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问题的一些探讨

2019-06-01王新

智富时代 2019年4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职业教育规范化

王新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迅速,社会对高职毕业生需求巨大,但相应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在学生培养方面更加规范化,专业化,而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是关键环节,这就要求我们提高相应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以及加强信息化管理水平,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一切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依归,学生培养做到有的放矢。

【关键词】教学管理;职业教育;信息化;规范化

当今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尤其是这几年,在很多行业,职业人才的缺口越来越大,高职毕业生甚至成为一些单位的香饽饽,主力军,但相对来说用人单位对这方面人才的整体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给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学恰恰是职业院校的核心,重中之重。

高职院校最核心的任务就是面向企业,生产一线培养技能型,实用性,创新型人才。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中心环节就是教学,教学活动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所以说,要保证教学工作的有平稳有序的运行,做好教学管理工作就显得极其重要。

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主要是通过制定一套完整有效的规章制度,教务管理人员利用电子化,信息化的设备组织和协调各种教学工作,涉及年度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计划的下达,执行,课堂教学(包括实训环节)的组织和实施,到最后课程的考核以及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汇总等等。在这个过程中,评价教学工作优劣的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1.教学内容是否和社会实践,社会需求相吻合。2.教师授课内容和方式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方式是否相吻合。3.教师是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积极性。4.整个教学工作的效率和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其实,我们日常的教学工作就是围绕以上几点来开展的,这也是整个高职院校教学工作借力用力的中心环节。

长期以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对学历教育盲目的推崇,以及人们对职业教育一些根生蒂固的偏见,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职业教育一直无法走上正规,上不了台面,导致职业院校的教学工作组织模式也是从学历教育身上生搬硬套,以课堂知识传授为主,专业技能培养为辅,学生的动手能力严重不足,但受知识接受能力的局限,学历教育也无法取得长足的进步,学生走出校园都很迷茫,感觉无所适从,在学历上无法和名校学生竞争,在技能上甚至赶不上普通工人,根本无法适应社会需求。尽管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整个社会的教学氛围和环境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很多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和组织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管理模式和职业教育体系不匹配

我国很多职业院校的教学管理模式都是借鉴普通本科院校的管理体系,将课堂教学和技能教学分离开来,在管理架构上也是分开的,课堂教学多由教务处组织安排,把实践课技能课独立出来,主要由实训中心来完成,教学是教学,实训是实训,教学工作重点强调对文化课,考试课的考核,考核要求比较高,相应的任课老师压力也比较大,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也高,而技能课,实践课往往都是考查课,考核指标比较少,要求相对于理论课也相应降低不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从而本末倒置,整个教育体系实际上还是没有脱离学历教育的模板。

二、培养方案过于僵化,知识体系过于老化

在课程设置方面,很多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有类似学历教育的痕迹,大多采取学科设置,与职业教育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思路相违背,重理论轻实践,课程设置脱离了市场需求的实际目标,没有以市场为导向,以实际技能为依托。重视课堂教学,轻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学时较少,考核过程也是流于形式,所用的教材大多也都是从本科院校所用教材改编而来,内容多偏向于理论讲解,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受益不大。尽管很多院校现在也开始组织编写一些实用性教材,但由于大多数老师缺乏在企业,生产一线的工作经验,相对于高职生,教材的实用价值并不大。另外,在当今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科技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很多实践课,技能课的任课教师知识储备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不强,知识结构老化,自身知识体系就无法适合社会的需要,又怎么能培养出出色的技能人才呢?

三、信息化管理有待完善,信息孤岛有待破除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的一大特色,信息化管理给我们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了很大便利,给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也带来了很大的提升,是教学管理更加规范化,专业化,共享化。但是由于受制于物质条件或者专业能力的限制,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信息化系统开发的并不是很完善,还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畅通无阻的信息化管理。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系统只能算得上部分信息化,这就使得教学管理工作有的在线上进行,有的在线下进行,线上线下不能互通互联,工作模块之间形成信息孤岛,给教学管理带来很多的弊端和不便,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在很多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实习实训部门都是分开管理的,这实际上本身也是信息化不够完善的体现,通过信息化整合集成以后,这几个部门完全可以合成一个部门,实现信息互联共享。

四、部分教学管理人员专业技能和对教学规律的认识有待提高

教学管理工作本身也是一门学问,一门专业,要求管理人员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之间的差异和共性的东西有深刻的认识,对它们之间的内在规律有深刻的把握,这就要求在管理上必须做到规范化,专业化。而很多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学习或培训,大多不是科班出身或受过系统的训练,没有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整体的学历水平也普遍低于教师队伍,不少甚至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在校内其它岗位转岗而来,让同岗位的老同志带上一两天便开始工作,对负责的工作缺乏系统的认识,对教学工作中所负责的模块和其它教学模块之间的关系也很少掌握,都是凭借自己的日常经验进行管理,加之制度建设也不够完善,很多都是摸索着形成一套自己的管理规范,缺乏通用性和规范性,由于校内很多岗位轮换比较频繁,有些新人对工作刚刚熟悉上手,便轮换到其它岗位任职,接替者往往又是新手一枚,由于相关工作文件流程不规范,缺乏流通性,所以接替者又是另起炉灶,久而久之無法形成一套规范有效的教学管理体系。教学管理不规范,不专业直接导致学生培养的不规范,不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就缺乏专业性,很难适应社会需求。

总之,近些年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管理水平不断地提高,越来越规范化,专业化。但是我们还是应该看到,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改进。这就需要我们教学管理人员树立科学的教学观,摈弃那种不合时宜的传统观念,不断学习,开拓视野,加深对学科本身以及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的认识,深刻把握教学规律,使管理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加强教学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做到整个教学工作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破除信息孤岛,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工作的专业化,制度化。在教学管理模式上要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加快步伐,做到和产学研相融合,走出一条真正适合职业教育的路子来。在培养方案方面要真正做到和企业需求无缝对接,换位思考,一切以企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真正做到根据对方的需要培养计划实时动态调整。我相信,只要做到这几点,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水平必定会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孙佳鹏.智能化时代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创新[J].江苏教育.2018(4):27-29.

[2]王艳.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实现善治之路径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2(9):55-56.

[3]李艳娜.搞好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的几点思考[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3).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职业教育规范化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