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思政课程融合地方文化元素探讨

2019-06-01赵文华柳勤娥尚礼斌

智富时代 2019年4期
关键词:文化元素思政课程宝鸡

赵文华 柳勤娥 尚礼斌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传播和文化整合的过程,他的课程属性要求必须按照教育目的,同时遵循文化规律,进行正确文化选择。而中国优秀文化是历代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文化语境。宝鸡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唯一一所市属地方性高职院校,挖掘宝鸡传统文化资源,丰富地方文化育人元素,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形成有特色、有亲和力、接地气的思政教育校本教材,显得尤为重要,也很必要。

【关键词】思政课程;宝鸡;文化元素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和社会群体遵循人们思想品德形成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毫无疑问,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为政治服务的意识形态教育,教育学生的过程也是一个使其由“自然人”转变成“文化人”、“社会人”的过程,这也就是所谓“文化化人”和“立德树人”的过程。宝鸡无论在历史上还是现在,都可谓“有文化”“有学问”的地方。

一、宝鸡地域文化概述

上下五千年,精神炳千秋。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她所主张的仁爱、诚信、善良、奉献、拼搏和自强等传统美德,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和炎黄子孙,推进着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和发展轨迹。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及其美德的教育,是思政理论课教学研究与改革的迫切需要,也是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及效果的必然要求。

宝鸡是陕西省第二大城市,位于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的西端,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古称陈仓、雍州,古华夏九州之一,有八千年文明及2770余年建城史。是炎帝故里、周秦文明发祥地、青铜器之乡、佛骨圣地、民间工艺美术之乡。在宝鸡,始祖炎帝“教民稼穑”,开创了中华农耕文明,“日中为市”,奠定了古代商业文明;周王朝制礼作乐,留下了“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千古佳话;汉刘邦运筹帷幄,演绎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不朽典故;眉县的张载祠,“横渠四句”世人皆知,千阳的燕伋望鲁台,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还有岐山的周公庙、陈仓区的钓鱼台,麟游的九成宫等等。在这里,大美宝鸡荣获了中国人居环境奖,跻身60个新中国60年发展代表城市。可以说,今天的宝鸡,因环境优美而享誉西北,因经济发展而著称关中,因文化灿烂而魅力无限。此外,宝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传承良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弘扬。已经拥有宝鸡社火、凤翔泥塑、木版年画,西秦刺绣,炎帝陵祭典5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7个省级项目,胡深、邰瑜、邰立平3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24名省级传承人,39名市级传承人;命名了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和1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可以自豪的说,宝鸡市已经成为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最健全、人民生活幸福感最强、文明程度最高的地区。

二、思政课程和宝鸡地方文化元素的结合

人总是存在于在一定的文化生态环境之中,人的言行举动不可避免地带着一定的性格倾向和隐性文化素质。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前提和现实基础。作为一门培育四有新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实现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

“有国才有家”,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思想教育的重要目标,可以去扶眉战役纪念馆、凤县兵变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温烽火岁月,了解先烈事迹,激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的爱国情怀和报国志向,比起简单的书本说教而言,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可以进入炎帝(陵)园,让学生感性了解历史、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讲述炎帝当年的艰苦创业和无私奉献,让学生知道,原始社会的“文明”基因就在这里,增强学生的自豪感与自觉性;周人的德治理念和周礼文化,核心在于“民主”与“和谐”,秦人的法治理念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制度建构,成为历朝历代治国理政的圭臬,这就是“规矩”和“法治”。周文化的主要特征就是以礼治国。“君子重乎礼”,孔子的儒家学说就发源于周文化的“礼治”的思想,所以孔子最尊崇的人就是在中国古代最早“制礼作乐”的周公,“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显示其有才爱才、礼待贤士的阔达胸襟!春秋时期,秦穆公成了“春秋五霸”之一,秦国终于登上了“霸主”的宝座。这种胸怀壮志、勇于开拓的文化精神可以激励学生培养“不甘落后,奋力开拓,胸怀大志,力求卓越”的人文精神。千阳有孔子的学生七十二贤弟子之一燕伋、眉县有“关学”创始人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就是心系天下,尊师重教的历史沉淀,鼓励志存高远,潜心求学,感恩回馈,成长成才。非物质文化遗产、青铜器博物院、宝成铁路英烈纪念园,众多的国企央企,都也都是培育学生们“工匠精神”的现实便利和丰富素材吗?

三、宝鸡地方文化元素渗透思政教育的其它形式

继承与创新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面临的两大难题,没有继承就会迷失方向,而没有创新只会重蹈旧辙。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使传统文化既能保持中华民族特色,又能彰显时代精神,积极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课堂日常教学中,要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青年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文化渗透的实际效果。另外,利用课外实践教学活动,广泛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在一些有重大意义的传统节日上,要让学生到社会上举办纪念活动,激发他们热爱民族文化,培养其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还可以组织一些以传统文化传播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如通过举办校园论坛、开设专题研讨和支持学生社团开展学术活动等多种方式,我们已经建立了若干个“大师工作室”,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和党校培训也在发挥作用,志愿服务活动常年开展,学生社团越来越多,一个注重传统文化教育的浓厚校园文化氛围正在形成。

当然,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文化融入的过程,就是将事物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渗透进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实践的进程,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传播机制建设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也注定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周文华;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知识教育向信仰教育的转变[J];思想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2]覃美琼;杨叔子;再谈高校文化素质教育[J];高校教育管理;2008年03期

[3]宝鸡新闻网

[4]李传峰;发掘地方文化资源,丰富学校文化内涵[J];生活教育;2012年08期

[5]劉灵芝;略论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与高职院校的建设发展(上)[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22期

猜你喜欢

文化元素思政课程宝鸡
宝鸡“十严禁”严明村“两委”换届纪律
宝鸡对霾源“拔芯断气”
走进宝鸡
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