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019-06-01赵天意

智富时代 2019年4期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进措施

赵天意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近年来,我国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缺陷逐渐彰显,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多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此导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受到了多方质疑。此外,社会的快速发展促使大学生面对就业竞争及人际交往时产生巨大压力,令大学生产生消极情绪。高校需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生活压力,并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制度,以积极生活态度面对社会与人生,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

我国教育事业通过不断努力,改革,发展创新,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就。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大学生面临着诸多压力,如繁重的学业、严峻的就业形势等。大学生的社会阅历相对较少,当他们面对巨大的心理压力时,若得不到及时疏导,可能会走向死胡同,身心健康遭受巨大影响。为此,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极为重要。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1.1教育模式落后

常年以来,我国在传统应试教育影响下,教师与学生家长对学习的重点皆放成绩与升学率方面。学生在这种教育气氛烘托下,与家长和教师目标达成一致,把分数与重点大学放在主位,教育模式及其落后。且青少年阶段的学生心理素质较为欠缺,致使学生情商与自制能力较弱,及其容易出现厌学现象。由于学生在初中、高中时期对心理健康教育过于忽视,导致步入大学时,心理健康教育仍然不足。应试教育模式的开展下,学生安于现状,对心理健康教育没有一定意识,容易出现消极思维。目前我国非常重视教育制度体系进程,不断增强心理教育改革,但效果并不显著,反而增加了负面影响,对我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产生了阻碍效果。我国多数高校在教育形式方面过于专业化,优点在于可以更快更有效的帮助学生熟练知识并掌握技能要领,缺点在于学习枯燥无味,学生兴趣缺乏,致使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失去学习信心。

1.2心理健康教师资源参差不齐

经研究,部分院校并未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较为匮乏,不少心理健康教师为其他任课教师兼任,有些院校甚至并未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部分院校将思想政治教师作为心理健康教师或咨询师,为存在心理疾病或困惑的学生提供辅导及帮助,受专业能力等因素的影响,这种心理健康教育所发挥的作用有限。为此,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尚处于完善和发展之中,为提升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

二、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2.1拓展心理健康教育路径

目前为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多以授课方式对学生进行传输,此类教育方式已不能满足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所需,高校应积极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路径,以全面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首先,高校可使用网络传播方式,以此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带来更为广阔的平台。在网络中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开放咨询问答模式,有效保护学生问题隐私性,把握学生心理動向,及时消除负面情绪,并加强网络安全环境,及时处理垃圾信息。其次,扩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规模,定时进行培训,让每位工作人员都能够对自身所学有所了解,并具有沟通性,可扬长补短,互取所学。校方还需对心理健康工作人员进行定期考核,以保证学生所学知识的准确性。最后,校方需对学生同时进行心理问卷测试,以保证学生在学习期间心理处于健康状态,以避免大学生因消极心理产生冲动行为,面对测试结果中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学生,校方可安排学生之间与心理健康教师进行心理沟通,并进行长时间心理疏导,直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得到改善。

2.2优化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为实现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目标,必须以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为基础。首先,院校要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确保心理教师具备相应的职业素养及专业能力,必须持有国家心理咨询职业资格证,并制定科学完善的薪资福利机制,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量纳入到教师绩效评估之中,实施规范科学的职称评定制度,以提升心理教师在工作岗位上的积极性,针对心理教师行为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另外,院校可以组织教师举办多种多样的培训活动或教研活动,组织教师针对心理健康典型教育案例开展全面分析,以进一步探究大学生的共性心理问题,从而集思广益,制定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再次,院校要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师招聘机制,对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能力及职业素养进行全面考察,并组织培养兼职心理教师。针对学生嫉妒心重的问题,院校可以将拒绝嫉妒心为主体,举办专题心理健康讲座,由专业心理咨询师由浅入深地给学生讲解什么是嫉妒、产生嫉妒的根源以及怎样有效克服嫉妒心理。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适当运用生活中常见的有关嫉妒的例子,以增进学生对这一心理状态的理解。另外,院校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教育活动,给予大学生适当的帮助及引导,从而促进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提升。

2.3树立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的

毋庸置疑,个体积极的人格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良性互动的重要前提。从目前高校心理学教育发展上来看,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偏离了实际的教育目标,而积极心理学则更加强调对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能够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回归最为本质的教学目的,积极心理学的引导,是倡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当从学生的差异性为出发点,更加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促进大学生完美人格的养成。在一定程度上而言,以积极心理学课程强化大学生心理的内在素养,对提高学生自信心、社会责任感有着一系列积极作用,因此,要努力做好这一课程。

三、结语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未来社会人才质量有着重大影响,高校需培养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程度,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加强师资建设,并开拓新路径,为社会输送综合性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晶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采用积极心理学的可行性路径分析[J].智库时代,2018(28):82-83.

[2]李奎刚.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19(01):100-101+104.

[3]张孝凤.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初探[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4,12(04).

猜你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进措施
高校辅导员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要点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新趋势
冷链物流基础上的生鲜电商发展研究
公路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和一些改进措施
主变冷却器全停跳闸事故分析及改进措施
压片机加料器充填叶轮的改进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手段的实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