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足迹检验在侦查、审判中的作用

2019-06-01王道宇

智富时代 2019年4期
关键词:刑事侦查审判证据

王道宇

【摘 要】足迹是犯罪分子在作案过程中遗留在承受客体上,并且能反映赤足或穿鞋袜的结构形态和人体行走动力的痕迹。随着犯罪形式的变化,足迹检验认定在刑事侦查、审判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揭露犯罪、查明案件、串并案件和审判定案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通过赤足足迹的检验鉴定可以直接认定人身。

【关键词】足迹检验;刑事侦查;审判;证据

一、足迹检验在侦查、审判中发挥作用的科学依据

(一)足迹的特定性

足迹所表现出来的无论是形象特征还是步法特征都具有一定的特定性。所谓形象特征就是单个足迹所反映的赤脚、鞋或袜外表结构特征;所谓足迹的步法特征就是单个或成趟足迹,它能反映人的行走习惯规律的特征,而这些特征是经过长期练习和反复实践形成并固定下来的,由于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职业、步行姿势等各种因素的不同,每个人所反映出的步伐特征也不一样。通过对足迹的分析鉴定,可以判断人的身高、年龄、体重、走路姿势等,还可以分析遗留的时间、作案人逃跑的方向等,在条件较好时,通过足迹循迹追踪,或将足迹作为警犬嗅源,直接抓获或认定犯罪嫌疑人。

(二)足迹的相对稳定性

足、鞋、袜的结构形态以及行走运动形态并非一成不变,他们都有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但在长期的变化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本身所特有的基本性质。

(三)足迹的反应性

足迹不仅仅能反映赤足、鞋袜的结构形态,还能反映他们的运动形态,足迹的反映性为足迹分析和足迹鉴定提供了物质基础。有研究表明,提取到一个人的8个足印,通过一系列分析,就可以获得其身高、性别、体重等数据,准确性与指纹鉴定相当。

(四)足迹的连续性

足迹的连续性能反映足的运动形态,可以被用于分析犯罪嫌疑人的进行犯罪活动的过程以及足迹追踪。

二、足迹检验在侦查、审判过程中的作用

(一)澄清事实,判明案件性质

在刑事案件的侦查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所发生的事件是否构成犯罪,是否需要立案侦查。例如发生一起命案,应该弄清是自杀、他杀或意外事件,通过现场遗留的足迹痕迹的鉴定,可以判断是属于死者的还是第三人的,或者现场有几个人等等,如果现场有除了死者足迹之外的其他的足迹,这就为我们判断他杀的可能性提供有力证据。同时,利用现场足迹可以分析作案时间、作案人数、作案过程等,为判明案情提供材料。

(二)提供侦查线索,缩小侦查范围

刑事案件发生后,在确定案件性质的基础上,明确侦查的方向和范围,这是侦破工作的重要环节。如果此时案件性质定位不准,偵查的方向和范围就难以确定,就会给侦查工作带来障碍,甚至会走弯路。虽然根据现场的客观反映和群众及被害人的反映可以提供依据,但是犯罪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尤为重要。

(三)利用足迹物证及规律特点串并案

运用现场痕迹物证及其规律特点,主要是罪犯在大脑思维支配下的实施犯罪过程中,所引起的一切事物变异的总和,这种变异包括罪犯在现场上遗留的形象痕迹;鞋印动力定型痕迹;罪犯作案的时间、空间、部位、目标和侵害对象等规律和罪犯的体貌、语言以及各类遗留物特征等。在案件侦查中。

(四)证实犯罪,提供证据

重证据,不轻信口供,是刑侦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现场痕迹物证在证实犯罪方面的证据作用却是不能忽视的。如果现场提取的足迹与犯罪嫌疑人认定同一就可以作为有力证据揭露证实犯罪。“在审判过程中,被告会说谎,证人会说谎,辩护律师和检察官会说谎,甚至法官也会说谎,唯有物证不会说谎。

三、正确合理地使用足迹的检验鉴定结论

足迹检验技术是同刑事犯罪斗争的重要手段之一, 可以为侦查破案提供准确、可靠的线索和科学的依据。足迹的检验鉴定结论是一种独立的证据形式。是鉴定人依据同一认定理论, 运用痕迹学的检验方法, 对现场足迹与嫌疑人的足迹样本进行观察、测量、比对根据其特征认定或否定结论。这一结论是客观的、科学的。但也不能把足迹的鉴定结论绝对化, 排除其他证据, 只有把鉴定结论摆在适当的位置, 与其他证据相互呼应, 才是科学的态度。

四、总结

综上所述, 足迹的检验鉴定结论已经成为公安司法机查明案件事实、确定案件性质、判断法律责任的重要依据,也是审查判断其他证据的重要手段。因此, 在足迹的检验鉴定过程中要严格遵循鉴定程序, 坚持检验工作的客观真实, 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对犯罪痕迹进行勘查、检验和鉴定; 要本着对工作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 快速、全面、有效地发现、提取各种痕迹, 认真细致的检验, 切实可靠的作出结论, 以求准确、及时的打击犯罪, 保护人民。

【参考文献】

[1]史力民.足迹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2]樊崇义.证据学[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

[3]徐立根.物证技术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4]刑事科学技术研究论丛编委会.刑事科学技术研究论丛[C].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5]李冬云,王炳成.痕迹检验技术[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刑事侦查审判证据
对于家庭暴力应当如何搜集证据
刑事诉讼法修改施行对公安刑事侦查工作的要求及对策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七十年前那场文明的审判
“大禹治水”有了新证据
消失中的审判
手上的证据
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