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路径探索

2019-06-01张晓俊

智富时代 2019年4期
关键词:大众化马克思主义

张晓俊

【摘 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进入新时代的发展要求。20世纪50年代,扫盲教材在全国范围内扫盲识字运动中的运用不仅使大批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的工人成功脱盲,更在基层群体中传播和普及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观点。总结其经验和教训对于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扫盲教材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概念,通过简单易懂的通俗化语言,既传播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又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在指导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将马克思主义通俗化、大众化的典型。回顾建国以来的历史,在建国初期上海的工人扫盲识字运动中,也实行了将马克思主义通俗化的实践,不仅使大批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的工人成功脱盲,更在基层群体中传播和普及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观点。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上海扫盲识字运动中对马克思主义大眾化的具体实践,总结其经验与教训,探索其对当代中国进行马克思主义普及化、大众化的方法和途径。

推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由来已久。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致力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纵观国内、国外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依据研究、基本内涵及特色研究、宣传策略研究、实现路径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关系研究等领域内的成果较为丰富。罗会德的《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解读》(《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第5期)、韩琳的《延安整风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等文章,是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研究对象,分系了历史事件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系,探索其意义。郝丹梅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效性的经验启示》(《学习论坛》,2018年第8期)、薛延飞的《延安时期党在“排除万难”中创造辉煌奇迹的经验启示》(《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年第7期)两篇文章则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时期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实践,并重点分析了其现实启示和意义。另外还有通过红军歌曲、农民讲习所、《解放日报》、邓中夏等具体的文学作品、机构、报刊、人物的研究探讨和分析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和意义。总的来说,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分析较多,而针对具体实践的研究相对较少。

中国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的要求愈加强烈,让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人民大众熟悉和理解、掌握和应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在新时代应有的内涵。

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从客观实际产生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获得了证明的最正确最科学的真理。①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思想武器,对人民大众的精神生活和社会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十分重要。从理论上来讲,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通过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由抽象转化为具体,由晦涩转化为通俗,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理解和掌握,并能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生产、生活实践,使马克思主义与他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而这一过程的关键在于将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化。毛泽东对此十分重视,曾强调要“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 ②。他的《实践论》、《矛盾论》分别阐述了以实践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以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的唯物辩证法,奠定了党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通俗化的具体实践。20世纪30年代,艾思奇创作的《大众哲学》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与果林、果树、胡桃、相机等具体物质以及“无风不起浪”、“岳飞之死”、“谈虎色变”、“在劫者难逃”等通俗语句结合起来,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俗化的典范。

在扫盲识字的教材中,为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运用了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俗化的方法。例如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的内容,包括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人民群众的观点等,将晦涩难懂哲学理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文字表达出来,在潜移默化中传播和普及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上海劳工教育工作协会编辑的《工人课本》中,有通过对云、雨、雷、雪、风、雾等自然现象形成的科学介绍,批评了“雷公”、“报应”等错误的观点,普及了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③。徐勉一等编写的《识字课本(第五册)》中《梦》一文分析了日常生活中的“梦”的产生来源于生活中具体的实践和经历,《磷火》一文说明了夏日夜晚出现的浅蓝色火光是由“人和牲畜骨头里的磷接触空气后产生的”的原理,抨击了“鬼火”的迷信、错误认识,两者都很好的运用和普及了“物质决定意识”的马克思主义观点④。《哪里有天狗呢?》通过分析了“天狗吃月亮”实际上是出现了月蚀的科学常识,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观点的普及⑤,《北京市农民识字课本》中的《劳动创造了人》一文,通过将历史唯物主义与辨证唯物主义融入历史故事中,阐述了劳动和分工促进人类的进化、推动历史发展的哲学观点⑥。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编写的《工人社会主义教育课本》中通过“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简单词句,强调了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中的地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宣传和普及⑦。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相结合的过程,而在建国初期的扫盲教材中的很多内容既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简单化、通俗化的具体实践,又有效的普及了科学的理论和观点,使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的人民提高了文化知识水平,认识和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观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扫盲识字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基层群众中的普及和传播。

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再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其生命力的旺盛的生命力离不开大人民群众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也只有被群众理解和掌握,才具有进步和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在新时代背景下,意识形态的多元化更需要我们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机制,凸显其时代价值。

(一)确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指导思想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原则,必须全面、客观的认识马克思主义通俗化的内涵,防止认识的片面性和主观性。马克思主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发展的,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其内涵也在不断地随时代变化而变化,因此,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不能将马克思主义变成脱离实践的教条主义。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⑧,揭示了新时代中国主要矛盾的变化。在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立足于具体的国情,必须从实践角度出发,将马克思主义运用到新时代发展中,并从中发现可能存在的理论与实践对接问题,进而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大众化。

(二)确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方向

“大众化”不等于“庸俗化”。“大众化”有其科学的内涵,在内容方面要适合群众的接受能力和实际需求;在形式方面要通俗易懂、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即要深入群众、接近群众,但绝不是堕入庸俗。马克思主义从中国化到大众化,是一个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过程,是一个为指导中国人民更好的生产、生活的发展过程,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观点、群众和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过程。

党的十八大以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了党和国家的事业的历史性变革,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其“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⑨,充分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因此,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必须推行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确立其正确的、科学的发展方向。

注释:

①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②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9:323.

③上海劳工教育工作者协会编.工人课本(第4册)[M].劳动出版社,1949:21-23.

④徐勉一,曹茹萍等编.识字课本(第5册)[M].工人出版社,1951:30.

⑤徐勉一,曹茹萍等编.识字课本(第4册)[M].工人出版社,1950:9.

⑥北京市农民识字课本[M].北京出版社,1981:24

⑦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编.工人社会主义教育课本[M],辽宁人民出版社,1958:33.

⑧⑨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人民网,2017-10-27.

猜你喜欢

大众化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新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
《朗读者》: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大众化探索
浅谈新闻语言的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