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8年秋粮收购市场形势分析

2019-06-03鲍建安

中国粮食经济 2019年1期
关键词:托市稻谷大豆

文/鲍建安

栏目主持李雯雯

粮食安全事关国运民生,事关社会稳定,事关农民利益,始终是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2018年秋粮再获丰收,为做好秋粮收购工作奠定了物质基础。但国际国内宏观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中美贸易战,给秋粮收购带来了一些新情况,值得关注。

(三)从政策走向看,粮食收储制度市场化进程比预想要快。粮食市场化改革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部分,它不是阶段性的安排,而是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从取消油菜籽、大豆、棉花、玉米等品种的临时收储政策,到全面下调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格,再到修订最低价收购预案,增加了托市收购启动的难度。从2018年小麦收购来看,尽管托市价格只下调了0.03元/斤,但只有江苏、安徽2省的个别地区启动了小麦最低价收购预案,小麦托市收购量共计仅233.8万吨,同比少收2214.6万吨,仅相当于上年同期的1/10。今后托市收购不启动或只在局部地区启动将成为常态,全面市场化收购将逐步成为常态。

一、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宏观经济新变化

(一)从国际形势看,中美贸易战对国内粮食市场格局产生深刻影响。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美贸易争端不断升级,有从经济领域走向全面对抗的风险,我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农产品进出口和供需结构受到一定影响。特别是影响大豆、玉米、高粱等农产品进出口,导致国内粮食市场波动,进而影响CPI走势。目前,中美贸易战对部分粮食品种进口的影响正在逐步显现。2018年1-10月我国累计进口大豆7693万吨,同比减少0.5%;进口高粱364万吨,同比减少19.9%。

(二)从价格和供需看,去库存和减少政策性收购是主要调控方向。目前,国内外粮食仍有差价,特别是国内小麦和稻谷价格仍有下调空间。如,目前越南5%破碎大米到广东港完税价为3341元/吨,较南方销区早籼米批发价低379元/吨。同时,全社会粮食库存仍然较高,去库存和减少政策性托底收购,是国家粮食调控的主要方向。

二、国内稻谷、玉米和大豆市场形势出现分化

(一)稻谷延续供过于求格局,“稻强米弱”现象依然存在。一是稻谷产量稳中略减,阶段性过剩局面依然存在。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8/2019年度全国稻谷总产量4056亿斤,国内消费需求量达到3736亿斤,净进口量40亿斤,年度新增结余360亿斤。二是加工企业开工率和利润偏低。目前东北和南方稻米加工企业平均开工率分别为32%、43%,同比分别低10个百分点、3个百分点;平均加工利润分别为43元/吨、50元/吨,同比分别低2元/吨、8元/吨。

(二)玉米供需形势发生变化,阶段性过剩局面或提前结束。

一是国内玉米需求旺盛,年度产需缺口继续扩大。中美贸易摩擦导致高粱等玉米替代品进口量减少,加上居民饮食升级、肉蛋奶消费刚性增加,将进一步刺激饲用玉米需求,国内玉米年度供需矛盾加剧。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8/2019年度国内玉米产量4330亿斤,但国内消费总量达到5240亿斤,同比增加461亿斤,考虑到进出口因素,年度需求缺口851亿斤,较上年扩大459亿斤。二是美国玉米及高粱等替代品进口价格优势消失,饲料用粮对国产玉米依赖度加大。加征25%关税后,目前美国玉米到广州港完税价为2064元/吨,美国高粱价格为2100元/吨,分别较广东港口国产玉米价格高54元/吨和90元/吨。此外,近期我国对原产于澳大利亚的进口大麦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综合来看,预计饲料用粮进口量整体不乐观,国产玉米将是饲料用粮的主要来源。在供需趋紧背景下,玉米年度需求缺口将主要依靠临储玉米填补,去库存将加速,阶段性过剩局面或将提前结束。

(三)国内大豆再获丰收,中美贸易战抑制大豆需求。近年来,国内大豆需求缺口主要依靠进口来弥补。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8/2019年度大豆生产再获丰收,产量达到316亿斤,同比增加25亿斤,增幅9%。但由于中美贸易战,大豆进口量同比减少180亿斤,减幅9%。受此影响,大豆年度总供给量2036亿斤,同比减少7%;总需求量2098亿斤,年度需求缺口62亿斤。目前,美豆到达广东港口完税价为3767元/吨,较国产油用大豆高427元/吨。后期随着气温下降,油脂季节性需求回暖,随着大豆库存下降,部分压榨企业特别是中小压榨企业需求或受影响。目前,饲料企业已开始改良饲料配方,下调豆粕占比。

三、当前秋粮收购市场的主要特点

(一)中晚稻收购开始由政策市向市场市转变,托市收购量将进一步减少。2018年国家大幅下调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格,并且推迟预案执行时间,启动范围也由全省启动变为省内符合条件的地区启动。截至2018年底,已有河南、安徽、湖北、湖南、四川和黑龙江等省启动了托市收购预案。在托市收购带动下,预案启动地区的中晚籼稻收购价格已经回升到最低收购价附近;粳稻主产区中目前只有安徽和黑龙江部分地区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其他主产区粳稻收购价格高于最低收购价,粳稻托市收购量将大幅减少。

(二)优质稻谷品种受到市场追捧,优质优价特征明显。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大米的品质和口感要求越来越高,对优质稻米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随着托市收购价格逐步回归成本,消费需求升级开始影响到原粮收购市场,稻谷收购优质优价特征更加明显。从黑龙江粳稻来看,佳木斯和双鸭山地区普通圆粒稻谷占绝大多数,加工企业不愿意收购,农民售粮主要等待托市收购。2018年12月中旬,当地圆粒粳稻收购价格在1.3元/斤左右,折成大米1.9元/斤左右,而圆粒米市场价格大约为1.83元/斤,即使加上副产品,加工基本不赚钱。但长粒粳稻收购价高达1.52~1.56元/斤,折成大米在2.25元/斤左右,而长粒大米市场价格在2.4~2.5元/斤,企业加工有效益。南方籼稻地区更是如此,目前湖南地区桃优香占和黄华占稻谷品种的收购价分别达到1.4元/斤和1.32元/斤,均较11月初上涨0.05元/斤,而当地普通中晚籼稻品种价格基本稳定在1.26元/斤。

(三)玉米价格看涨预期较浓,收购期将拉长。2018年市场对玉米产需形势预期发生变化,各类主体普遍看涨新季玉米。新玉米上市之后,价格同比高开,在经历买卖双方短暂博弈之后,价格走高,2018年12月中旬,锦州港二等玉米价格达到1900元/吨左右,较上市初期上涨100元/吨。但玉米总体收购进度缓慢,预计收购期将拉长。截至11月20日,主产区累计收购玉米375.5亿斤,同比减少53.4亿斤,减幅12.5%。主要原因:一是2018年气候偏暖,东北尚未上“大冻”,玉米脱粒困难。二是近两年玉米价格走势先低后高,造成农民产生“先卖吃亏”的心理,大部分农户持观望惜售态度,期待价格上涨。三是玉米深加工企业前期大量拍买临储玉米,建立库存,目前主要以加工陈粮为主,部分深加工企业库存量可供加工到2019年2月,新粮挂牌价格低于农民心理预期,到厂量较少。

(四)部分大型用粮企业开始向产前延伸,到产区抓粮源、建库存。随着临储玉米库存量下降、东北玉米深加工产能扩张和中美贸易战的持续,市场主体普遍预期2~3年后玉米供需形势可能将发生根本性逆转,供需矛盾将刺激玉米价格持续上涨,未来将进入“抢粮”时代。部分有实力的大型粮食企业已经开始向产前延伸,提前在产区布局,建粮食生产基地和库存,直接锁定粮源。有些粮食企业通过产区粮库,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在内蒙、吉林、黑龙江等地锁定93万亩土地上的粮源。

(五)大豆加工企业经营开始好转,国产大豆价格同比基本持平。

2018年底,国产大豆理论加工利润约为108元/吨,较年初涨669元/吨;进口大豆理论加工利润121元/吨,较年初涨237元/吨。据悉,黑龙江前三季度大豆加工企业开工65家,开工率30%;产品销售收入58.2亿元,增幅30%;利润1.35亿元,增幅12%。2018年黑龙江油用大豆收购价格在1.66~1.68元/斤,食用大豆收购价格在1.78~1.81元/斤,与上年基本持平。

四、政策建议

(一)高度重视秋粮收购工作。

秋粮收购是一年中粮食收购工作的重头戏,受上市推迟和春节提前等因素影响,元旦前和春节前售粮高峰期恐将合二为一。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秋粮收购工作,不能因为市场化改革带来购销形势好转而麻痹大意,需提前做好应对预案,协调好运力资源,维护好市场收购秩序,积极引导农民错峰卖粮和辖内相关企业入市收购,切实防止出现“卖粮难”问题。

(二)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引导农民种植优质粮食品种。

各级政府要积极顺应人们消费升级的需求,积极调整当地种植结构,引导农民种植产销适路的优质粮食品种,促进农民增收,提高粮食安全质量。同时,建立健全主要粮食作物生产者补贴制度,探索通过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和种粮积极性,防止粮食生产大起大落。

(三)深入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坚持以市场定价、价补分离为原则,继续推进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理顺价格形成机制。同时,进一步优化粮食储备结构,加快消化不合理粮食库存。一是要继续加大稻谷去库存力度。同时,加强稻谷等阶段性过剩的粮食品种进口管控,加大走私打击力度。二是合理确定去库存拍卖价格,粮食去库存既要算大账、算长远账,同时也要综合考虑财政负担和现实粮食市场价格,使新陈粮之间保持合理价差。三是研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各粮食品种最低储备规模,特别是要关注玉米深加工产能大幅扩张对需求带来的影响,适当调整去库存节奏,增加储备规模,确保国家粮食宏观平衡。四是研究通过加工补贴、出口退税等措施,对粮食加工行业给予一定的支持,改善粮食加工企业经营生存环境,增强加工消化能力。

(四)加大对信用保证基金等增信模式的支持力度,解决中小微粮食企业融资难问题。2016年,国家为了支持玉米市场化收储制度改革,解决粮食企业收购资金问题,在东北地区配套建立了信用保证基金增信机制。从实际运行情况看,信用保证基金运行成效显著,许多原本达不到银行贷款条件的中小微粮食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通过参加信用保证基金获得了贷款支持。目前,粮食收储制度市场化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稻谷和小麦托市收购价格将逐步回归市场,收购将日益市场化。为保障改革的顺利推进,各地方政府特别是主产区地方政府,应尽快推动建立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财政出资比例,进一步发挥政府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增信作用,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同时,鼓励保险机构开办粮食收购贷款保证保险,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给予保费补贴。

猜你喜欢

托市稻谷大豆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谦卑的稻谷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玉米价疯涨 稻谷也凑热闹
红枣价格上涨行情预计难持续
数说
稻谷飘香
江汉平原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