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赖

2019-06-01曾林张瑞琛

智富时代 2019年4期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曾林 张瑞琛

【摘 要】本文通过阐述创新型人才的内涵特征,分析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对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提出学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措施,针对时下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存在的缺陷提出优化路径,旨在为促进信息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有序健康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校企合作;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步入以互联网和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时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面对经济、文化、科技竞争异常激烈的国际环境,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创新型人才是深化创新最重要的部分,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尤以高校为代表的人才培养基地需适时转变培养观念,推进培养机制创新,以便为各领域输送高素质人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

一、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涵及重要性

1、创新型人才内涵

“创新”一词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创新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不管在什么领域,从事何种工作,都需要创新精神。而创新型人才作为创新的主体,具有其独特的思维特征和行为特征,是创新活动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因而能为社会变革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般界定的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通常表现为对某一具体事物的认知有超越一般思维模式的见解,并有能力将这种新的思维模式应用于实际当中,表现出这一理念创造性的价值。本文所研究的创新型人才主要指高校创新型人才,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是连接学生与社会的重要桥梁,如何有效培养能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并充分发挥其社会效应,则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

2、创新型人才战略地位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在创新型人才之间的竞争空前激烈。创新型人才是国家提升综合实力所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科技水平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由此可见,创新型人才资源的的数量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层次。高校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是创新人才队伍的后备力量,其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二、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困境分析

1.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近几年,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加强了学科专业、类型及层次的动态调整,创新型人才数量呈逐年上涨的趋势。尽管如此,我国现阶段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资源仍十分稀缺,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根据路透社发布的2018年度全球最具创新力大学榜单来看,中国仅有5所高校进入前100名,且排名都较为靠后;2018年,我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不足10%,发达国家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则高达40%。这表明我国高校的创新能力亟需提升,不尽合理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创新人才数量和质量的提升。

从国内高校创新能力来看,主要表现为区域间的创新型人才发展不平衡。科研能力是反映高校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通过分析2018年部分高校科研经费支出、科研优秀成果奖项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校立项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出,东部地区高校在科研能力方面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高校,区域间的差距十分明显。

2.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困境分析

近年来,我国虽然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有所突破,但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仍存在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增长速度无法满足行业快速扩张的需求。以IT行业为例,2017年高校IT专业毕业生约105万人,与2013年相比增长10.53%,但这一增长速度远不及IT行业每年的新增人才需求。二是高校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不符,许多高新技术企业对人才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而现阶段高校的教学模式以理论学习为主,缺乏实践教学,且专业课程的教材与技术的更新脱节,使得大部分高校学生缺乏实践能力,难以成为具备专业能力的人才。

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之所以出现与社会发展脱节的状况,有很多影响因素,通过对比美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发现:首先从创新环境来看,美国高校设置了大量的前沿课程,鼓励学生研究不同领域的课题,创新氛围浓厚,而我国高校以专业传统课程为主,创新人才培养环境缺位;其次从创新思维培养来看,美国高校以学校专管科研部门进行项目申报为主,鼓励跨学科科研项目,而我国高校多采用院系申报,跨学科科研项目较少,使学生局限于本专业;最后从教学模式来看,我国高校教育与企业融合度有限,未实现学生与未来职业发展的对接,美国高校则通过加强与企业合作等途径,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实践的机会。

而今的世界已步入信息与数据时代,社會对创新人才的需求程度与日俱增,大数据给高校人才培养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大数据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使高校因材施教成为可能,但也对人才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机制创新迫在眉睫。校企合作作为一种协同发展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对传统培养模式的创新,能有效激励学生的拓展性思维,使高校学习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因而利用信息时代强大的数据传输功能弥补校企合作的缺陷,不失为当下创新型人才培养困境的有效路径。

三、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构建

校企合作模式,是企业与学校合作培养实践性人才的模式。2019年2月13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对外公布,方案指出,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职业院校与厚植企业应承担相应责任,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本文据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机遇与挑战,从高校-企业角度构建校企合作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一)强化创新创业意识,更新教学理念

在国家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大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久而久之,将自己的想束缚在框架之中,严重阻碍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而高校在校企合作中的力量必不可少,是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因此,高校要努力实现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由“两张皮”向“深度融合”转变,努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促进学生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具体措施如下:

1.建立激励机制

高校应该针对性地开展公共选修课,从学分方面激励大学生了解相关知识,推动大学生积极加入校企合作实践,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对校企合作模式下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给与一定的物质、精神奖励,发挥模范先锋作用,激励更多大学生加入创新创业实践。同时,开展“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大赛”,鼓励大学生积极加入实践,对优秀的学子进行奖励。

2.举办创新创业讲座

邀请校企合作中创新创业的成功人士,回校开展讲座,并对优秀毕业生进行回访,建立学校人才资料库。定期开展创新创业大论坛,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与优秀的学长学姐讨教经验。此外,邀请企业名人来校分享成功经历,让创新创业的思想在大学生的心中萌芽,促进大学生积极加入创新创业实践

3.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校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鼓励凝聚高校优秀教师,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横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同时是学校的老师和企业的员工,可以更好地促进产学研相融。因此,高校应该积极与企业合作,让人才资源在院校-企业充分流动。

(二)完善基础配套设施

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在学校搭建一个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平台显得尤为重要。校内实训基地是学生巩固课堂学习、实际操作及学习技能的重要课堂,检验教学水平的重要载体。实训基地对于职业教育来说,是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重要的载体。而凭借职业院校一己之力,难以搭建这样的平台,因此,提出以下措施:

1.寻求企业进行合作

高校要寻求好的企业进行合作,以培养人才为共同目标,开拓学生的创造性,引进企业的专业技术、实践实战资源、创新创业资源,大力促进智慧校园建设。在学校实训基地的搭建上,与企业签订合同,学校向企业输送创新型人才,企业为学校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同时为学校人才提供实践场所。

2.整合校内外资源

资金在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中显得额外重要,而创新型人才是国家和社会都需要的人才,因此,高校应该作为牵线者,整合政府、风险投资公司和校友等多方资源,搭建获取创业项目与资金协同平台。对于那些可行的、有创意的项目进行一定的资助。

(三)强化制度建设

高校要努力建设和完善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制度,制定学分、学制章程,保证各专业学生能够学有所长;完善创新创业比赛规定,激励学生积极加入创新创业实践;修改专业指导意见和资金支持等方面内容。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完善更系统的制度保障。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开发,并积极采取物质支持,鼓励大学生加入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同时建立健全责任问责制度,监督校企合作模式运行机制,及时纠正相关问题。

(四)强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当今就業压力大、“工作难”背景下企业和学校达到“双赢”效果的模式,因此强化校企合作在创新新人才培养机制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首先,从学校的角度,学校积极为企业提供所需的课程、师资等资源,为企业输送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其次,从企业角度看,企业应当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确定人选并积极提供大学生各种创新创业知识和服务。在资金问题上,根据合作计划的不同,为校企合作提供相应的技术、设备、资金的支持。企业还应当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利用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参与校企合作,促进人力资源开发。

四、结束语

创新型人才尤其是高校创新型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有力的支柱,在当今社会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应积极利用信息资源,不断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进行完善。校企合作是连接学校和社会的桥梁,通过丰富学生的特色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苗苗,张雯,艾庆升.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引进现状及问题研究[J].现代交际,2018(13):159-160.

[2]任飏,陈安.论创新型人才及其行为特征[J].教育研究,2017(1):149-153.

[3]宋吉红,孙阁,齐元静,王云琦.美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高等林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启示[J].中国林业教育,2018(6):74-78.

[4]李朋嘉.高校财会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出路[J].长春大学学报,2018(8):42-47.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