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座”与“场”的文化看日本人的行为模式

2019-06-01应典

智富时代 2019年4期
关键词:集团社会文化

应典

【摘 要】本文以“座”与“场”这两个概念作为切入点,分析二者之间的共通点,并从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团、集团与集团三个层面,考察日本社会人的人际关系以及集团意识中体现的“座”与“场”的文化。

【关键词】座;场;社会;文化;日本人;集团

二战后,日本国内外相继涌现出了一系列的日本文化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美国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提出的耻感文化与罪感文化、日本学者中根千枝在《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中提出的“纵向社会”与“横向社会”,以及韩国学者李御宁在《日本人的缩小意识》中提出的“缩小意识”等。这些关键概念都是对日本社会与文化的特征的高度凝练的总结,如果能把握这些关键概念,就能对日本社会与文化拥有系统性的了解。其中,有一类不容忽视的、十分富有日本特色的文化,那就是“座”的文化。

一、“座”的文化

“座”一词在日语中本义指的是“座位”、“席位”,引申出来的意义可以指“集会或宴会等的气氛”。在日本传统的茶会或歌会等聚会中,主人与客人共同组成了“座”。这时,主、客双方需要共同协作,创造出相应的和谐氛围。在茶道中,就叫以主、客为中心设“座”,这时的“座”指的是主、客对坐的物理场所以及动作,同时它内含的意思中还指那是主、客一体的同感区。i 身处于“座”中,主、客双方除了要有恰如其分的言行表现之外,在精神上,主人需要满怀诚意地招待客人,而与此同时客人则要充满尊敬与感激之情地用茶,主、客双方需要共同协作以推动茶会的顺利进行。由此,就形成了日本独特的“座”的文化。

李御宁在《日本人的缩小意识》中也提到了“座”的文化,他将“座”定义为:在特定的情形下,人们遵守了独特的规则的言行与交流方式。“‘座是命运共同体的连接点”。ii也就是说,“座”就相当于一个社会的缩影, 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社会人的一种行为模式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模式。

由此可见,在“座”的文化中,突出表现的是一种以人为主体所创造出的无形的氛围。它反映的是一种整体的和谐,强调“座”的参与者之间放下身份等差别,实现真正的平等,达到自我与他人相融合的境地。因此,“座”文化折射出的是日本社会中人与人、人与集体之间独特的关系。

二、“场”的理论

提到“座”的文化,还有一個现代日本社会中不容忽视的概念,那就是“场”。日语中的“场”既指事物发生的场所,也指事物发生的状况或氛围。不难看出,“场”和“座”一样,既指实际存在的物理场所,也指一种无形的氛围,而“场”的文化也渗透到了日本人的社会生活中。

中根千枝在《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中同时提出了“场”与“资格”这两个概念,认为“场”是人们生活的空间;而“资格”指的是个人的“社会属性”。不同的社会在缔结集团时,对“场”和“资格”这两个因素的侧重也不同,由此,便有了“横向社会”与“纵向社会”之分。而日本社会正是由侧重于“场”的社会集团所构成的“纵向社会”。

中根千枝所提出的“场”指的是一种生活空间或社会集团的氛围,因此日本人对“场”的重视也反映出日本社会所特有的集团认知方式。此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还有日本心理学家河合隼雄的“场”的理论。河合隼雄认为“场”是个人之间缔结的整个关系体,“场”不能用言语表现,但它是特定的集团内每个成员都具有的一体感。因为“场”的存在,也就催化了日本人心中“内”与“外”的意识,同属一个“场”之内的人们在无意识中会自然而然地团结在一起。iii因此,“场”在无形之中影响着生活在“场”之中的每个日本人的行为模式。

三、日本社会中的“集团”与“个人”

由此可见,日本传统文化中的“座”的文化与现代日本社会中重要的“场”的概念,所体现出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模式与日本人的集团意识。中根千枝在《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中,从社会集团的角度出发,研究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团、集团与集团的关系,以此探究日本社会中潜在的“隐形结构”。下文也从这三个方面切入,讨论“座”与“场”的文化在日本社会的人际关系以及日本人的集团意识等方面的具体体现。

首先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分为两种。一种是个人与集团内部的个人之间的关系。集团内个人与个人的关系基本是和谐的,在一体感的驱使下很容易团结起来。另一种是个人与集团外的个人的关系。因为日本人心中强烈的“内”与“外”的意识,当对待“场”外的人时,他们常常显得冷漠而疏远。这主要体现为日本人的私人领域意识极强,倾向于隐藏私人的信息和情绪。中根千枝也在《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中指出,在这样的社会中被生产、教育出来的人,其人际关系的特点表现为强烈的地域性和直接接触性。

其次是个人与集团之间的关系。“集团主义”一直是研究日本社会的重要关键词之一,而日本社会“集团主义”区别于一般的集体主义的特别之处在于,虽然同样是个人利益服从于集体利益,但是个人与集体并不是对立的,集团中每个成员都拥有的一体感催化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信念,使他们心甘情愿地为集团奉献。从“座”的文化来看,一个“座”就相当于一个小集团,主客为了维持“座”的和谐氛围,其言语行为与交流方式都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而少有个人自由发挥的空间,由此可看出弱化个人意识以服从集团需求的倾向。而另一方面,在特定的“场”中,个人利益服从于集团利益的情况也司空见惯。

最后是集团与集团之间的关系。日本人强烈的集团意识与集团内部的一体感,所带来的是集团的封闭性与孤立性。“座”与“场”的文化强调的是集团内部的团结与秩序,从而使每一个集团成员具有一体感并在感情上完全融入集团。这在缩小集团内部成员之间的距离的同时,也拉大了其与外部集团或个人之间的距离。这也是日本人“内”与“外”的意识的显著体现。加藤周一也曾指出:一个成员被高度统合在其中的集团,对外肯定是闭锁的,必然对内与外的区别非常敏感。iv可以说,集团内部成员之间的高度一体感,催化了“内”与“外”的意识,从而导致了集团整体的闭锁与排外倾向。

四、结语

本文从“座”与“场”的概念切入,发现二者都同时具有物理场所和无形氛围的含义,进一步考察二者的文化中突出强调的集团内部的一体感等共通点,分析了其中体现的日本人的人际交往模式和集体意识等行为模式。具体来说,在个人与个人的交往层面,体现在集团内部的个人之间相处和谐,但在与集团外部的个人交流时,会给人留下冷漠疏远的印象。在个人与集团的关系层面,具有强烈的集团意识,有弱化个人意识的倾向。在集团与集团的关系层面则体现为特定集团内部拥有强烈的一体感,由此强化了其与外部集团或个人之间的割裂,从而导致集团具有封闭性与孤立性。由此可见,“座”与“场”的文化在无形之中影响着生活在“场”之中的每个日本人的行为模式。

注释:

i 李御宁著;张乃丽译.日本人的缩小意识[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1,p168

ii 李御宁著;张乃丽译.日本人的缩小意识[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1,p171

iii河合隼雄(1976),『母性社会日本の病理』,東京:中央公論社

iv加藤周一〔2004〕「日本文化のかくれた形」,岩波現代文庫,p44

【参考文献】

[1]李御宁著;张乃丽译.日本人的缩小意识[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

[2]中根千枝著;陈成译. 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3]加藤周一著;彭曦译. 日本文化中的时间与空间[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杨伟.日本文化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集团社会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多元化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难点及对策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