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生态环境和宜居城市建设

2019-06-01张亚军

智富时代 2019年4期
关键词:宜居城市建成区绿地

张亚军

【摘 要】生态环境是北京宜居城市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借鉴世界宜居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经验,北京当前要推动雾霾综合治理,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积极推进绿色北京建设。

【关键词】宜居城市;生态环境

一、引言

2017年中科院发布《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显示,宜居性指数最高的城市为青岛、昆明、三亚、大连和威海,均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良好的空气质量。宜居指数最低的城市为南昌、太原、哈尔滨、广州和北京。在40个代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高水平的城市中,北京则因生态环境和交通便捷欠佳,排在倒数第一。报告还显示北京环境健康性指数最低,北京宜居性建设受困于生态环境问题,尤其是频繁的雾霾污染。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当前制约北京宜居城市建设的主要瓶颈。

二、北京市生态环境现状

生态环境是宜居城市建设的自然本底条件,世界宜居城市均具备优美的绿化建设、清洁的空气质量和干净的水资源等优良的生态环境。随着居民生活水平和居住需求的提高,生态环境在建设宜居城市过程中越来越重要。

(一)生态绿化

北京城市綠化空间分异明显。尽管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8.4%,但城内公园绿地空间分布不均和绿化空间服务质量一般,居民对该指标的感知相对较差。根据调查发现:北京城区绿化总量不多,总体发展不平衡,现存绿地比较分散,很少有成片成块的绿地,系统化程度相对较低,很难适应居民日常生活休闲的需要,也与现代化城市功能要求不匹配,同时现有的绿地规模达不到“绿色城市”的要求。在城市辖区范围内绿化程度各不相同,总体的布局也不尽合理:郊区绿化面积较大,而市中心区绿化面积较小。在人口稠密区域缺少公共绿化用地,植被覆盖率较低,要想新增绿地就需要拆迁其他的建筑,而位于外围地区的绿地绝大部分都没有发挥出其休闲娱乐和改善局部气候的作用。

(二)大气环境

从PM2.5浓度来看,2016年北京市全市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值为73微克/立方米,高于同期中国均值47微克/立方米和国家限值35微克/立方米,更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10微克/立方米,各区空气中PM2.5年平均浓度范围在60至89微克/立方米,均未达到国家标准。2016年北京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平均浓度值为92微克/立方米,高于同期中国均值82微克/立方米和国家标准50微克/立方米。2016年,北京市空气质量达标(优和良)天数为198天,达标天数比例为54.1%,远低于全国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4.2%,空气重污染(重度和严重污染)天数为39天,发生率为10.7%,在空气质量超标天中,以PM2.5、O3和PM10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分别占64.9%、31.9%和3.6%。北京空气质量不容乐观,空气质量成为现阶段制约北京生态环境宜人性的关键因素,雾霾也成为北京宜居城市的关键制约因素。

(三)水环境

北京水资源不足严重制约北京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2016年,北京年用水总量达38.8亿立方米,年均水资源总量只有35.1亿立方米,缺口达3.7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只有161.4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5,成为全国人均水资源最少的地区之一。北京城区亲水空间不足,虽有拒马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北运河水系、潮白河水系和蓟运河水系等五大水系,但水量很少,且城区水域面积较小,市民的亲水空间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

(四)声环境

2016年北京全市建成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4.3分贝,全市建成区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为69.3分贝,与全国均值54.0、66.8基本持平,但城市噪声污染改善程度不大,与2007年的全市建成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4.0,建成区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69.9基本没有变化,距离居民的理想预期仍有不小差距。

三、世界宜居城市的经验启示

(一)宜居城市定义

目前,学术界对宜居城市定义尚未形成统一说法,国外大多从适宜居住和生态可持续层面来定义,同时做出相关解释,国内学者从经济富裕、生态环境、生活便利、城市安全,文化娱乐和科技创新等方面进行定义。综合来说,宜居城市应满足人们对生活各方面的要求。

(二)世界宜居城市经验借鉴

人与自然和谐是建设宜居城市的基础,为宜居城市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本底条件。世界宜居城市建设均格外重视生态环境发展,不仅强调要具有舒适优美的自然环境,还注重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环境污染治理。

纽约重视自然环境的舒适宜人性。纽约市水域面积占到全市地理面积的1/3,公园和体育等游憩用地比例超过25%,优美的绿化和广阔的水域为纽约城市营造了舒适宜人的自然环境。并且还准备投资建设新的休闲设施和开放公园,为每个社区社区增加新绿化带和公共广场,在2030年实现步行10分钟即可达到公园的目标。墨尔本注重城市绿化和低碳发展。墨尔本城市绿化率达40%以上,共有400多个城市公园,并且政府联合居民共同实施降低水和能源使用计划,倡导公共交通出行方式,发展低碳交通,建设污染其他排放。新加坡彰显花园城市特色。新加坡绿化覆盖率超过50%,全国有大约10%的国土面积用于公园和保护区建设,并通过公园连道方式把所有公园绿地有效地串联起来,还采用立体绿地方式进行见缝插绿,有效提高了城市绿化水平。

四、北京市生态改善建议对策

基于北京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国内外经验,从非首都功能疏解,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一)推动雾霾综合治理

北京雾霾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是区域性污染气体排放。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国十大空气污染城市,有七大污染城市在河北,首善之区的北京已被雾霾城市扎堆包围。因此,要在区域内制定统一的大气排放、水污染排放标准,深化区域合作,淘汰污染严重的产业。二是汽车尾气排放,因此,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严格控制机动车增量,鼓励电动汽车代替传统能源汽车。

(二)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

环境健康是建设宜居城市的基础,没有舒适优美的环境,城市也就无法达到宜居标准。结合研究资料来看,北京当前环境健康问题制约宜居城市建设,因此,要从水、气、声等方面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努力解决生态环境对宜居城市建设所构成的威胁,特别是要尽快解决居民最为关心的雾霾空气污染问题。

具体措施:一是要低碳发展,提高产业、交通污染排放标准,明确城市新增产业限制和禁止目录,同时积极发展公共交通,限制私人交通发展,并提高机动车使用油品质和环保清洁装置,鼓励使用清洁能源。二是要完善市政设施,集中处理生活垃圾,并对受污染的河流进修复治理,节约用水同时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

(三)推进绿色北京建设

北京城市建成区绿化率、城市人均绿地面积和森林覆盖率均在逐年改善,但居民感知评价并没有明显提高,主要原因是公园绿地分布不均和服务水平不高。

具体措施:一是加速绿化建设,因地制宜,增加绿地游憩空间,通过腾退还绿、疏解建绿、见缝插绿等途径,增加公园绿地、小微绿地、活动广场,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游憩场所。二是根据常驻人口对城市公园进行合理布局,尽快实现建成区城市公园500米全覆盖。

五、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北京目前的生态环境现状,剖析内在原因,并从世界宜居城市建设角度,为北京提出改善生态环境状况的政策建议。对纽约、墨尔本和新加坡等世界宜居城市发展分析可以得出,舒适优美的生态环境是宜居城市的基础,北京应推动雾霾综合治理,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积极推进绿色北京建设。

【参考文献】

[1]张文忠等.和谐宜居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 科学出版社,2018

[2]张文忠等.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M] 科学出版社,2016

[3]何永.理解"生态城市"与"宜居城市"[J] 北京规划建设,2005(02):92-95

猜你喜欢

宜居城市建成区绿地
基于VBANUI夜间灯光调节指数的河南省城市扩张研究
近30年南宁市建成区时空扩张特征分析
可进入式绿地的养护与管理的研究
2013—2018年金普新区建成区空间形态扩张规律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基于Landsat的南通市建成区扩展研究
杭州市区春季绿地对PM2.5消减作用的研究
Три самых благоустроенных города Китая
--Циндао,Куньмин и Санья
宜居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形式选择标准
关于老年宜居城市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