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实证检验及其启示

2019-06-01曾伟婷

智富时代 2019年4期
关键词:虚拟经济格兰杰因果检验实体经济

曾伟婷

【摘 要】目前学者们对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的观点大都相同,且停留在理论层面——虚拟经济适当发展时能和实体经济相得益彰,虚拟经济过度发展则会对实体经济构成负面影响。如今虚拟经济发展迅猛,逐渐呈现挤占实体经济的趋势,实证分析能为我国协调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提供更有说服力的借鉴。本文基于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格兰杰检验,尝试验证美国1950年-2015年间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是否符合上述理论观点,结果发现,在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美国1950-1980年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互为格兰杰因果,1981-2015年两者已经背离。

【关键词】实体经济;虚拟经济;格兰杰因果检验;服务经济

一、引言

要分析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必须先确定它们的内涵。虽然研究实体经济、虚拟经济的文章很多,但目前每个学者的对于这两者的定义都大不相同。在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多位学者对实体经济、虚拟经济的认识之后,作者对已有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深入阐释;有个别意见认为08年金融危机爆发是由于某些发达国家的服务经济过度发展,而制造业的产值占GDP比重过低。此观点混淆了服务经济与虚拟经济的概念,服务经济中的一般服务业并不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因素。若混淆服务经济与虚拟经济、则可能会导致类似“遏制一般服务业”等的错误结论。由此可见,明确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内涵和关系,对制定准确有效的控制虚拟经济、预防金融危机的政策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协调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均衡发展。

根据大多数学者的理论,虚拟经济适当发展时能和实体经济互相促进,虚拟经济过度发展则会使实体经济萎缩。在论证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时,本文利用美国1950-2015年S&P500指数和gdp总值减去金融和房地产行业增加值所得的差验证美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将1950-2015年分成1950-1980年和1981-2015年两个阶段,利用格兰杰因果模型检验两个阶段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是否有所不同以此来验证大多数学者们的理论观点;最后,针对本文得出的结论以及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对于发展实体经济和规范虚拟经济的建议,以及对本文的创新之处和不足进行了总结。

二、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内涵

(一)虚拟经济

(1)马克思的虚拟经济理论

虚拟经济概念最初是由马克思提出的。他关于虚拟经济的主要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生息资本和信用制度是虚拟资本产生的源泉。银行将空闲资本借给客户,客户获得货币的使用权,但银行仍保留货币的所有权,银行从客户手中获取利息。银行在没有经历物资生产资料“投入—产出”这一过程的情况下,就获得了多于本金的资本,因此属于“虚拟资本”。

虚拟资本本身不具有价值,但却能够增值,即能够产生剩余价值。由于虚拟资本不包含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根据劳动价值论,虚拟资本便不具有价值。

虚拟资本具有二重性,资本和商品属性。当持有证券并获得收入时属于资本;当有价证券在交易市场上被买卖时,体现的是有价证券的商品属性。

(2)虚拟经济的内涵

当代对于虚拟经济的主要解释有:成思危(2003)认为虚拟经济是指与虚拟资本以金融活动为基础的经济活动,资金不经过物质生产资料的“投入—产出”这一过程就可以取得盈利;刘骏民(2003)认为虚拟经济是以资本化定价行为作为根基的价格系统,主要特征是内生的波动性;王爱俭(2008)认为虚拟经济是预计的未来价格系统在当下的反映;金融界则认为虚拟经济其实就是金融活动。

本文认为,上述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虚拟经济是以资本增值、投机牟利为目的,不涉及生产要素投入产出过程的虚拟资本的循环运动。此外,本文将马克思的基本观点与上述现代学者的观点相比较,提出以下观点:

虚拟经济不局限于金融领域。本文认为非金融产品的投机活动如常见的房地产投机、茅台投机活动(除去制造业价值的部分)等也属于虚拟经济,因为这类投机活动是以资本增值为目的,且除去制造业价值之后的价值的形成并没有经过生产要素投入—产出的过程,再者,这类投资活动满足关于虚拟经济被普遍接受的特点——流动性、不确定性、高风险性、高投机性。

虚拟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未必分立。在进行像房地产、古董等非金融产品的交易时,并不能像有价证券一样实现两权分离。在分离的情况下,虚拟资本产生的剩余价值来源于虚拟资本所有者借出虚拟资本而获得的利息;在不分离的情况下,虚拟资本产生的剩余价值是由投机者对虚拟资本的心理预期决定的,当投资者预期投资虚拟资本的获益会比投资其他资产的收益高时,市场上对虚拟资本的投资需求就会增加,根据供求关系理论,虚拟资本的价格就会上升,反之下降。

(二)实体经济的内涵

目前学界对于实体经济的定义有以下三种观点:①吴秀生、林左鸣(2006)认为所有实物生产活动属于实体经济,非实物生产活动都是虚拟经济。②金碚(2012)认为第三产业包括一般服务业、工业化服务业和金融业,广义实体经济涵盖了除金融服务业外的所用行业。③在第②种观点的基础上,认为金融業、房地产业(除去制造业价值的)属于虚拟经济,除此之外,所有经济活动都属于实体经济。

本文认为:虚拟经济不仅包括金融业和房地产业,还包括其他非金融产品的投机活动。虽然其他非金融产品的投机活动带来的产部分值相比起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很微小,但符合虚拟经济的本质特征——投机性、高风险性、高流动性、强烈不确定性,故不能其他非金融产品的投机活动带来的产值被忽视。从此观点出发,任何物质产品及服务,一旦成为投机炒作的对象,其价格超出实际价值的部分,就应该归于虚拟经济的范畴。

综上,虚拟经济是以资本增值、投机牟利为目的,不涉及生产要素投入产出过程的虚拟资本的循环运动,主要以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为代表,但也包括其他非金融产品的投机活动。除虚拟经济以外,所有经济活动都属于实体经济。

三、明确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内涵的重要性

08年金融危机以后,有个别意见认为: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是某些发达国家的服务经济过度发展,而制造业发展不足。本文认为此观点混淆了虚拟经济与服务经济的概念:服务经济中的虚拟经济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原因,服务经济中除去虚拟经济之后剩余的部分(即一般服务业)属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并不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原因。本文尝试用表1证明此观点。

从表1得知,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的总就业人数锐减约620万,就业率下降了4.3%全国三大产业就业率都有所下降,其中第一产业下降了0.8%,第二产业下降了13.1%,其中制造业下降了11.7%,另外,第三产业下降了2.8%,其中在第三产业中只有房地产和租赁业、信息业、交通运输与仓储行业就业率下降的幅度明显超过全国总下降幅度(4.3%)。第三产业中文化、教育和娱乐业以及其他服务业就业率下降的幅度均不超过2.9%,另外,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以及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行业的就业率更是不降反升。由此可见,服务经济中的一般服务业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以及吸纳就业的能力相对较强。

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由于两房公司引起的次贷危机,次贷危机是虚拟经济的范畴,与一般服务业无关。服务经济由虚拟经济和一般服务业组成,因为一般服务业中不存在投机炒作的成分,故一般服务业属于实体经济的范畴。一般服务业能够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尤其是低文化素质的劳动力,有助于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倘若将服务经济和虚拟经济混为一谈,则可能导致在遏制虚拟经济的同时也限制了一般服务业的发展。

四、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关系的计量分析

目前大部分学者如刘骏民(2003)、丁肇勇(2003)、贾怀勤(2010)都认为当虚拟经济适度发展时,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能够双向促进;而当虚拟经济过度发展时,则会挤出原本该投资于实体经济的资本,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同时虚拟经济本身也因为不合理的膨胀而更不稳定。但大部分文章都是以理论形式提出此观点,很少涉及实证论证。而涉及实证分析的文章都只分析了两者的稳定性或者只分析了它们的背离性。

目前缺乏能够使用相同的经济指标同时证明“当虚拟经济适当发展时,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两者能够双向促进;而当虚拟经济过度发展时,则会对实体经济造成不良影响。”的实证分析,故本文尝试用美国标准普尔指数(s&p500)衡量虚拟经济,用美国GDP总值减去金融和房地产行业产值的所得的差衡量差实体经济,利用相同的指标检验美国1950年-1980年和1981年-2015年两段时期s&p500指数和GDP总值减去金融和房地产行业产值的所得的差之间的关系是否发生变化。由于目前没有经济指标可以衡量第三产业中哪些行业的产值包含投机牟利成分,故不能从数学意义上完全区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所以本文尝试采用第③个观点衡量实体经济,用S&P500指数衡量虚拟经济。

(1)时间序列的单位根检验

由于所采用的数据是时间序列,如果直接对不平稳的时间序列进行建模可能导致伪回归后果,故必须先通过单位根检验确定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2-1):

(2)协整检验

由(1)得LN(S&P500) ~ I(1), LN(industry) ~ I(1), 即原序列不平稳,差分序列是平稳的。故需要分析LN(S&P500)、LN(industry)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即协整关系。做法如下:对1950-- 2015年的数据进行OLS回归,检验其残差序列是否平稳。结果如下:

表3 1950-2015残差序列检验结果

*MacKinnon (1996) one-sided p-values.

从表3可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表3的t检验统计量为-1.974708,小于相应临界值-1.952473,从而拒绝原假设,表明残差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说明LN(S&P500)、LN(industry)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3)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由(2)得知1950年-2015年的LN(S&P500)、LN(industry)之间均存在协整关系,因此可以将上述数据分为1950-1980和1980-2015两段时期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如下:

表4-1 1950-1980 LN(S&P500)、LN(industry)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

表4-2 1981-2015 LN(S&P500)、LN(industry)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

由上表可知,在1950-1980年期间,两个原假设的P值均小于显著性水平5%,故拒绝原假设,认为LN(S&P500)与LN(industry)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即在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从本文的分析结果来看上来看,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相互影响。

在1981-2015年期间,原假设“LNINDUSTRY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SP500”的P值小于5%,则拒绝原假设,认为LN(industry)是LN(S&P500)的格兰杰原因; 原假設“LNSP500 does not Granger Cause LNINDUSTRY”的P值远大于5%,则接受原假设,认为LN(S&P500)不是LN(industry)的格兰杰原因。即在1981-2015年期间,在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从本文的分析结果来看上来看,实体经济仍影响虚拟经济,但虚拟经济已经不影响实体经济了。

从以上实证分析得出:在美国发展虚拟经济的前期,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双向影响的,而到了后期美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却发生了背离。由此可知,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存在一个拐点:当虚拟经济的发展程度还未到达拐点之前,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两者可以双向影响;当虚拟经济的发展程度超过了拐点,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就会背离,不稳定性也会增强。本次实证分析的结果与普遍理论观点相吻合。

五、结论及对协调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建议

(1)区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依据为是否以投机获利为目的且不涉及物质资料投入产出,但目前并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可以表明虚拟经济创造的产值和实体经济创造的产值具体是多少,建立准确的统计指标以便从数学意义上完全区分开实体经济及虚拟经济是未来亟待解决的问题,未能尝试建立此统计指标是本文的不足之处。

(2)本文最突出的创新之处是使用相同的经济指标、通过定量分析印证了普遍学者的理论观点:“虚拟经济适度发展时能和实体经济相辅相成,虚拟经济过度发展则会使实体经济萎缩”,为遏制虚拟经济过度发展、重视实体经济提供了更有说服力的依据。

(3)政府应完善虚拟经济市场监管制度、防止虚拟经济过热而占用了本应投资在实体经济领域的资本。我国虚拟经济领域目前最突出的問题时房地产投机过热,许多工业企业为了“赚快钱”不顾主业,将大量资金投入到房地产行业,对日常运营形成不良影响。许多三四线城市或者“卫星城”不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及其他资源条件,但房价却高达每平方米两万元,一旦这些城市的房价下跌,我国经济就可能遭遇危机。政府需要制定相应政策将社会闲置资金吸引至实物经济领域,如为制造业企业免除地租或提供地租补贴、提供先进生产设备补贴等。

(4)一般服务业隶属于实体经济,一般服务业的创新和发展有助于延长农业、制造业的价值链,从而达成第一第二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一般服务业还能吸纳大量低文化素质的劳动人口,缓解结构性失业问题。一般服务业不具备投机性、风险性,故不会产生由于一般服务业发展而导致金融危机的现象;我们必须严格区分一般服务业、虚拟经济、服务经济这三个概念。

【参考文献】

[1]EUGENE F. FAMA. Stock Returns, Expected Returns, and Real Activity [J]. The Journal of Finance,1990,45(4):1089-1108.

[2]刘晓欣,宋立义,梁志杰. 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及关系研究述评[A] 现代财经,2016(7): 3-17

[3]贾怀勤. 发展服务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之思考[J] 国际贸易,2012(6):58-60

[4]周振华. 服务经济的内涵、特征及其发展趋势[A] 科学发展,2010(7):3-14

[5]庞仙君. 从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再论美国金融危机的实质与根源[A] 商业经济研究,2011(12):8-9

[6]张晓朴,朱太辉.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反思[A] 国际金融研究,2014(3):43-54

[7] Yuliya Demyanyk, Otto Van Hemert. Understanding the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R] SSRN paper,August 19. 2008.

[8]刘洋.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背离对现代金融危机的影响研究[A] 经济问题,2015(1):23-26

[9]宋加山,邓金堂,黄亭.美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背离研究[A] 科技进步与策,2015(15):49-53

[10]丁肇勇. 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A] 经济纵横,2003(2):26-29

[11]王爱俭. 关于虚拟经济几个重要问题的再讨论[A] 现代财经,2008(2):3-6

[12]吴秀生,林秀鸣. 以广义虚拟经济的视角定位“新”经济[A] 经济体制改革,2006(2):12-16

[13]刘骏明. 虚拟经济的理论框架及其命题[A]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2):34-40

猜你喜欢

虚拟经济格兰杰因果检验实体经济
浅析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关系
我认为中国“虚拟经济”过火了(当事者说)
河南省入境旅游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浅谈我国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