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小学徒”到“国际裁缝”:他为世界政要设计“中国装”

2019-06-04

世纪人物 2019年6期
关键词:塞拉利昂服饰文化裁缝

谈起印象深刻的订制经历,张宏兵仍历历在目。他讲道,2018年大概是7月15号,他正给一个客人量衣服,突然接到一个塞拉利昂大使馆大使的电话,让他去总统府给总统量参加中非论坛会议的服装。

“第二天我就订票,直飞塞拉利昂。我带了图册过去的,大家都很喜欢,总理、外交部长,一看是中国的裁缝来了,大家都要量衣服,我量了大概五六十人。”

融合东西方服饰文化

近年来,越来越多国际峰会在中国举行,许多外国友人来到中国、了解中国,带有中国元素的服装也越来越受欢迎。

多年与外国友人打交道的经历让张宏兵意识到,对于外国消费者来说,传统的西服没有新意,老款的中山装又过于死板,只有将东西方服饰文化巧妙融合,才能吸引更多外国消费者。

随手拿起一件衣服,张宏兵就跟记者讲道:“您看这件衣服,我都给它把中式的那个兜我给它改良了,你看,原来是这款兜,现在给它改成这个了,后开叉的,西方人比较喜欢开叉,我就给它做了个后开叉。(中式的)立领保留了。”

“每个步骤都要细之又细”

1989年,18岁的张宏兵来到北京,成为一名“北漂”。一年后,他正式跟着师傅开始学艺。从穿针引线学起,再到量体、剪裁、缝纫、拼接。

张宏兵回忆说,当时北京的冬天没有暖气,只能靠点蜂窝煤取暖,拿针的手常冻得直抖。但他仍然坚持下来,师傅告诉他,制作衣服的每个步骤都要细之又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客人的所有的尺寸都在上面了,量完了他這个比较急,我立马就得给它裁,这个布丝不能歪了,歪了裤腿就歪了,先把布丝给缕直了。”张宏兵一边铺展布料一边对记者说道。

如今的张宏兵已从“小学徒”成为“大师傅”,当初只有10平米的裁缝小铺也扩展成100多平米的店面。

让更多人爱上中国装

随着越多越多外国游客闻名而来,张宏兵发现,要把牌子打响,光把衣服做好还不够。张宏兵认为,光衣服做得好也不行,还需要沟通。

“我得跟她沟通,喜欢合适的,喜欢肥的瘦的,不学英语是活不下去的,刚开始我就跟着我家导购后面学,也说错过,但是外国人很有礼貌,他说你说错了,我教你一下,反正每天能增加点单词出来。”

30年来,在张宏兵的眼中,北京变得越来越“国际化”,越来越多外国朋友来到北京、爱上中国。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更多人穿上“中国装”。

(来源:中国新闻社)

猜你喜欢

塞拉利昂服饰文化裁缝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当折翼蝴蝶遇上巧手裁缝
高精度磁测技术在塞拉利昂北方省GPAFAYA铁矿勘查中的应用
甘丹颇章时期藏族服饰文化解读
净美雪顿·美好生活——西藏民族服装与服饰文化展演活动盛大举办
燕子是个小裁缝
现代流行服饰文化视阈下的符号化消费
对援塞拉利昂夏洛特(Charlotte)水电站建设有关技术问题与塞方商谈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