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咖啡大师的50000杯品尝积淀

2019-06-03嵇振颉

金融经济 2019年3期
关键词:吴非咖啡师晓晓

嵇振颉

炯炯的眼神,干练的装束,灵巧的手指,将一把咖啡豆轻轻拨入咖啡机。经过一番精巧的调制,一杯香浓可口的咖啡就新鲜出炉。他拒绝父亲安排好的安逸工作,选择成为一名咖啡师,通过50000杯咖啡的淬炼,成为一名享誉国内的咖啡大师。他冲泡咖啡的过程,如同仪式般苛刻,又像化学实验般严谨。此外,他还成为国际咖啡大赛评委,通过开课授徒的方式,将咖啡文化乃至一种精致的生活方式传递给更多普通人。

偶然的机遇让他成了咖啡师

吴非,1985年6月出生于江苏盐城。学酒店管理专业即将毕业时,他放弃家里为他谋划好的职业路径,转身走向另一条充满各种不确定性的小路。2007年5月,因为和父母生气,他没问父母要一分钱,身上只带着从零花钱中省下来的几百块钱,从盐城来到上海。

吴非身上的几百块钱,租房根本不够。好在上海有一位朋友阿伟,是高中时一次夏令营活动中认识的。从那以后,两人一直保持联系,阿伟总是力邀他来家中做客。见到吴非拖着行李箱出现在家门口,阿伟显得非常热情,招呼他赶紧进屋休息。

朋友的热情,让吴非心中过意不去。只要找到工作有了稳定收入,就要尽快搬出去住,不能一直麻烦对方。他开始频繁出入人才市场。整整过去一个月,理想的工作還在天上飘着。朋友家也不是久留之地,带来的几百块钱在求职中花完,蹭吃蹭住半个月后,他想找一份能管吃住的工作,这样就能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问题。

路过位于闹市中心的咖啡馆,一则招聘咖啡师的广告,让吴非动心不已。五险一金,包吃包住,有丰厚的奖金和福利,这些完全满足吴非的要求。除此之外,咖啡师还在普通人眼中充满着神秘色彩。一份能解决现实问题,还能给顾客带来美味和甜蜜的工作,几乎就是最完美的组合。他没有任何犹豫,直接来到这家咖啡店的二楼办公室。尽管此前,他几乎很少喝咖啡,关于咖啡的概念,也仅仅止于雀巢和麦斯威尔这两个大品牌。

也许是酒店管理专业毕业,面试人员很快录用吴非。他非常有幸,与一位从业近20年的资深咖啡师学习。咖啡师是一个入门容易、成为大师很难的职业,特别是制作咖啡的技术,是制约咖啡师成长的瓶颈。老师耐心地传授,吴非虚心求教、反复练习,迅速掌握了基本技能。仅仅过了不到两年时间,他从咖啡学徒晋升到咖啡师,随后又成为这家分店的店长。

50000杯咖啡的锤炼,终修成“正果”

咖啡是舶来品,2008年时,国内的咖啡行业刚刚起步,专业技术跟国外没法比。咖啡店的工作经历,吴非愈发感觉到:咖啡不仅仅只是“门面”上的功夫,从咖啡产地到烘焙方式,再到研磨萃取的技巧,都有着深厚的学问。出于痴迷,他一有机会就去听国外老师的讲座和各种短期培训,尽管参加这些学习让他花费不菲。

这些专业培训讲座的主要内容,包括咖啡的鉴赏、咖啡树的种植与加工技术、咖啡豆的烘焙技术等,这些信息资讯通过其他方式很难接触到。除了理论学习,实践操作也非常重要。要成为一名出色的咖啡师,不光是要懂得一整套理论,更要对杯中的咖啡有着直观的体会。这种味觉上的体会,无法言传,只有通过一种方式:“喝!”一个成年人一天需要摄入8杯水,约1500—2000毫升。可是在参加培训期间,每天近十个小时的时间里,他要喝下200组以上的咖啡,每一杯的容量在100毫升左右。一天20000毫升以上的摄入量,即便是再浓郁醇香的极品咖啡,也让吴非有一种喝到反胃、想呕吐的感觉。

这是成为大师必须付出的代价,吴非默默忍受着生理上的各种抗拒反应,带着微笑将一杯杯咖啡送入腹中。50000杯咖啡的高强度训练,吴非出现既兴奋又疲惫的“奇特”状态,兴奋是咖啡中的咖啡因所致,疲惫则是神经太过亢奋缺少休息。这是一种两股力量相互撕扯的感觉,不知道自己会被这两种体会裹挟到什么境地。他有时笑称:“因为缺少睡眠,眼前会出现各种幻觉,我怀疑自己是否患上精神分裂症?”好在三个多月后,他没有被身边人送进精神卫生中心,而是拿到一纸盖有权威机构认证的证书。

结束这次培训,吴非踏上前往重庆的列车。就在这座山城,他遇到值得相守一生的女孩晓晓。在游览歌乐山的途中遇到了这个叫晓晓的女生,她外向活泼,和吴非有很多共同话题。吴非主动要到了晓晓的手机号码。

通过手机短信,两人的感情迅速升温,分处两地,似乎不能满足两颗思念对方的心。

吴非主动邀请晓晓来上海游玩,他带着晓晓去了城隍庙、南京路、东方明珠、金茂大厦、外滩等标志性景点,还带着心爱的女朋友去吃本帮菜和各种海派小吃。可是晓晓吃惯了麻辣味风格,不喜欢上海偏甜的饮食。此外,她对上海的快节奏有些恐惧。总而言之,她对于这座都市不是很喜欢。

既然晓晓不喜欢上海,吴非决定去晓晓的家乡——重庆。2009年初,他舍弃月入近3万元的工作,只身来到山城。

重庆当地很多连锁咖啡企业,其实并非真正的咖啡馆,仅仅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冲泡。整个咖啡市场还停留在只要有地方做、环境有格调就行,人们对于咖啡本身没有太多要求。低廉的咖啡豆带来的不纯正口感,已经让顾客误以为咖啡就是那个味道,当接触到真正的好咖啡时,反而会对好的东西产生质疑。真正的咖啡馆,咖啡本身才是重点,从咖啡豆产地到烘焙方式,再到冲泡手法的选择,都凝聚着一片精益求精的匠心。如果只是速食性、流水线式制作、销售,咖啡就失去自身应有的韵味。吴非想用自己的努力改变这种状况,由此萌生自己开一家专业咖啡店的想法。2011年初,这个想法变成现实。

一开始,吴非的咖啡店不为人所知,人气和收入都不好。在这个最困难的时候,已经是妻子的晓晓力挺他,鼓励他坚持心中的这份理想。他开始与一些顾客对话,仔细倾听他们的想法和建议。来店里的大多是附近写字楼的白领,他们把喝咖啡当作午间闲暇时分的消遣。从这些交流中,他觉得有必要传递一种文化元素,让顾客从心里认同咖啡文化,进而将其当作一种精致的生活样式。

跻身世界咖啡大赛评委

吴非决定开设各类培训、讲座,通过授课方式将咖啡文化传递给普通大众,进而传递一份精致的生活方式。通过朋友介绍,他受邀请到社区文化中心做讲座。讲课教室可以容纳两百多人,现场爆满,就连走道上也有人席地而坐。通过这些讲座,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他的咖啡小屋。为了迎接对生活有更多追求的人,吴非将自己的咖啡店重新做了布置,三层独栋的小洋房,一楼是布置特别的咖啡店,二楼则是专门的咖啡烘焙室,三楼是享受阳光自然的屋顶花园,大片明黄色调的视觉冲击,分外吸引眼球。

“你們要想,为什么我们用的材料、手法、水都是一模一样,但冲泡出来的味道就是不同?”也许这个问题,许多人以前根本不会去深入思考。他从专业的角度解读这个问题,改变人们对于咖啡的看法。给学员上课时,吴非要对每位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的咖啡成品进行评判。而他的舌头如同一台咖啡测量仪,一口就能尝出学员制作咖啡中的细微之差,对他们研磨、冲泡过程进行指点。有学员问他,您是如何记住这么多口味的?因为咖啡熟豆富含的化合物多达一千三百种,正因为如此,不同的咖啡豆才会演绎出不同的口味,为咖啡带来各种丰富的味觉和嗅觉感受。吴非嫣然一笑,说这个方面根本没有捷径,要想掌控咖啡的千余种口味,除了有异于常人的味觉,只有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强迫自己记住每一种味道。当然,他还有一些小技巧,比如用闻香瓶储存各种香味,去闻;还要用舌头去尝,增加记忆点。能做到这一点,和先前的50000杯咖啡的磨练是分不开的。

除了经营自己的咖啡店,吴非还有幸成为各项咖啡大赛的评委。2014年,他通过World Coffee Events世界咖啡协会评委考核认证,取得成为咖啡大赛评委的资格。2015 年的WBRC世界咖啡冲煮大赛,组委会力邀他担任中国区总决赛感官评委。吴非又回到参加专业培训的时光,比赛期间每天喝上200多杯咖啡。选手在规定时间内要做出不同的咖啡,评委将从设备的运用、咖啡豆的拼配、制作咖啡的技巧、咖啡成品的口味和外观、创意咖啡的创意度等方面,对每个作品的口感、干净度、创造力、服务技能和整体表现做出评分。

截至2018年12月,参加过吴非的培训、听过吴非讲座的人数已经达到数万人次。每天上午,他会在二楼的咖啡烘培室授课,手把手教学生们制作咖啡;到了下午,他会和三五好友在三楼的花园小憩、聊天,桌上放着冒着香气的咖啡,谈笑间不知度过多少美好时光。

谈到未来,他希望越来越多的人来学习感受咖啡文化,亲手为自己和家人、朋友冲泡一杯正宗纯香的咖啡。也许你得到的不仅是一杯咖啡,而是一份亲情、友情或是爱情。

猜你喜欢

吴非咖啡师晓晓
丢失的猫
晓晓黑板
星语者
达· 芬奇画蛋
晓晓的大世界
煮出一杯好咖啡
一个姑娘混职埸
一个姑娘混职场
一个姑娘混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