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2019-06-01周瑜

智富时代 2019年4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理念高校思想政治以人为本

周瑜

【摘 要】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人,接受教育的对象是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人。因此,各大高校要想扎实有效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围绕”以人为本“这一理念,构建教学模式、思想教育方法、编制教育内容、制订教学目标,把学生视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本文着重探讨了“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策略,供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以人为本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方式创新

自从迈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便提出了“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并以此作为社会发展的基本出发点与核心指导思想。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后备力量与接班人,在高校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大学生确立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德观提供正确的方向性指引。各大高校应围绕着“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思想政治教学活动,使相关教学成果符合新时代对大学生提出的各项要求。

一、由主客体教育模式向双主体教育模式转变

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诸多要素之间的相互结合,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在这诸多要素当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是两个最为重要的元素。综观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主要有主体中心模式和客体中心模式两种相互对立的教育模式。但是,这两种教育模式都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与缺陷,最为合理的教育模式应是双主体模式。这一模式强调的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都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特别是其中的受教育者,他不仅是教育的主体,还是自我教育的主体。因此,双主体教育模式实现了教育过程、受教育过程以及受教育者自我提升过程的相互结合与高度统一。在这种模式中下,教育者发挥着主导作用,受教育者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互相促进,并且二者可以某种条件下进行互相转化,二者之间的关系可概括为平等性、互动性及可转化性。高等教育发展至今天,更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整个教学的过程当中提倡以学生为本,大学生不仅仅是受教育者,更是自我教育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之一。因此,当代大学生必须牢固树立起主体意识及自主学习意识,渴望提升和实现自我价值,渴望受到關注与尊重,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要及时转变自身角色,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与兴趣喜好,充分调动起大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以及自我提升意识,在师生之间平等、真诚的交流当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向更深层次,更广阔的领域发展。

二、由单向外部灌输向尊重学生个性的方向转变

“灌输”这一概念形成,是列宁对当时俄国工人运动的实际经验进行总结所提出来的,这一理论在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出了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但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的是统一标准,统一模式,再用这种统一的标准及模式要求所有的学生,忽略了学生之立的个体差异,同时也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这种教育模式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因为个性才是大学生实现个人发展的重要资源,有个性才有创造性与差异性。对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与变迁,多给学生提供一些表达个性的机会与平台,促进当代大学生文化素养、综合能力以及整体素质与全面发展。在教学活动中,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适度灌溉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学校外在教育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机结合,由以往的教师单向灌输向师生双边交流的方向转变。在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学生的主观意愿得到更加淋漓尽致的表达。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逐渐培养起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提升思想政治的教学成效。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要将大学生看成是一个不断追求个人成长与进步、不断完善自身道德修养的个体。在这种基础上,才能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具备缜密的思维能力以及判断能力,从而获得较高的综合素质。

三、从空泛抽象教育向具体务实教育转变

以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较强的封闭性、单身性以及灌输性等特点,过度强调思想政治理论的科学性、规范性和知识性,学生们每天都要死记硬背那些枯燥乏味、脱离实际的理论知识,甚至还要追求考试中的高分数。久而久之,学生便遗忘了学习的真正内涵与意义,更是无法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们还会对思想政治课程形成一种教条、生硬、刻板、枯燥乏味的印象,甚至在内心当中对思想政治课程产生厌烦之感或者恐惧之感。上述原因,正是造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果低下的重要原因。要改变这些现状问题,必须让思想政治教育摆脱掉以往那种抽象化、空洞化的教学模式,向具象化、务实化和生活化方向发展。建议各大高校在今后的思想政治理教学活动当中,尽量采用案例教学,针对社会上的某一热点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分析这些热点问题的社会背景及形成原因,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融入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讲解。这样一来,不仅将同学们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课堂教学当中来,还加深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与吸收效果,使最终的教学成果得到了大幅提升。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选择典型事例,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深度分析与研究,使学生们充分掌握住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从而对身边事物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对现实生活产生更多的感悟,更有肋于当代大学生思想觉悟以及道德修养的全面提升。

四、从老师绝对权威向师生平等的方向转变

现如今,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和教师,还可以通过发达的网络资源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这样一来,学生在某一知识领域所掌握的知识甚至比老师还要全面详尽。因此,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将不再占有垄断地位,那种“老师是绝对权威”传统观念已经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师生平等、民主探讨”的新型师生关系。而这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十分必要。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育者必须拥有一个宽容的心态和广阔的胸怀,主张在真理面前师生平等、鼓励学生大胆假设,敢于提出质疑,并且通过争论、探究等方式找到问题的真正答案。只有教师以这种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才能充分了解大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感,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诚感人,将各种理论知识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递给大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渐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与道德修养;在平等交流与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具备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最终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五、结束语

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对我国高等教育又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及文化素养,还要拥有健全的人格以及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高校在开展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将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与其他专业学科同行重要的位置上,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新的大学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观念,充分利用好在校求学这段宝贵的时间进行自我提升与自我完善,把自己塑造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管向群.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江苏高教,2004,(6)

[2]赖荣珍.关于思想道德教育可接受性的思考[J].人大复印资料.2005,(1)

[3]张惠琴.强化学生主体性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6,(1)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理念高校思想政治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探究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途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