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建设的理性思考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启示

2019-06-01张博航

智富时代 2019年4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城市启示

张博航

【摘 要】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发展的新战略。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基础和理论渊源后,指出生态文明是一种全新的生态自然观,而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自然观的具体体现。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启示,进而在树立生态优先的观念、打造生态经济和建设生态城市三个方面构建了中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策略体系。

【关键词】生态文明;城市;启示;策略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明确提出要实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即“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此后,生态文明建设首次进入国家发展战略层面,成为中国新时期的国家发展新思路和新目标。与此同时,中国城镇化的进程正加速推动,城市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体,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由此可见,生态文明必将成为中国城市发展建设的总体指导和前进方向。那么,城市怎样在生态文明的指导下实现自身发展的一大飞跃便成为一个重大研究命题。于此,本文将首先分析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内涵,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对城市发展的重要启示,并據此提出了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策略,以及对中国城市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内涵

开展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首先了解生态文明的哲学内涵。因为只有熟悉了生态文明的思想源泉和哲学内涵后,才能够清楚发展的方向和重难点,具体施行时才能够有所取舍,进而取得明显成效。

文明一词具有较多的理解和内涵,但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文明应主要从社会形态方面来把握。马克思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形态或社会文明可以以人类实践活动的性质划分为三个阶段,自然是人的主人是第一阶段、人是自然的主人是第二阶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第三阶段[1]。由此,人类社会的文明形态可以分为逐渐进步和相互更替的三大类型,即前工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实践活动中能自觉地把自然生态环境效应纳入自己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高级文明形态,是对前工业文明、特别是工业文明的丢弃。蒸汽机的汽笛声将人类带入了工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在极短的时间里,创造出了比过去历史上的每个时代所创造财富的总和还要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但是,工业文明也让人类背上了沉重的锁链和负担,因为它的到来伴随着社会经济资本高增长,也伴随着自然生态资本的高消耗。这种高消耗已经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并把人类推到了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让人类面临着一次艰难的选择。于是,作为一种全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登上了历史舞台并决定着其他一切关系的地位和影响[2]。从《寂静的春天》的一声呐喊,到罗马俱乐部的探索和警告,再到《人类环境宣言》、《我们共同的未来》、《21世纪议程》等经典巨著的震撼问世,生态文明逐步成为解决人类目前所处的生存困境的一场全球性的思想和行动革命,进而把人类文明带入到一个新的高度。

总体上看,生态文明是人类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所取得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同时,生态文明给这种实践活动提出了一个硬性约束,即要在实践活动中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与可持续发展,还要实现人与人的统一和人与自然的统一,简言之,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生态文明的核心内容[3]。从这一角度出发,生态文明的哲学内涵即可将其看做一种全新的自然观,它的核心目的在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协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一种和谐关系,但是,想形成这种协调、和谐的关系并不是人类自发的,这是人类在面临一系列全球性、危机人类自身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时进行深度反思的结果。可以认为,生态文明就是人类从开发自然到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引发了大自然的报复和惩罚以及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在不得已而反思自己的行为后做出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有所为”即开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新方式。“有所为”和“有所不为”要求既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又要彻底转变发展思路和方式,坚决保护好人类唯一的地球家园,由此来构建人和自然关系的新阶段,也就是生态文明阶段。

处于近现代自然观中的社会,各方面的污染都很严重。工业污染不仅危害人类健康,更重要的是,它正在急速破坏我们的自然环境,我们的地球。地球所有的珍稀物种的数量在下降,自然奇观正在消失。这种自然观把人与自然的对立推向高峰,造成“人类生存困境”。最能体现这种困境的就是当前全球性的生态环境破坏和资源能源耗竭。从哲学的角度看,人类生存困境是人类的行为偏离甚至违背自然规律的结果,是人工自然和原生态的自然高度对立的必然结果。生态文明超越了机械论的工业文明,是工业文明的全新“升级版”,它从征服自然、掠夺自然的反哲理行为走向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哲学阶段并步入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强调,为了全人类的生存发展,人们必须实现尊重自然生态系统的责任,并实现人对自然的道德义务。在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下,人类发展再也不能建立在牺牲环境、掠夺自然、破坏生态的基础上!必须与自然建立协调、和谐的关系!生态文明根本要求在于,人类局部利益不能危害到人和自然构成统一整体的利益和价值[4]!总之,当前人类处于生存困境的根本解决方法是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并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不仅要适当开发利用自然,更重要的是要保护和建设自然,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价值观。

二、生态文明建设对中国城市规划发展的启示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面对生存困境后自我反思改正的结果,是人类文明的高级阶段。那么,对于现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哪些重要启示就成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理解和解决的问题。总体上,生态文明建设对中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

(一)人们应自我检讨并自发采取行动

理论上,如果人类经济社会系统需要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改造,那么城市应首先要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改造。以生态文明理念来发展建设城市,是人类开展生态文明的后对自身行为的自觉调整,是对城市病的宣战和彻底治理。它还集中体现了人类从反自然哲学走向生态文明的阶段,进而实现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目的。总之,以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理念对中国城市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它让人们重新思考和认识人和自然的关系,并为之采取正确的行动。

(二)从源头上解决“城市病”

建国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已经成为国家经济的主要承载地。但在规模庞大的人口和有限的资源环境的双重约束下,中国的城市化早已面临着比发达国家和多数发展中国家更加复杂的背景状况和社会经济转型压力[5],这种复杂背景和转型压力突出表现为中国城市日益严峻的“城市病”现象。城市病是城市在规模迅速扩大、人口产业高度集聚后而产生的城市功能失调、环境恶化等诸多城市问题的统称,这在中国突出表现为城市空气污染、水污染和交通拥堵。例如,北京从首都变为“首堵”、无锡因太湖蓝藻爆发而引起的水危机、PM2.5引发的空气严重污染问题等都是城市病的集中爆发。城市病带来的问题直接导致城市功能无法正常发挥和城市生存环境的恶化,更可怕的是,城市病实际是城市成为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之间相对立、冲突最明显、最激烈的地方,城市病是中国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制约和障碍。当前,中国城市的种种问题表明,不幸的是,我们重复了西方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因此,对于中国城市来说,用源于生态自然观的生态文明理念来指导城市发展建设,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和思想来促使城市發展的转型,对于中国城市在21世纪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三)转变城市发展方式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绝非一蹴而就,它是一项关于城市发展转型升级的复杂且艰巨的战略工程,是从根本上对城市系统进行改造和重构,生态文明建设涉及到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方方面面。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城市发展要彻底舍弃那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要把城市自然生态要素保护纳入城市发展框架,从根本上改变“以GDP论英雄”的传统政绩观。要依据生态学、经济学、环境学、规划学等理论优化城市系统的运转方式,提高城市系统的运转效率,由此实现在低消耗、低污染的基础上得到健康持续发展,最终实现生态文明所要求的城市人工自然和天然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中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策略

如果说中国在前工业文明时代领先世界,在工业文明时代先落伍后崛起,那么在生态文明方兴未艾的当今世界,中国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基于此,提出以下中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策略建议。

(一)树立生态优先的观念

生态体现的是一种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生态优先就是在“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新理念指导下[6],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位,进而建立起以生态建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生态优先所强调的正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性和先决性,在经济发展实践上必须坚持生态建设优先的时序原则。中国城市多年来的发展之路是建立在最大的自然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的基础上的,因此,从现在起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之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说,中国城市走生态优先的道路就要求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要优先于经济与技术的合理性,它包括了生态规律优先、自然资本优先和生态效益优先三个基本原则。具体的,生态规律优先是指生态规律具有优先于经济社会规律的基础性、前提性地位,人类的发展必须遵循生态系统的规律,否则必然遭受自然的报复,这一点已经得到人类发展历史的证明。自然资本优先即自然资本同样具有基础性、前提性地位,它的保值增值从根本上决定着其他资本如人造资本的保值增值。生态效益优先是指当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发生无法调节的根本性矛盾冲突时,必须保护更为根本和长远的生态效益。

(二)打造生态经济

生态建设优先要求打造生态经济。生态经济有别于传统的经济学和生态学,但也不是二者的简单相加,它是研究生态、经济和社会复合系统运动规律的科学。生态经济要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并依据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生态技术的支持下,合理开发和持续、高效、循环利用各种资源和能量,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互促进,形成互进互赢的局面,从而建立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简言之,生态经济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类经济系统和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三)建设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也是发展生态经济的自然延伸。生态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系统,它可以高效利用资源能源,实现“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的发展目标。建设生态城市,应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加强和完善城市生态规划。“先规划、后建设”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发展建设的基本模式,规划是城市发展建设的龙头和总体指导方针,建设生态城市必须有一个科学可行的生态规划。其次,要建立一个严密的城市环境保护系统。针对目前中国城市的各种环境污染问题,例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需尽快建立一个更加完善、高效的环境保护系统。这个系统要由环境监测、环境污染处理、环境管理执法组成,要能够快速发现、处理各种环境污染问题,要落实环境监管责任,建立城市环境污染责任追究制和全过程行政问责制,从而把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人类文明正处于的高级阶段,生态文明在本质上体现了一种人和自然的全新关系,是一种生态自然观,生态文明建设则是生态自然观的具体体现。对于快速发展但又深受“城市病”的中国城市来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价值。当前“五位一体”的国家建设总体布局为中国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和转型发展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这就需要城市发展抓住机遇,通过尽快转变发展理念,树立生态优先的观念,打造生态经济,建设生态城市,从而有序构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模式和体系,由此为实现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龚静源,黄娟. 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视野中的生态文明论析[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3):21-24.

[2]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3]许俊达, 何峻.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启迪[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3): 16-23.

[4]陈勇. 生态城市理念解析[J]. 城市发展研究, 2001(1): 15-19.

[5]顾朝林. 科学发展观与城市科学学科体系建设[J]. 规划师, 2005(2): 5-7.

[6]沈满洪.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从“两山”重要思想到生态文明思想体系[J]. 治理研究, 2018(2): 5-13.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城市启示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