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系统化探讨

2019-06-01谢静

智富时代 2019年4期
关键词:公司治理市场企业

谢静

【摘 要】如果仅仅依靠更加节约成本的组织方式并不能完全支撑企业的产生,企业需要在进行市场交易的过程中不断的创造出新的财富。必须要针对企业的契约形成、契约履行以及契约管理进行明确的区分,在此基础上才能深入研究出企业系统化治理和管理的基本理由。通过对公司治理以及公司管理进行深入比较,站在战略管理的高度,逐步构建起了公司治理和管理的系统化模型。

【关键词】企业;市场;公司治理;公司管理

公司治理主要是针对企业整体运作笔记本网络框架,而公司管理则是按照既定的治理框架对企业发展目标进行合理把握。通过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都能为企业创造出巨大财富。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在不同层次上都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公司治理模式主要是针对公司各个利益主体之间权责划分进行考察,以此来决定采取合理措施进行企业利益主体之间的制衡,公司治理是企业创造财富的基本保障。公司管理则是在提前制定的治理框架下,为了实现公司目标,企业管理者具体采取的行动,公司管理是企业创造财富的原动力。而公司战略管理层次则是二者的连接点。

一、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匹配性

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制度主要经历了业主制、合伙制和股份制三个阶段,其相应的公司治理模式和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变化,为了充分地反映变迁过程中两者间的相互关系。

(一)业主制企业

业主制企业一般生产经营规模较小,技术分工简单,主要是由个体自然人自主经营。在业主制占主导地位的时期,市场机制一般是自发地发挥作用,政府扮演的仅是“守夜人”的角色。业主是企业非人力资本的惟一持有者,拥有包括剩余索取权、剩余控制权以及经营管理等企业的全部重大权力。可以避免企业决策层的偷懒和搭便车行为,业主可以对雇员进行过程和结果的直接监控,两者间的信息不对称情况可以较好地解决。业主的责、权、利无疑具有高效的一致性,就其针对小规模的企业来说,是有效率的。但是,自然人本位和无限责任使业主制企业的经营寿命受到极大的限制。在组织结构上,一般只有业主和员工两个层次,由业主直接指挥生产、组织销售,并对员工进行直接监督、确定报酬和解聘。

(二)合伙制企业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多个自然人进行共同投资、共同经营管理、实现利益风险共担的一种企业制度,它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个体自然人无法承担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资金成本、无法承担企业经营风险,作为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合伙制并没有占据企业发展的主导地位,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企业治理市场机制以及实际的管理模式与企业组织之间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合伙制主要是通过多个合伙人对企业经营进行共同决策,并实现企业利益、企业运营风险共同承担,而几个合伙人之间不存在无限的连带责任。如果合伙人之间存在偷懒或者大篷车等现象,合伙人的数目不宜过多,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扩大吸收资本的容量,而且合伙人拥有的投资不能自由地转让或出售,其无限连带责任以及自然人本位仍然没有摆脱业主制企业的局限。从根本上讲,合伙制只能说是企业治理方式的改进而非创新。

(三)股份制企业

合伙制企业仅仅是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企业对资本需求的来源,但上述缺陷使其同业主制一样无法满足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在现代市场体制下,政府放弃了让市场自由放任的政策,有意识改变某些市场运行参数,进而影响企业的治理模式、经营决策。股份制企业的治理结构主要体现在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以总经理为代表的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股東的分散化,使股东难以直接经营企业。经历了控股型、职能型、事业部型及混合型,实现了企业内部管理层级制的制度创新;在具体管理措施上,从纵向和横向上划分为多个专项职能,从而形成一个相互交叉,相辅相成的网络。

二、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的系统化模型

企业最本质的目的就是为了创造财富而建立的一种机制,而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是该机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治理和管理的有效结合共同构成了整个企业的系统对。对于现代企业来说,通常情况下都会有股东或者利益相关者来共同组成治理结构,通过选举产生董事会,并通过董事会来为企业运营聘请总经理或高层管理人员,通过这种模式充分体现出了各个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对等关系。这种治理结构下通常都会存在全部代理人之争,董事会选举规则及程序,外部董事,并且实现两种职位的统一,企业的董事、监事以及高层管理者按照不同的持股比例来获取相应的报酬。

具体的市场治理机制包括:权益市场、借贷市场、经理市场、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构成公司治理机制的各种手段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作为公司治理中的各利益行为主体的来源,是紧密与各市场环境相关联的,市场环境的健全与否将直接影响公司治理的模式。与市场相对应的,就是政府行为在公司治理模式选择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由于经济发展模式上的不同,各国政府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存在巨大的差异。政府利用其掌握的经济计划、产业政策、财政金融等手段直接或间接干预企业的治理模式选择。公司治理模式和公司治理结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后者指的是在公司内部确定各相关利益主体间关系和地位的法律构架,而不包括市场等因素,它只是前者的一个构成部分。公司治理结构与治理的市场机制共同构成完整的公司治理模式。

公司管理模式主要涵盖战略管理、中层管理及作业管理,由于管理所涉及的面太广,以及考虑到与公司治理紧密联系的主要是战略管理,所以我们着重从战略的角度,分析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一般包括两个部分:战略规划和战略实施。战略管理的目的在于达成企业系统的目标,它是以整个企业为基本面展开的,是为整个企业服务的。战略管理的功能是由治理结构中的董事会和总经理等高层管理人员共同完成的。

由此可见,治理结构的各个层次完全融入到整个战略管理的全过程,治理与管理在战略层次的相互影响主要体现在:(1)治理主体构成方式以及具体选择对整个战略导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2)治理主体的具体安排对战略主体的动力形成巨大影响。如果治理主体与战略主体出现不一致的现象,战略主体就很可能会为了获取自身利益而出现实施偏离治理主体的战略选择。(3)按照与环境的关系可以将战略具体分为外向交易型以及内向管理型两种。从国外向交易型战略可以实现对企业局部治理结构的调整,而通过内向管理型战略能够为职业发展提供基本保障。(4)治理结构作为一种组织结构形式构成了企业整个管理决策层。(5)从系统的角度来看治理和管理的关系,治理为企业管理提供了基本的运行框架,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在日积月累的管理活动中能够逐步形成对治理的调整。

【参考文献】

[1]黄萍.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的影响[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08):109-111.

[2]李建红,周婷媛.公司治理、内部审计质量与企业成长性[J].财会通讯,2019(09):20-24.

猜你喜欢

公司治理市场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公司治理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手机报面临的发展困境及纾解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