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状况及对生态农业补偿机制的探究

2019-06-01康智南孔颜俊许寒晓于佳钰刘晓民

智富时代 2019年4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

康智南 孔颜俊 许寒晓 于佳钰 刘晓民

【摘 要】生态循环农业作为环境友好型农业在将来势必得到广泛推崇,这也是支持乡村振兴、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但生态循环农业始终面临着周期长、成本高、技术薄、生产粗放、销售难、标准缺、信誉差等制约因素,而生态农业的补偿机制本身也存在制度落后、管理不明确、补偿方式单一等问题。因此,因地制宜的完善生态农业补偿机制是促进生态农业进一步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生态循环农业;生态农业补偿机制;现代农业

一、山东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必要性

十九大做出了实施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决策,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业应该被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发展高质量农业,进一步推进生态循环农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山东省作为农业大省,出台了《关于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若干措施》,建设出一大批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生态友好型农业有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但同时也需要较高的生产成本、生产技术以及经营管理水平。因此,发展相应的生态农业补偿机制尤为重要,这对解决当前山东省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制约因素及推动发展可持续发展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二、山东省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

(一)山东省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

山东以平原、丘陵为主,东部地区沿海,各地因地制宜地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通过分析山东省临沂市、潍坊市以及东营市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有助于构建适应当地的生态农业补偿机制。

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靠近黄海、长三角经济圈与环渤海经济圈,区位条件优越。2015年临沂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临沂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指出做好生态农业的发展。2017年临沂创建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市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市级优质农产品基地等,成效显著。2018年临沂市生态农业迎来新突破,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膜回收利用、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均取得显著成效。

山东省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四季分明,雨热同期,非常适宜农业发展。作为山东重要农产品产地,潍坊不仅利用了山东最先进农业技术,还不断创新模式制度,并于2018年10月开始建设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加强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标准建设。

就农业体系化构建方面而言,潍坊的农业体系构建取得了一定成果。新建立的潍坊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中包括了中国食品谷和潍坊综合保税区北区两个部分。建设重心在于推进农业科技研发,大力发展高端农业与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形成研究实践的快速应用平台。但在实际操作中无法有效利用农产品,缺乏对主要农产品以外的作物的处理及转换,循环农业的发展及应用在潍坊市还有较大市场空间。

山东省东营市位于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处于环渤海经济区与黄河经济带的交汇点,地理环境优越。发展循环农业对东营市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也为黄河三角洲的现代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先例。

2011年8月,科学技术部和山东省政府签署了《共建黄河三角洲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协议》,东营市率先对创新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积极搭建功能性支撑平台与特色产业体系。2012年,绿色种植、生态养殖规模效益不断扩大,构建起大规模的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与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2013年,东营市现代农业发展加快进程,注重提质增效,重点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围绕渔、牧、林、蔬、花及休闲观光农业六大主导产业,建设了一批高标准生产基地。

(二)山东省循环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是农业产业结构仍较薄弱。山东省特色产业虽因发展较早而初具规模,但生产集约化、高新化程度较低。其次,市场上农产品产业链条短、链条之间融合度低,如生猪、渔业等产业仍以养殖为主,渗透到加工、物流等产业发展力度不够。此外,农产品本身附加值低,相对工业品来说缺乏竞争力。粮食作物缺乏适宜精深加工的优质、专用品种,且精深加工能力较弱。

二是山东省农业机械条件较为成熟,但已不适应生态循环农业需求。在高标准农业建设任务下,山东省农业高效节水设施配套尚不完善。此外,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还不健全,关注点需要从提升农业产量转向土地利用、清洁能源、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重大技术与生态问题。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的政策环境下,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等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三是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仍存在一些障碍。山东省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转型过渡阶段,要求迫切地改变生产方式,同时面临一系列新环境新问题,必须建立与之适应的生产关系。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发展的资源要素配置体系仍不完善,尤其是在农业科技投融资服务、产学研协同创新、未利用地开发等体制和机制方面创新力不强,不利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型,减缓了健康生态发展循环农业的进程。

三、探讨构建完善的生态农业补偿机制

当前,我国在生态补偿机制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在错综复杂的生态农业发展问题面前,生态农业补偿机制尚且不完善,还存在着管理不明确,制度设置落后,补偿方式单一等普遍的问题。因此,积极探索构建更为成熟和完善的生态农业补偿机制具有重大意义。

一是建立多元化补偿方式。目前,我国以政府转移支付为主要的生态农业补偿方式,资金渠道来源单一使得生态农业补偿难以正常进行。同样,山东省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缺乏技术补偿和经营服务补偿制约了生态农业的进一步发展。首先,对生态农业经营者进行无偿技术培训,素质培养,技能指导,鼓励生产者在农业活动中不断创新,提高生态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智能化水平。此外,生态农业产品常常因为价格较高而难以销售,如此一来,缺乏相应的价差补贴使得此类产品难以形成较高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建立多元化的农业补偿方式是完善生态农业补偿机制的重要保障。

二是加强生态补偿制度建设,明确补偿权责。《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2016年)指出,当前负责我国生态农业补偿的部门数量较多,部门之间的管理较为分散化,难以制定较为统一的生态农业补偿政策措施。此外,根据《山东省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生态农业补偿的权责问题尚不明确。应当按照“谁破坏,谁治理;谁享受,谁补偿”的共识,明确规定生态农业产品及服务的受益者和造成环境污染的破坏者为补偿主体,承担相应的补偿的义务。与此同时,补偿的对象,即补偿的客体也应得到进一步明确,确保生态农业的经营者和产品的生产加工企业拥有享受生态补偿的权利。

三是加强监管,完善组织领导。生态农业补偿是一个漫长的实施过程,在这其中,各个部门需要通力合作,互相协调。但是,在《国务院关于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中并未明确规定应由谁来承担主要领导的角色,相关法律法规应当及时完善。同时,还要加强对各部门在实施生态农业补偿过程中的考核和监管检查,确保用于生态农业补偿的资金落到实处,发挥应有的作用。此外,制定专门适用于生态农业补偿的指标,将之贯穿整个生态农业的生产、加工、服务过程中。

【参考文献】

[1] 邹学荣,江金英,谭平. 乡村振兴战略下生态农业的生态补偿研究[J].创新, 2018,12(01),1-12

[2] 李丽霞,张汝安,聂岩. 山东省循环农业发展现状及生态补偿机制探讨[J]. 农业环境与发展,2011(04)

[3] 王宾. 中国绿色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理论及研究述评[J].生态经济,2017(03)

[4] 李连生. 省部共建机制下高效生態农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农垦,2012(05)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念好地里的“致富经”
深入考察调研 携手打造现代农业高地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现代农业》投稿简约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投稿简约
现代农业
计算机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
现代农业,用上“智慧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