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成果导向”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2019-06-03虞爱平李彩云余文成张研

科教导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成果导向土木工程课程体系

虞爱平 李彩云 余文成 张研

摘 要 “成果导向”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要求各专业教育必须根据社会和行业等外部需求,形成有自身特色的,明确的培养目标和与之相应的毕业要求。并据此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群。本文根据土木工程专业依据认证标准,以桂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在对“成果导向”内涵解读的基础上,解读了基于工程教育中“成果导向”的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和毕业要求的二级指标点分解的注意事项,并对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以及支撑课程的设置情况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相应土木工程培养课程体系设计要点,对支撑毕业要求的各课程知识模块进行了优化,探讨了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关键词 “成果导向” 土木工程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獻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4.013

Abstract The core idea of "result-oriented" engineering education certification requires that all professional education should form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clear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corresponding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according to the external needs of society and industry. Accordingly, corresponding curriculum system groups are set up. Based on the accreditation criteria of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and taking the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of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nterprets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training goal of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Based on the "result orientation"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the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in the decomposition of the secondary index points of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as well as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and supporting courses. The setting situation is analyzed, the design points of the corresponding civil engineering training curriculum system are elaborated, the knowledge modules supporting the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are optimized, and the teaching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is discussed.

Keywords "result orientation"; civil engineering; course system

“成果导向”是Spady 于1981年提出的教学理念,[1]这种教学理念强调教学的设计和各教学环节的实施应该是围绕学生获取什么样的“学习成果”以及怎么才能获得这些“学习成果”而展开。[2]这种理念被提出后,很快受到美国、英国以及加拿大等国家教育研究者的认同,并成为美国工程教育认证的主要理念之一。并作为主要考核指标之一,贯穿于美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制定。我国也于2014年颁布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标准中也集中体现了“成果导向”这一核心理念。强调“成果导向”在工程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015年,在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华盛顿协议》的考察意见的基础上,修订印发了《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为高等教育工程教育(评估)认证制定了普通标准和相应的专业补充标准,[3]并开展了相应的评估(认证)实践,按“实质等效”要求逐步向“认证”标准靠拢。2016年,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成立并开始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认证,标志着我国土木工程专业评估真正纳入到工程教育认证的范畴。因此,也就要求土木工程专业在教学设计时需要重点关注“学生毕业时所需要掌握的学习成果”和“如何根据学习成果安排相应的教学环节”这两个问题。其主旨是依照“学习成果”反向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手段等环节。本文以桂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例,介绍“成果导向”课程体系优化设计的思路、要点和注意事项。

1 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

如何确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是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的前提。“成果导向”的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的确立需要满足以下三方面的要求。

(1)培养目标的确定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结合学校专业定位。

(2)培养目标不仅反映学生在毕业时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还需要考虑学生在毕业后一定年限内(例如,毕业5年后学生预期取得的成就)的发展和对社会、环境以及专业相关领域所能预期的成就。

(3)制定培养目标后,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价考核体制对其进行合理性评估。其评价和修订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学工作者的参与,也需要社会需求层面专家的参与(例如行业和企业专家等)。

而毕业要求的确定,除了需要满足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外(工程教育12条毕业要求标准),还需要其能与培养目标的互为达成。为此,依据 2016 版《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指南》,[4]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要求进行分析和解读。按照完全全覆盖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12 项通用标准的内容,并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及社会需求的原则。经过分解和细化,制定了 29 项二级指标点,细化后的二级指标点根据工程认证标准中所提到的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土木工程问题”的能力。划分时,突出“能力”归属,同时易于跟踪、评价和反馈。

2 课程体系设计

“成果导向”课程体系设计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着重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即“教育产出”,也即OBE。这与传统培养模式中的培养方式——“教育输入”(教师教了什么)不同。需要在设置专业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时,体现社会对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时应具备的素质能力需求,以及学校和专业能力培养的“期望”和“承诺”能否实现这一需求(包括毕业时和毕业后一段时间)。

因此,“成果导向”课程体系设计需要进行“反向设计”,[5]这是为了与传统的课程体系设计原则(以课程为导向的设计原则——“正向设计”)进行区别。所谓“反向设计”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开始设计,由社会需求来确定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再据此决定毕业要求,以设置相应的课程支撑体系。传统的课程体系设置,通常从所需传授的知识体系开始(课程设置时多强调专业知识的系统性),然后通过课程体系确定学生的毕业要求,最终确定培养目标。由于课程体系设计时出发点为系统性的专业知识而不是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因此,常常由于知识系统更新的滞后性,导致了人才培养结果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而“成果导向”的课程体系设计则不同,由于是反向设计,出发点是“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学生毕业后也是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这样一来,“社会经济发展”既是起点又是终点,从而最大程度的保证了教学产出(学生毕业后的所具备能力)和社会需要的一致性。

2.1 课程体系的总体要求及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比例优化

根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成果导向”的课程体系除了需要支持毕业要求达成外,在制定的过程中还需要有社会需求方(企业或行业专家)的参与。同时课程体系需要对各知识模块的划分有一定的要求。

(1)数学与自然科学类等课程至少需占总课程学分的15%。

(2)依据专业特色,各专业毕业要求的工程基础类课程一级专业基础类课程需要至少占总课程学分的30%。工程基础类课程及专业基础类课程的设置需要能体现数学和自然科学对本专业“能力”的培养,专业类课程设计需要能体现和实现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3)工程实践类、毕业设计(论文)需要至少占总课程学分的20%。完善的实践类教学体系,需要设计时与企业和实践单位的合作,并开展实习实训等环节,以达到培养学生应用和创新的能力培养。同时毕业设计(论文)在选题时需要结合各專业的工程实际问题,在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协作精神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以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在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过程中,需要有企业和相应行业专业参与进行,并进行相应的考核。

(4)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需要至少占总课程学分的15%,其设置主要是让学生在从事相应工程设计时,能够结合环境、经济、伦理以及法律等相关元素。

基于以上要求,本专业在修订新版人才培养方案时,将本专业分为三个方向:岩土工程、道路桥梁工程和建筑工程,课程体系由通识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通识选修课、集中性实践课以及课程实践等环节构成。学生毕业应修193学分,第二课堂6学分,军事训练3学分。各学年学分分配情况见表1,课程的先后修关系见图1所示。

2.2 支撑课程体系设计

毕业要求二级指标点的分解是培养计划中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体系设计制定和实施的基础。同时也是制定课程目标、课程教学方案以及确定教学方法等的风向标,对课程教学改革和学习成果考核内容设计具有导向作用。根据分解的35条毕业要求基础上,新版培养方案优化了现有的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对各二级指标点的毕业要求分别设置相应的课程群,同时确定课程对各二级指标点贡献权重值,本专业课程体系符合《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的要求,建立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列出了毕业要求与各门课程、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的对应关系及支撑强度。分别用H(高)、M(中)和L(弱)来表示。

增加土木工程专业的大平台课,增加各方向专业课程的实践学时,鼓励各功能实验室全天候开放,增加开放性实验。为了在培养过程中突出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学生解决“土木工程专业复杂问题”为目标,实践环节中加大设计性、综合性试验的环节比例。同时注重学生对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创业创新基础必修课、开展土木工程研究型选修课程。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项目、教师的纵横向科研项目等平台,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积极参加项目研究,从中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建立教学保障体系

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是对各教学环节的质量、要求和达成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的制度,其设立的主旨是通过监控和质量评价以达到毕业要求。

学校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管理上实行校、院、教研室三级管理,建立由教学质量标准、教学组织行为规范、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质量反馈调控和教学环节质量监控体系等环节组成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

(1)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建立了系列教学质量标准,涵盖综合管理、教学激励、教学建设、教务管理、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校际交流等7方面,并形成规章制度和标准。

(2)教学组织体系。建立校、院、教研室三级架构的本科教学组织体系,由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分管本科教学副校长、发展规划与教学质量监控中心、教务处、校院教学督导组、学院院长、教学副院长、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教研室主任、学院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等机构和人员组成。

(3)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由教学督导、听课、教学检查、教学评价、教学评估等构成。

①教学督导。实施校、院两级督导机制,对各项教学工作进行督导、检查、评价,收集教学工作信息,并及时作出反馈。

②听课。学校重视听课制度,规定了领导、教师每学期听课的最低次数。

③教学检查。对开学初、学期中、学期末的教学、考试情况进行检查。

④教学评价。采用学生评教、同行评教、专家评教等形式,从教学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效果以及学生问题反馈等五个方面进行评价。

⑤教学评估。组织开展各类教学及专业评估。

(4)质量反馈与监控体系。教师评价采用现场听课反馈与书面反馈相结合的方式;学生评教通过教务管理系统分析统计并反馈给教师本人,同时反馈给教学单位参考;通过座谈、检查等方式,形成书面材料进行反馈。

(5)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体系。制定了系列教学管理文件,包括专业建设、教学质量、实践教学、教学激励和教学运行等方面。涵盖教师备课、上课、考试、实习、课程设计和教材选用等各环节,涉及学生考试与违纪处分、教学名师评选和教学事故处理等,形成了教与学、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制度体系。根据“跟踪—评价—反馈—改进”的管理过程要求,强化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控反馈制度。

3 结论

“成果导向”课程体系设计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着重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即“教育产出”,也即OBE。这与传统培养模式中的培养方式不同(传统的教育模式强调“教育输入”即教师教什么。同时要求在培养过程中以及设置毕业生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时,体现社会对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时应具备的素质能力需求,以及学校和专业能力培养的“期望”和“承诺”能否实现这一需求(包括毕业时和毕业后一段时间)。

“成果导向”的土木工程专业认证教育中,课程体系的设计是学生毕业要求能否达成的关键问题。本文在对工程教育“成果导向”内涵分析的基础上,对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设计,并探讨了评价“学习效果”达成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用于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主要结论如下:

(1)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确定,是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的基础。“成果导向”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确定,不能仅仅考虑学校自身条件和系统的知识模块。还需要对本专业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学校本专业的办学定位的综合分析。不仅要满足学生毕业时需要达成的知识和能力,还需要考虑学生毕业后一段时期内的专业发展预期。

(2)“成果导向”课程体系设计需要进行“反向设计”,这需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出发,决定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并据此确定课程体系。其出发点是“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终点也是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以保证了教学产出(学生毕业后的所具備能力)和社会需要的一致性。

(3)“成果导向”的课程体系设计不能只是一次性的,它是通过跟踪、评价、反馈和改进等环节,对课程体系进行评价和不断改进,以不断完善自身不足的过程。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各级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 Spady,W.Choosing Outcomes of Significance[J].Educational Leadership,1994(51)6:18-22.

[2] 毕家驹.中国工程专业认证进入稳步发展阶段[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1):1-5.

[3]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2015版)[EB/OL].博泰典藏网,http:/btdcw.com/btd_1mhze4ef9v4n25r6n28o_1.html,2015-07-10.

[4] 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工程教育评估(认证)工作指南(2016版)

[5] 李志义.适应认证要求 推进工程教育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4(6):9-16.

猜你喜欢

成果导向土木工程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高校概率统计课程OBE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职计算机教育
软件技术专业成果导向课程设计
基于高职成果导向教育的行动学习模式构建
基于专业评估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