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炙甘草汤辨证论治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研究

2019-06-03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心肌炎心肌细胞甘草

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 浙江,衢州 324000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为病毒感染导致的心肌局限或弥漫性非特异炎症性病变,临床表现不一,轻者可出现胸闷、心悸,严重者则可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1]。研究发现,VMC相关的病原体包括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埃可病毒、流感病毒等,病毒可通过直接侵犯心肌、诱导免疫应答、引发炎症反应、激活氧化应激等途径造成心肌细胞损伤[2]。目前西医临床上针对该病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以抗病毒、营养心肌等对症治疗为主,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而中医药治疗VMC优势日益凸显。张仲景在中医学巨著《伤寒论》中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笔者细研经典,灵活运用经方炙甘草汤辨治VMC气阴两虚证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诊断标准

1.1.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关于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3]制定。(1)上呼吸道、消化道病毒感染3周内出现胸闷、心悸、胸痛、乏力等临床表现;(2)实验室检查:心电图ST-T段改变或心律失常;(3)心脏彩超检查:心腔增大、心脏收缩功能下降;(4)心肌损伤标志物表达增高;(5)病毒病原学检查呈阳性的轻、中型VMC患者。

1.1.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病毒性心肌炎》[4]及《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证候学专家问卷分析》[5]制定VMC(气阴两虚证)临床诊断标准。

1.2 纳入标准 (1)满足VMC西医诊断标准;(2)满足中医诊断标准,辨证为气阴两虚的VMC患者;(3)年龄18~60岁,性别不限;(4)明确本研究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1)由β受体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二尖瓣脱垂综合征、风湿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冠心病、结缔组织病、代谢性疾病、克山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等;(2)合并严重脑、肝肾、内分泌或血液系统疾病或严重感染者;(3)有精神疾病或不愿意合作者;(4)妊娠或哺乳期妇女;(5)过敏体质或对本药过敏者;(6)存在增加病死率的因素:如暴发性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等。

1.4 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用平行、随机、对照方案,收集从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符合纳入标准的门诊及住院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其中治疗组年龄 18~45 岁,平均(31.12±8.78)岁,男21 例、女 17 例,病程 7~31d,平均(16.61±8.54)d,其中心电图ST-T段异常13例、心律失常7例、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或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升高28例、心脏彩超显示心脏扩大 4 例;对照组年龄 20~48 岁,平均(30.55±7.12)岁,男 22 例、女 16 例,病程 6~28d,平均(15.66±7.71)d,其中心电图ST-T段异常11例、心律失常8例、CK或CK-MB升高31例、心脏彩超显示心脏扩大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症状、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5 方法

1.5.1 治疗方案 (1)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一般对症及营养支持治疗,卧床休息,合理饮食,避免情绪波动及劳累。口服曲美他嗪(施维雅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5465)20mg,3 次/d;辅酶 Q10(上海上药信宜药厂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027150563)10mg,3次/d;必要时根据病情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或利尿剂等,但不得使用其他中药制剂。(2)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炙甘草汤(炙甘草 20g、党参 30g、生地 50g、阿胶 15g、麦冬 20g、桂枝20g、麻仁 30g、生姜 10g、大枣 15g)水煎服,每日 1剂。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

1.5.2 观测指标及疗效评定

1.5.2.1 疗效性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以下指标:(1)中医证候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气阴两虚证自拟中医证候积分表,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心悸、胸闷、倦怠乏力、多汗、头晕、夜寐不安、舌光红少苔、脉细数或促或结代、按症状无、轻、中、重分别记为 0、1、2、3 分;(2)心肌损伤标志物:CK、CK-MB、肌钙蛋白 I(cardiac troponin I,cTnI)、N 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hormone of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3)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4)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5)心脏彩超、普通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

1.5.2.2 安全性指标 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者心率、血压、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电解质及不良反应等。

1.5.3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文献[6]制定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1)临床治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心电图ST-T段异常及心律失常完全消失。(2)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且<95%;心电图ST-T段异常及心律失常减轻≥80%。(3)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减轻,证候积分减少≥30%且<70%;心电图ST-T段异常及心律失常减轻50%~80%。(4)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心电图ST-T段异常及心律失常减轻<50%。总有效率(%)=(临床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因心肌炎有一定自限性,故总有效率计算未纳入有效例数。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x描述平均水平,采用标准差s描述变异程度;组间比较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等级资料(即疗效指标)的组间比较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秩和检验结果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0,P=0.045)。见表1。说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炙甘草汤辨治VMC临床疗效更为显著。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说明治疗组改善中医临床证候优于对照组。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6.39±1.92#*8.34±2.17#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38 38 11.84±2.48 11.13±2.61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NT-proBNP、CK、CKMB、cTnI含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NT-proBNP、CK、CK-MB、cTnI含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 NT-proBNP、CK、CK-MB、cTnI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CK、CK-MB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结果提示治疗组可显著减少VMC心肌细胞损害,促进心肌细胞修复。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CK、CK-MB、cTnI含量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CK、CK-MB、cTnI含量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0.88±0.48 0.27±0.13#0.91±0.53 0.28±0.13#组别 时间 例数 NT-proBNP(ng·L-1) CK(U·L-1) CK-MB(U·L-1) CTnI(μg·L-1)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38 38 38 38 306.32±129.44 156.05±64.99#331.97±125.19 181.03±67.80#344.92±130.40 120.871±37.29#*354.50±127.71 154.37±67.05#42.74±8.72 21.68±5.59#*40.95±7.77 25.37±6.16#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 hs-CRP、TNF-α、IL-6、MDA、SOD含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hs-CRP、TNF-α、IL-6、MDA、SOD 含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 hs-CRP、TNF-α、IL-6、MDA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 hs-CRP、TNF-α、IL-6、MDA 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患者治疗后SOD含量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SOD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说明炙甘草汤有显著抑制炎症和抗氧化应激的作用。

表 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hs-CRP、TNF-α、IL-6、MDA、SOD 含量比较(±s)

表 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hs-CRP、TNF-α、IL-6、MDA、SOD 含量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例数 hs-CRP(mg·L-1) TNF-α(pg·mL-1) IL-6(pg·mL-1) MDA(μmol·L-1) SOD(U·mL-1)治疗组对照组52.42±8.43 125.08±37.82#*49.45±8.57 92.83±20.26#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38 38 38 38 13.10±5.59 5.77±2.25#*12.52±5.12 7.84±3.26#17.66±3.44 6.32±2.71#*18.71±4.59 8.32±4.01#57.74±12.64 23.29±6.79#*59.43±12.79 34.63±6.63#11.79±4.98 5.11±1.74#*12.40±4.17 6.98±1.76#

2.5 安全性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检查,各指标均无明显异常。治疗组1例患者服用中药后出现恶心、腹泻,2d后自行缓解,故未停药或减量。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中医学中无VMC这一病名,根据临床表现属于“心悸”“怔忡”“胸痹”“虚劳”等范畴。患者起病前 1~2周常有呼吸道或消化道病毒感染病史,预后差别亦较大,约50%患者可获临床痊愈,20%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器质性心脏病变,如心律失常、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等[7]。《素问·刺法论》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叶天士[8]《温热论》云:“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患者多素体亏虚,腠理疏松,卫外不固,外感邪毒从口鼻而入,伤及肺之气阴,肺失宣降;邪毒内侵,由表入里,搏于血脉,耗伤气血,邪客于心,伤心之胞络,心失所养,发为本病。正如《景岳全书·怔仲惊恐》所云:“凡此者,即皆怔忡之类,此证惟阴虚劳损之人乃有之。”[9]笔者认为,本病病位在心,与肺、脾、肾有关,以耗气伤阴为主要病机演变。目前临床上针对该病尚无特效的西药治疗方法,且药物不良反应较多,而中医药治疗VMC具有较好疗效,并有多靶点、多途径的优势。炙甘草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原文第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炙甘草汤证属于《伤寒论》太阳病变证,临床表现为感受外邪后因各种原因导致气血亏虚而出现的“脉结代,心动悸”等,这与现代医学所认识的VMC在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方面非常相似。炙甘草汤滋阴养血、通阳复脉,笔者运用该经方辨治气阴两虚型VMC的疗效显著。炙甘草汤中重用炙甘草为君药,甘温益气、缓急养心;生地、麦冬、麻仁、阿胶滋阴养血,资生化之源;人参、大枣健脾益气,共为臣药;桂枝、生姜、清酒为佐,以温心阳、通血脉。诸药合用,甘润、辛燥并用,温而不燥,滋而不腻,益心气、补心血、滋心阴、温心阳,使气血充沛,血脉畅通,脉始复常,故又名复脉汤。本研究发现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炙甘草汤辨治VMC可显著改善症状,临床疗效优于单用西药,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VMC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广大学者普遍认同以下3个方面:(1)病毒直接侵犯心肌:病毒直接侵犯心肌细胞,产生大量蛋白酶2A,后者破坏心肌细胞的主要骨架蛋白,导致心肌细胞进一步溶解坏死[10]。(2)细胞免疫应答:VMC过程中自然杀伤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以及巨噬细胞过度激活,促进大量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包括 IL-1、IL-6、TNF-α等,发生级联放大反应,加重心肌细胞损伤[11]。(3)氧化应激:病毒感染后机体产生大量氧自由基,使心肌细胞处于严重的缺血缺氧状态,能量代谢异常,从而诱发心肌细胞的广泛破坏、溶解,细胞核受损、胞内RNA和(或)DNA断裂[12]。心肌酶和cTnI是临床上用于反映心肌细胞损伤的标志物。心肌酶参与心肌细胞内能量代谢,其中CK及CK-MB灵敏度及特异度最高;cTnI参与心肌细胞骨架结构形成,反映心肌微小损伤。研究证实,VMC患者血中CK、CK-MB和cTnI水平显著增高[13-14]。NT-proBNP水平可以准确反映心脏受到的牵张力,炎症浸润使牵张力升高,激活心肌细胞合成、释放NT-proBNP。本研究发现,治疗后两组患者NT-proBNP、CK、CK-MB、cTnI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组CK、CK-MB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说明炙甘草汤可显著减少VMC心肌细胞损伤,促进心肌细胞修复。hs-CRP是一种急性炎症反应蛋白,其血浆浓度反映心肌炎症反应程度[15]。TNF-α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分泌,是体内重要的炎症与免疫调节因子,过度激活可引起免疫损伤,导致心肌细胞的坏死和炎性细胞的浸润[16]。有研究指出,发生VMC时,降低TNF-α的表达可对心肌细胞产生保护作用[17]。IL-6是一种糖蛋白,在病毒刺激下以单核细胞为主的免疫活性细胞大量产生、释放IL-6,过度的免疫应答可促发炎症反应,与心肌炎的加重相关[18-19]。MDA为过氧化脂质代谢产物,反映心肌氧化应激损伤的程度[20]。SOD可直接清除自由基,减少心肌细胞凋亡[21]。研究发现,VMC时病毒感染激活体内氧化应激反应,患者MDA含量升高,SOD含量降低[22]。本研究发现,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 hs-CRP、TNF-α、IL-6、MDA 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而SOD含量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炙甘草汤辨治VMC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心肌细胞损伤,可能是通过抑制体内炎症和抗氧化应激两条途径发挥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猜你喜欢

心肌炎心肌细胞甘草
心肌炎患者减少食盐摄入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心肌炎患者减少食盐摄入
蟾毒灵对低氧/复氧心肌细胞损伤保护作用及机制
微小核糖核酸-125b-5p抑制Caspase 2蛋白酶活性缓解脂多糖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的研究
A Network Pharmacology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Influenza
Systematic Pharmacological Strategies to Explore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COVID-19
FGF21作为运动因子在有氧运动抑制心梗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警惕感冒引发的心肌炎
人造鳐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