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铜鼓与百越文化

2019-06-05周羽兵

西江月 2019年6期
关键词:藤县品相铜鼓

周羽兵

藤县出土的冷水冲型铜鼓

铜鼓在古代常用于战争中指挥军队进退,也常用于宴会、乐舞中,是一种流行于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打击乐器。铜鼓是中国古代悠久而灿烂文化的结晶,是中国少数民族先民智慧的象征,它具有东方艺术的特色,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之珍藏。

上世纪60至80年代,藤县境内出土铜鼓20件,其中藤县博物馆馆藏10件,自治区博物馆馆藏6件。在藤县濛江镇新城冷水冲出土的铜鼓,经专家考证为东汉早期之物,命名为冷水冲型铜鼓。藤县境内出土的铜鼓多为冷水冲型,也有北流型和灵山型。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铜鼓之乡,这里的人们使用铜鼓有两千多年历史,是至今收藏铜鼓数量最多、分布量最广的地区。藤县,秦以前属百越地,即众多部落聚居地。1963年,广西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到藤县考古时,共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10多处,证明了距今约1万至40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

在藤县博物馆馆藏的青铜器中,有一面冷水冲型铜鼓品相完好,最为引人注目,是馆藏重器。该铜鼓鼓身通高42厘米,底部最大直径80厘米。“鼓面精雕细镂,纹饰清晰。图画充满诗情画意,是全国研究铜鼓八个类型标准器之一,被列为国宝。”这面铜鼓属于冷水冲型,鼓面为太阳纹,周边有8只青蛙钉分布在8个方向,上部有8个扁型耳环,鼓身上小下大,品相端庄,是典型的秦汉时期百越铜鼓样式。

何谓“百越”?在先秦古籍中,对长江中下游流域及岭南地区的众多部族,常统称为“越”,实际这些“越”不是单一的民族,而是南方众多部族的统称,所以又被称为“百越”。百越大体分为东越(又称东瓯或瓯越)、闽越、南越、骆越和西瓯等几个部分。东越在今浙江南部瓯江流域,以温州一带为中心。闽越的势力以今福建的福州为中心,南越分布在今广东南部、北部和西部地区,西瓯活动于今广东西南部和广西南部一带,骆越则在今广西百色和河池一带。

铜鼓是百越文化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器物,鼓身装饰有反映当时人们战斗、狩猎、祭祀和生活的场景,图案生动传神。据文献记载:有鼓一二可称王。学者在田野考古中发现,当时广西地区有骆越、西瓯这些古国部族存在,他们体现身份、地位的方式就是拥有铜鼓的数量。

铜鼓是一种祭器,也是一种打击乐器,百越人经常用铜鼓与铜钟合奏。曾有专家做过测音试验,铜鼓和铜钟组合在一起,可以奏出动听的二声部乐曲,直至今天人们仍然用铜鼓演奏。

在古代,百越人在打仗时也使用铜鼓,以鼓舞士气。西汉时期,汉武帝为了征服岭南,派大军征战百越,百越部族纷纷归附,各夷族全部归入汉朝版图,百越的历史由此落幕。

今天人们通过铜鼓等青铜器只是看到百越文化的冰山一角,但足以让我们感受到百越文明的灿烂。一件件青铜器穿越时空,展示着百越文化昔日的繁荣。在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上,一件体积更大、品相更好、在同为北流河流域的容县出土的冷水冲型铜鼓,作为百越文化标志物,被摆在中国馆展出。

铜鼓,让千年后的人们感受到百越先人的乐声舞影,看到古战场的金戈铁马、号角铮鸣,也看到百越文化的流光溢彩和丝绸之路的繁盛。

猜你喜欢

藤县品相铜鼓
文化反哺视角下藤县非遗狮舞技艺传承现状调查
藤县挂榜岭和东山的史事
广西铜鼓的演奏形态特征研究
广西铜鼓千年历史的欢歌
面相与品相
藤县今年赛龙舟
东兰铜鼓响八方
浅谈藤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面相与品相
面相与品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