟原理,在创新中谋发展,在行动中见真章,抢抓改革发展新机遇,以更加务实的作风和更加有效的举措,奋力推动贵州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推出更多高质量文化产品作品,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贵州融合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破次元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我和这个世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了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媒体的五个融合和两个不融合
云南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探析
贵州古驿道
南宁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