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科类专业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

2019-06-01敖雪

智富时代 2019年4期
关键词:就业能力大学生

敖雪

【摘 要】今年,我国就业人口数量持续增加,尤其是高校应届毕业生总量又创新高,面对当下形式,就业工作前移、注重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本文以农科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析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农科类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

根据人社部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就业人数总量压力不减,新增劳动力仍保持在1500万人以上。特别是高校应届毕业生数量达到834万,再创新高,占今年新增就业人口的55.6%。随着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就业压力持续增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显得尤为重要。应届毕业生是职场新人,从象牙塔迈向职场,将面临诸多的的转变,全面系统帮助在校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使其顺利就业,并且尽快融入新环境,适应新角色就成了当务之急。本文以农科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析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解决的策略。

一、农科类专业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定位不明确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农科类专业第一志愿报考率低,一半以上的学生属于非第一志愿或者调剂生,学生对现代农业发展认识存在偏差,固有的“种地”“卖农药”“卖化肥”等观念根深蒂固,因此对所学专业存在排斥心理,不想从事所学专业涵盖的工作,就业时选择哪些工作环境相对舒适、地处繁华都市的行业,比如,培训机构、房地产行业等。而农科类专业毕业生在这些企业中可从事的岗位属于专业性低,可替代性强,与自己本专业所学知识相关度低的职位因此缺乏核心竞争力。从职业的长远发展来讲不具备优势。

(二)意识不到就业形势严峻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校大学生家庭经济整体情况逐渐提高,贫困学生数量逐年减少,生活压力的降低使学生们感受不到就业压力的增加。因此,应届毕业生“不着急”工作成为常态。象牙塔里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使学生们危机意识缺失。而随着就业人口的增加,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已成为衡量其整体素质的重要标准。而在与学生的约谈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就业能力”一词普遍感到迷茫,认为离自己很遥远。

二、提高农科类专业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现阶段部分毕业生在就业选择中存在热衷公考、追求钱多活少,向往繁华都市等现象。高校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职责,农林高校更是担负着为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建设,为乡村振兴,为西部开发培养人的使命。因此在就业指导中应该重视学生的就业心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引导学生通过服务社会,实现人生价值。大学生是国家和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机的力量,各行各业需要他们参与其中,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不局限于个人眼前利益,放远未来,将自己的事业同国家发展、民族的复兴紧密联系一起,成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时代农林人。

(二)丰富就业指导方式方法

高校传统的就业指导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学生需求,应通过转变教学思路和模式,加强大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指导大学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如通过校企合作帮助学生了解行业现状、发展方向、机遇挑战,纠正农科类学生的专业和行业认知偏差,同时通过就业活动,如简历大赛、模拟面试等,提高学生求职能力。

(三)加强专业技能及综合素养的培养。

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是就业素养培养的最终目标,也是学生立足社会的基础。专业技能是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能够反映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大学生成功迈向工作岗位具有重要意义。综合素质是一个学生在职场中长久发展的制约条件。现阶段用人单位对高质量人才和人力资源的需要较为紧张。高校的日常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及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较弱。因此对于高校来说,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对其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实践课程比重,让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够转化为实践能力,并且能早一点接触就业环境,为将来就业做好准备。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而学生本人要在大学的学习和实践当中努力提高个人竞争能力,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的就业实践。

【參考文献】

[1]方迪.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J].才智.2019.3.05.

[2]丁怡.高校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责任与实践路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8.10.25.

猜你喜欢

就业能力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高校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机制研究
外语能力与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研究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