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名家遭遇“自己”

2019-06-03杨建民

读者 2019年12期
关键词:朱光潜封信杭州

杨建民

鲁迅遭遇“鲁迅”

1928年2月25日,鲁迅先生意外地接到一名素不相识的女士的来信。信中有“自一月十日在杭孤山别后,至今已多久没有见面了。前蒙先生允萍时常通讯及指导”云云,弄得鲁迅莫名其妙。

为负责起见,鲁迅马上写了一封回信,告诉这名马姓女士,自己已有将近十年未去过杭州,因此不可能在孤山与人作别,她见到的一定是另一个人。

到了3月17日,这个名为马湘影的女士约上以前听过鲁迅课的一个学生去拜访鲁迅先生。见面后经过详谈,才知道当时与马女士在孤山交谈的,的确是假鲁迅。那人曾允为马女士指导并希望常常通信,所以就有了马女士的写信之举。当时马女士并不知道鲁迅的通信地址,她是寄到开明书店,托他们转交的。

交谈中,马女士还给鲁迅看了杭州“鲁迅”在苏曼殊墓旁写的四句诗:

我来君寂居,唤醒谁氏魂?

飘萍山林迹,待到它年随公去。

见此,鲁迅不仅觉得莫名其妙,也有些生气。这诗不仅不通,那腔调也太可笑了。为了弄清事实,鲁迅给当时在杭州教书的许钦文写了一封信,请他帮忙了解一下杭州“鲁迅”的情况。

当时在杭州的鲁迅的朋友,有许钦文、川岛等人。他们也听到学生们盛传,说“鲁迅”到了杭州,甚至有人亲眼见过此人在苏曼殊墓前的题诗。许钦文接到鲁迅的信后,便向了解情况的学生打听。那些学生说,“鲁迅”就在离西湖不远的松木场小学教书。他和川岛等人便决定前去拜访。

到了松木场小学,他们果真见到了“鲁迅”。这人大约三十多岁,脸瘦长,上嘴唇如鲁迅一样,也留着一些短须。

许钦文与川岛等人去时,此“鲁迅”手里拿着一条教鞭正在上课。见面之后,相互通了姓名,很巧的是,这个“鲁迅”也姓周。为了了解情况,许钦文他们未报出自己的真实姓名,只说是慕名拜访。

那人一听,便自称鲁迅,谈话的口气里,表现出对当时世风不甚满意,又表现出一副怀才不遇的样子,还说世事如此,所以只能隐姓埋名到乡下来教小学生。此人说话时,眼睛四处乱看,目光发直,指手畫脚。川岛当时还觉得此人精神有点不正常。了解了大致情况,许钦文他们便告辞了。“鲁迅”还热心地约他们以后再来,还说有什么事可以问他,他都乐于指导。

回去之后,许钦文便将了解的情况写信告诉了鲁迅,又将事情经过托朋友告知当时杭州市一位姓陈的教育界负责人,请他转劝这个也姓周的“鲁迅”不要再假装下去了。

朱光潜遭遇“朱光潸”

朱光潜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在欧洲留学期间,他以书信的形式,为开明书店的《一般》和后来的《中学生》杂志写稿。由于作者当时也是青年,深切了解青年的内心情感冲突,他的笔调又委婉亲切,故而文章引起极大反响。这些文字后来结集为《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出版,风靡一时,成为当时最流行的书之一。

过了不久,朱光潜先生在写出专著《文艺心理学》之后,又抛开教科书的形式,写出一本亲切自在的《谈美》小册子。这本书,朱光潜仍是以书信形式展开,书店在出版时,为使读者将其与先前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相联系,便在《谈美》封面附注“给青年的第十三封信”字样。书出版之后受到广泛欢迎。

可是,就在《谈美》出版后不久的1936年年初,上海书摊上出现了一本署名“朱光潸”、题为《致青年》的书。书名接近、姓名难辨不说,该书竟也有一个副题:“给青年的十三封信”——相比朱光潜先生的著作副题只少一个“第”字,打眼看去,没有什么分别;封面设计也追踪摹形:书名字形、位置相仿,连一些直线中间嵌一些星星的版式都一样,所以,一个朋友把这本书寄给朱光潜后,连朱光潜自己也没一眼看出来,还以为是自己的作品。

待看清楚后,朱光潜弄懂了其中“借尸还魂”的花样。无可奈何之余,朱光潜先生竟然给“朱光潸”写了一封信,跟这个几乎与自己同名的人谈起心来。首先,他请朱光潸原谅,说他误将此书认作自己写的了。接下来他说道:

“光潸先生,我不认识你,但是你的面貌、言动、姿态、性格等等,为了以上所说的一点偶然的因缘,引动了我很大的好奇心……不认识你而写信给你,似乎有些唐突,请你记得我是你的一个读者。如果这个资格不够,那只得怪你姓朱名光潸,而又写《给青年的十三封信》了!”

接下,朱光潜先生将自己写《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时的情形略作回溯,认为当时“稚气和愚 ”,但因坦坦白白流露,才得到青年的喜爱。这话的潜台词大约是告诉“朱光潸”,人得坦坦白白、老老实实做人,否则就算一时得逞,也难免长久不被人戳穿,落得个不道德的名声。

这种事的结局,是正人君子很难斗赢那些无孔不入的钻营者。“朱光潸”的《给青年的十三封信》仍然四处销售,甚至从上海销到成都,甚至多年后还在印行。可见其“借光”到位,销路不错。作为一位学者,朱光潜先生这次被人当“唐僧”抓住,借他的“肉”大大吃了一回!

猜你喜欢

朱光潜封信杭州
挚友可贵
朱光潜三立座右铭
一封信去往紫紫村
给我写封信吧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杭州龙井茶园
朱光潜“地下”翻译《美学》
应修人到邮局去
怕站而不怕慢
奇怪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