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齐民要术》中的生态农学思想

2019-06-01姜志云

智富时代 2019年4期
关键词:现代意义

姜志云

【摘 要】《齐民要术》是当前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其所传达的生态农学思想与当代生态伦理观存在一定的趋同性,对于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结合《齐民要术》的生态农学思想,对其现代意义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齐民要术》;生态农学思想;现代意义

《齐民要术》作为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其关于农耕技术与农产品贮藏方法的研究系统而深入,可谓民间农学知识的积淀。在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齐民要术》所蕴含的生态农学思想与共享发展理念仍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一、《齐民要术》的生态农学思想

(一)道法自然的自然和谐观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贾思勰更强调自然之道不可违,在《齐民要术》中,贾思勰提及“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他认为尊重自然规律乃农业生产的前提,并直言农业生产应以“道法自然”为依据,依循自然法则也不可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其一,要顺天之时。贾思勰提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农业生产只有不违农时,方可收获。书中还依循《礼记·月令》体式,为具体农业生产活动拟定了“农事月历”,以指导人们科学地开展农事活动。不仅如此,贾思勰还指出农业生产应以时禁发,“草木未落,斤斧不入山林”,以确保农作物规律生长与繁育,这体现了朴素的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念。其二,要因地制宜。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到:“并州豌豆,度井胫以东,山东谷子,入壶关、上党,苗而无实。”贾思勰依据亲身经历,提到农业生产必须依据土地性质推行不同耕作方法,实现因地制宜,同时还要根据突然特点种植最适宜的农作物,如“黄白土易禾”、“汗、泉宜稻”、“黑坟宜黍、麦”。其三,要尽人之力。贾思勰提到:“天地势,水东流,人必事焉,故五谷遂长”,天地势、水东流,乃自然基本规律,人必事则要求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贾思勰认为,在农业生产中一方面要顺应自然,明晰自然规律,不妄为,另一面要充分发挥人的主导作用,如此方“获丰年之收”。

(二)以农为本的社会生态观

贾思勰倡导以农为本,在《齐民要术》开篇即指出“食为政首”,并引用《论语》之言:“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换言之,富国需先富民,民富方可富国。贾思勰在书中列举了诸多官吏事迹,均以关心百姓疾苦,努力解决民生问题为主。不仅如此,《齐民要术》以“齐民”作为书名,足见贾思勰的农本思想。其一,君以农为本的思想。贾思勰提到:“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身为统治者,应以兴修水利、鼓励农作为首要任务,做到以农为本,大力推行“力本农”。《齐民要术》中列举了大量圣明君主,均为以农为本,强调农业生产的帝王,“神农憔悴,尧瘦瘤,舜黎黑,禹脐服”。其二,民以农为本的思想。贾思勰提及:“自天子以下,至于庶人,四肢不勤,思虑不用,而事治求赡者,未之闻也。”贾思勰认为,以农为本乃解决民众生存之本,因此,上至天子,下至百姓,均应积极投身农业生产,他甚至要求对消极怠农者采取必要的懲罚措施:“稼墙不修,桑果不茂,畜产不肥,鞭之可也”。其三,君民用之有节的思想。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然灾害频生,贾思勰提及:“且风、虫、水、旱,饥谨荐臻,十年内,俭居四五,安可不预备凶灾也”。如此节约之态,意在建立农业发展、民众富裕的和谐社会,此乃生态社会观之核心。

(三)农业技术可持续发展观

《齐民要术》中提及农业生产要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土地资源。一方面,贾思勰提到:“顷不比亩善,谓多恶不如少善也”,他反对广种薄收的粗放生产方式,鼓励通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达到提升土地利用率之效,强调推行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利用先进耕作技术,同样可达到丰收的目的。如“凡耕高下田,不问春秋,须燥湿得所为佳。若水旱不调,宁燥不湿”,干燥时虽耕土有块,但雨后土块便消解,而湿时耕土会导致土壤结成硬块,多年不散,影响土壤结构,无益于土地充分利用,而这些理论均满足现代农业生产。另一方面,贾在前人经验之下,依循农业生产实际,总结出踏粪、绿肥、换茬等肥田、养田的科学方法,且对绿肥肥田法极为推崇,书中提到“拟种葱之地,须春种绿豆,五月掩杀之”,利用绿肥,可达到肥田之效,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贾思勰提及农业生态系统乃复杂的综合系统,强调加强该系统的优化,以获取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如贾极为关注光、热、水、气等环境条件的利用,提到以间作、套中、混种等充分发挥光、热、水、气等的效用。

二、《齐民要术》生态农业思想的现代意义

(一)尊天时就地利的客观自律

《齐民要术》中所展现的道法自然的自然和谐观,对于现代农业生产仍有深刻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自然之天为天、依循自然规律,抢时机、重时效,因地制宜,科学利用自然资源等多个方面。首先,《齐民要术》明确指出尊重自然规律,宜时、宜地、宜法地开展农事活动,既要循物之性,依循自然规律明确耕作之法,又强调土地环境条件与栽种标准、作物特点与栽种田地、作物成熟与收获等相适宜;贾思勰提到,针对不同作物要选择最佳种植时机,做到“宜稼田地”,相同的作物,不同质地与时机之下的种植量不尽相同,并总结了“上、中、下”三大层次,贾思勰还依循天象规律提及“有闰之岁,节气近后,宜晚田”,对于现代农业生产极具借鉴价值。其次,《齐民要术》以实事求是为根本原则,一方面,贾思勰对荒唐言论明确提出质疑,另一方面,他对权威言论也敢于否定。他引用《史记》之言:“止可知其梗概,不可委曲从之”,贾否定西汉农学专家沮胜之“凡九谷有忌日,种之不避其忌,则多伤败”的荒唐言论;面对《枢胜之书》所提到的“凡种黍,覆土锄治,皆如禾法,欲疏于禾”理论,也予以否定,这于当代仍有重要的思想价值。

(二)重农业富农民的责任担当

贾思勰所倡导的“君以农为本”、“民以农为本”、“君民用之有节”的思想,体现了其安民、富民、教民的责任担当。贾思勰生活在北魏末年到东魏初年,彼时政权更替、战火频频、自然灾害连年不断,百姓苦不堪言。因此,贾在《齐民要术》序言中提到“盖神农为来耙,以利天下……食为政首……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贾思勰开门见山,以史写志,明确表达《齐民要术》的创作,旨在“安民,富而教之”,这传达了其创作目的与理念。他在“序言”中更是不厌其烦地引用古籍、事迹、言论、观念,就历史曾出现的勇于转变农业生产现状、改进农业生产技术与社会制度、积极安民、富民、教民者给予高度赞扬,体现了一种责任担当意识,这种使命精神对于当代社会依然难能可贵。

(三)求创新重科技的科学发展

《齐民要术》关注农业技术的运用,从粮食生产,到蔬果、林木、作物,再到畜牧养殖、酒酱酿造等均进行了全面阐释,既有传统经验,又有实践经验,主次分明,因而更具实用性与针对性。不仅如此,贾思勰肯定了神农、尧、舜、禹、王景等在农业生产机具创造、改进与推广中的突出贡献,提到利用先进的生产机具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贾甚至将历代农业生产技术依循体例分别记录于《齐民要术》中,体现了其求创新重科技的发展理念,对于当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三、结语

一言以蔽之,《齐民要术》传达了道法自然的自然和谐观、以农为本的社会生态观、农业技术可持续发展观等朴素的生态农学思想,确立了人与自然共生与共存的优秀理念。《齐民要术》所展现的生态农学思想对于现代农业发展仍然具有巨大的启示意义。因此,我们应辩证地审视这部著作,尊重并顺应生态理性,使之在当代生态文明建设中重获光芒,惠及经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兴军.《齐民要术》农学思想主体精神及其文化溯源[J].农业考古,2017(06):219-225.

[2]潘才宝,刘湘溶.《齐民要术》的生态伦理取向探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04):57-60.

[3]付华超.《齐民要术》生态农学思想研究[D].长安大学,2008.

猜你喜欢

现代意义
浅谈传统师德理论的教育实践及现代意义
关于女性主义的剖析
论周公思想文化及其现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