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帮扶帮根本 就业解民忧
——沿河自治县创新探索“3461”就业创业扶贫模式

2019-06-03黄照云陈刚张凤琴

当代贵州 2019年15期
关键词:沿河自治县全员

文_黄照云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陈刚 张凤琴

沿河自治县注重将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充分激发就业创业助力精准扶贫的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探索出了一套符合实际、具有特色的“三精准、四到位、六平台、一机制”就业创业扶贫模式。

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全员培训,全县16800名贫困劳动力已有13546人实现就业,占比达81%……依托“3461”就业创业扶贫模式,沿河自治县走出了一条贫困家庭劳动力通过就业创业实现脱贫的新路子。

近年来,沿河自治县委、县政府深入推进大扶贫战略,注重将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充分发挥激发创业助力精准扶贫的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探索出了一套符合实际、具有特色的“三精准、四到位、六平台、一机制”“3461”就业创业扶贫模式。

三项精准 夯实就业创业扶贫基础

精准识别,解决底数不清问题。以扶贫部门和移民部门的建档信息为基础,县就业局协同各乡镇、村信息采集员,深入村寨及农户家中,通过走访调查、电话联系等方式,以“一户不漏、一人不丢、一项不差”的劳动力资源普查原则,精准掌握贫困对象和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的劳动能力、就业创业意愿、培训需求等“第一手”信息资料。以户为单位,建立完善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信息台账,实现贫困劳动力和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基本信息入库率达到100%,数据准确率达到96%。实行动态管理,切实做到贫困群众家庭人口清、就业愿望清、培训目的清、就业情况清、技能状况清“五清”,全面摸清底数。

精准施策,解决实效性不强问题。通过“五清”底数,根据群众意愿和实际,开展电工、农技、驾驶等30余种技能培训,让每户贫困群众家庭掌握一至二门实用技能,目前全县累计组织开展技能培训200班(次)10万余人次。同时,借力张家港市对口帮扶沿河的契机,主动对接东西部地区劳务合作和用工企业,进行针对性、精准性、规模化的劳务输送,即在本县进行岗前培训后,以“务工班车”等方式,全程陪送上岗就业以及定期回访。

精准服务,让就业创业持续稳定。对贫困群众就业进行跟踪动态管理,实时对接、沟通,解决他们就业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同时,对创业的群众进行创业前培训、贷款担保、产销对接等一对一的创业导师全程服务,打通群众自主创业道路,实现扶持一人成功一家的目标。截至目前,全县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24笔4200余万元,百余名群众走上了创业致富之路,并吸纳千余人就业。

四个到位 服务到家到人

宣传信息送到位。通过电视、互联网、海报、微信公众号、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村居公告栏、进村入户宣传等方式,发布培训、招聘、项目信息,让就业创业信息第一时间到达千家万户,破解偏远山区群众获取信息不畅的难题。

岗位送到位。借力东西部劳务协作输出平台,通过举办大型专场招聘会、县级层面每月举办一次常规招聘会、各乡镇春节前后组织招聘会等方式,搭建向外转移就业平台。同时,搭建与县内各类园区、企业的常态化沟通机制,广泛收集就业岗位信息,向每位贫困劳动力进行不少于3次推荐就业岗位。

培训送到位。按需培训,想学什么培训什么,想从事什么教什么,始终以方便群众为主,把培训内容、培训课堂放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手把手教,让群众现场学、现场试,重点开展种植养殖实用技术、家政服务等的定向、定岗、订单式免费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就业竞争力。

资金送到位。为激发广大贫困群众培训积极性,对参加培训的贫困劳动力每天给予生活、交通等适当补助。同时,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作用,给予创业群众贷款担保和3年全额贴息,解决贫困群众创业资金难题。

六大平台 实现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

打造就业扶贫示范基地。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园区、产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等,打造成为就业扶贫园区,对园区内企业进行政策倾斜,引导其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目前,全县已建立就业扶贫示范园区1个,吸纳贫困劳动力26人。

打造“雁归工程”。坚持把“雁归工程”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促进返乡创业带动就业。截至目前,全县引导和扶持“雁归人员”回乡创业就业7037人,其中“雁归人员”创办企业和个体工商户894户。

打造乡村就业扶贫车间。引导和鼓励“雁归人员”、龙头企业等把生产车间拓展延伸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乡镇乃至人口聚居村寨,建立扶贫车间促进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目前,全县已建立扶贫车间10个,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2000余人。

打造农村新型合作社。通过农村能人带领,鼓励扶持一批种植养殖农民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家庭农场、建筑工程队等,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利用本地资源发展新型经济,为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工作创造条件。

打造农村电商平台。借力打造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抢抓机遇把电子商务作为扩大就业、促进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目前全县已建成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280余个,通过“互联网+公司+合作社+农户”“电商扶贫·县长在行动”等模式,既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又帮助贫困群众销售农特产品。

打造挖掘基层岗位。鼓励各企事业单位及乡镇开发保洁员、就业联络员、生态护林员、校园安保员等各类社会服务类岗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并按规定给予财政就业政策扶持。目前全县累计开发就业扶贫公益专岗900个,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900人。

一套机制 确保政策落地生根

完善配套政策。为吃透各级就业扶贫精神,沿河结合县情实际,先后出台了《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精准推进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促进就业脱贫三年行动方案》《沿河土家族自治县2018年精准推进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促进就业脱贫工作实施方案》,以及培训资金整合的会议纪要等,分解任务、细化措施,确保就业扶贫政策能落地开花。

资金保障到位。整合部门资源、资金统筹开展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对建档立卡户群众培训实施生活补助,加大贷款担保扶持力度,实行贷款担保向安置点附近的产业园区倾斜、向吸纳贫困劳动力和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人员多的企业倾斜、向在安置点内自主创业的符合贷款条件的人员倾斜、向符合贷款条件的自主创业贫困劳动力和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倾斜。

高位推动。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政府有关工作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按照“任务统一安排,工作统一部署,资金统一使用,目标统一考核”要求,每个乡镇(街道)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和联络员,村支“两委”共同抓的县、乡、村三级齐抓共管工作格局,组建专组、专班,专门负责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工作,县就业局负责具体统筹协调、抓落实。

重督查促考核。建立县长负总责,部门抓落实,乡、村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建立完善的考核督查机制,谁管谁负责,责任到人,跟踪问效,常态化考核,不定期督促,层层传导压力,确保就业扶贫见实效。

沿河自治县坚持对贫困群众开展就业创业培训,把培训内容、培训课堂放在田间地头,让群众现场学、现场试。图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专家到黑水镇向群众传授果树栽种技术。(沿河自治县就业局供图)

猜你喜欢

沿河自治县全员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自治县:17个鲜食玉米品种同台比拼
全员核酸
图们市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全员培训
跑起来
九九歌
全员校运会,全员齐参与
广西民族自治县立法协商历史考察和经验启示
沿河自治县组织退休干部和“两代表一委员”调研“两会一节”重点项目建设
九九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