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西州“互联网+”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研究

2019-06-01朱瑶

智富时代 2019年4期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

朱瑶

【摘 要】互联网技术和思维与农业农村经济加速融合,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促进了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减少了农产品流通环节,节省了流通成本,助力脱贫攻坚。湘西州地属国家脱贫攻坚主战场,农业占比较大。本文从湘西州农产品市场体系现状出发,与发达地区进行比较并分析目前湘西州“互联网+”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存在问题,深究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互联网+”市场体系建设的完善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农产品市场;市场体系构建

自2014年商务部、财政部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实施的“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的带动下,2015年提出“互联网+”战略以来,2017年我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12448.8亿元,农村网店985.6万家,农村网民2.09亿人地处西部地区的湘西州“互联网+”农产品市场在现代化农业发展过程中还处于初级阶段,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滞后,影响农产品流通,制约农民增收是一重要因素。

一、湘西州“互联网+”农产品市场体系现状

(一)农业产值增加,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增多

2017年,全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0.7亿元,增长3.9%;其中农业产值101.7亿元,增长3.8%。随着农业产值的增加,湘西州农产品市场数量逐渐增加。但是具有规模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不多,市区农贸市场功能不断完善,移动互联网技术渗入较为广泛,移动支付使用较多。乡镇地区农产品市场平均交易规模小,档次不高,功能不完善,很多乡镇仍然保留着那种赶“边边场”的习惯。这种“边边场”的实质是一种比较原始的商品集市贸易,市场交易金额不高,多是农户和批发零售商的现货交易。

(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湘西州农村道路不断改善,2017年农村公路通车里程4088.5公里,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493公里。湘西州农产品市场一半以上未设有信息中心,全州仅有农产品交易网对农产品销售的价格信息、供求信息、市场动态进行公示,但未对农产品进行全程跟踪预测并及时提出相关措施建议,农产品信息资源采集、开发与发布,积极搭建农产品销售信息平台不多,未能解决因信息互通不畅造成的果农“卖难”和客商“买难瓶颈。农业检验检测设施不全,对农产品的质量与食品安全未有保证。

(三)市场主体多元发展,组织化程度低。

目前湘西州农产品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主要有是产品生产者,进行农产品批发与零售的个体户,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以及电商平台。根据湘西州发布的第三次农业普查公报。在农业生产经营人员中,年龄35岁及以下的11.24万人,占比18.2%,年龄在36至54岁之间的30.27万人,占比48.8%,年龄55岁及以上的20.57万人33.1%,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比92.6%,整个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文化程度低,青壮年劳动力占比少。

二、湘西州“互联网+”农产品市场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市场体系供需调控不足

湘西州虽然在“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但因农户占比较大,92.6%的农户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33.1%农户在55岁及以上,知识储备低,老龄化较严重,整个农产品市场主体发育程度比较低,缺乏专业化知识,存在生产经营上的盲目性。多数生产经营者在农产品市场信息获取方面不足,未有专门的分析和指导人才,导致对市场需求把握不准,农产品供需调控不足,经常出现上年农产品价格高,来年种植盲目导致来年滞销的情况。虽然近年农业合作社发展迅速,但是具有规模和特色示范的合作社不多,对农户的生产指导作用不明显。

(二)农产品市场体系营销渠道不完备

湘西州农产品市场虽然数量较多,但多数还属于“边边场”的原始交易状态,市场功能不完善,价格形成、仓储、运输、加工等辅助功能很薄弱,交易方式仍以传统现货、对手交易为主导,设施简陋,货物包装简陋,摆放混乱无序。

农村电商属于新型营销渠道,以电子交易为主,免去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繁多环节,不需要实地市场为依托,可直接将农产品通过简单清洗包装加工就可以进入流通环节,但是整体发展缓慢。州内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仅1家,网上年销售量过千万的企业仅有13家。

(三)农产品物流配送不发达

湘西州内农村公路弯多路窄,通达程度不高,增加了物流成本。网络基础设施水平相对较低,农村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只有17%,行政村光网覆盖率也仅达50%。物流配送体系尚不健全,州内已有中通、申通、顺丰、韵达、宅急送、“四通一达”等快递品牌17个,企业83家,但快递企业仅布局到县城一级,乡镇覆盖率不到10%,只有邮政快递覆盖率较高,但行政村的覆盖率也仅有60%。生鲜农产品没有冷链物流,电商服务半径小。目前多以个体运输为主,农产品“最初一公里”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未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

(四)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不健全

食品安全已经是目前社会人人关注焦点,作为日常必需品,农产品的安全更是重点。互联网的普及为消费者了解农产品溯源提供了便利,“新疆哈密瓜的私人定制”就是一个成功案例。

在种植基地里,会为每个哈密瓜定做一个标识牌,作为产品的“身份证”,通过建立农业质量追溯体系平台+农事管理可视化视频监控平台,使每个哈密瓜能够精准定位让消费者可以观看到所定制的哈密瓜的生长情况,并能通过农产品溯源体系掌握此产品的农事作业情况、农残质检、运输包装,直到舌尖的全过程,实时展现在消费者面前,并通过可追溯服务使哈密瓜品牌实现溢價。

湘西州农产品“互联网+”应用还不够,对农产品在生产、流通等环节的质量监控相对薄弱,无法让消费者对农产品生产、流通、批发及零售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了解,对农产品的销售贡献不高。

三、影响湘西州“互联网+”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的因素

(一)自然因素限制农业发展

湘西州以山原山地为主,兼有丘陵和小平原,并向北西突出的弧形山区地貌,地貌崎岖不平,全州国土总面积1.55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9.92万公顷、林地110.47公顷,人均耕地1.02亩,人均旱涝保收农田0.5亩,农产品基地面积388.86万亩,农业土地利用率较低,不具有大规模农业发展的先天优势。水利资源丰富,农田水利设施落后,病险水库治理不足,水利资源利用率低。

(二)交通设施建设缓慢落后,影响农产品流通

湘西州地处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处、武陵山区中心腹地,因历史,地理位置等原因导致交通设施落后,曾被称为“中国的盲肠”,目前已建成7条高速公路、通高速里程478公里,实现了县县通高速、乡乡通水泥(沥青)路、村村道路硬化,在用机场为铜仁凤凰机场,正在加建湘西花垣机场,黔张常快速铁路、张吉怀高速铁路,仅对内形成了以州府吉首为中心的2小时经济圈,还未融入长沙、重庆、贵阳、桂林4小时经济圈,还未迎来“高铁和航空时代”,目前农产品运输方式主要为公路、铁路运输,运输主体多为个人运输,其次为电商,第三方物流。

(三)对农产品电商扶持不够,新型主体带动力不足。

虽然出台了《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但未标明具体扶持措施和相应责任主体。州本级及绝大多数县市都尚未设立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没有专门支撑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设施、物流和金融等方面的政策,州内服务、管理电子商务的部门众多,有商务、经信、农业、扶贫、邮政、供销等十多个,但处于各行其是、各自为政的状态,缺乏统筹谋划。电商的投资建设不够,多为电商自己投资或者对接京东,淘宝,苏宁等大的电商企业,政府主导的“湘西为村”,“湘西馆”力度还有待加强,不足以带动整个州内农产品销售,农户脱贫。

同时整个市场主体的文化程度,对“互联网”技术的学习能力良莠不齐,因新型主体人力政策扶持不够,职业农民,电商人才不足,跟不上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农产品市场经营。

(四)“互联网+”农产品特色品牌建设不足,无法带动农产品市场发展

湘西州的八大特色产业为柑橘、猕猴桃、茶叶、烤烟、蔬菜、中药材(含百合)、油茶和以湘西黄牛、湘西黑猪为主的养殖,但当前州内电商所涉及的农产品多达100多种,但具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并不多,大多数农产品有地域品牌无商品品牌,有商品品牌无商品溯源。究其原因:一是品牌意识不强。一些贫困地区缺乏品牌化经营意识,在品牌注册、推广、营销、传播等方面用力不够,措施单一。二是生产基地散碎。大部分地区都以户为生产单元,贫困群众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缺少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带动。

四、完善湘西州“互联网+”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建议

(一)加大规模市场建设,规范市场

湘西州,七县一市和一个经济开发区,农贸批发市场数量多,平均交易规模小,档次不高,功能不完善,很多是马路市场的原始现货交易。加大市场建设投入,对每个县市的市场进行扩建,对“一乡一品”,“一县多品”的农产品制定准入标准,确保产品品质,做到产地型和集散型市场农产品优化。

(二)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市场信息化建设,确保主体之间信息流畅通。

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技术不到位、信息不对称,冷链物流设施不全等多方面原因,导致湘西州农产品流通成本高昂,耗时费力,效率低下。以“吉首市八月楼批发市场”为例,整个市场的基础设施不全,市场主体多为农户和批发零售人员,固定摊位约150个,摊位主体为批发零售人员,肉类和水产类皆是常温鲜活发售,未有冷藏冷库设施,鲜果蔬菜类也是如此。批发市场内农产品质量等级不一。同时,市场信息建设不够,农产品从种植到采购一系列详细介绍以及当日的各农产品的价格行情未有公示,政府,协会组织,企业和公众应加强信息共享,项目合作,做到农产品市场之间信息流及时通畅。

(三)农产品流通主体较为模糊,需要加强领导组织

农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流通过程中,要经过农产品生产者、产地经销商、农村市场中介组织、经销商、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连锁超市、消费者等流通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流通主体,他们之间大多为现货交易,并没有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完整的农产品供应链系统,应是最初的供应商采购到最终的消费者接收这一链条上,各流通主体之间信息共享,资源整合以求效益最大化。但在湘西州因92.6%的农户生产者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水平,一半以上交易支付方式仍為现金,移动支付未兴起。

(四)加强对电商的扶持,加强品牌农产品与电商精准对接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的日渐普及,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网络平台为我国的农产品市场流通注人新活力成为一种必然。电商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能以销定产,指导农业发展,让农户增收,进而脱贫攻坚;对流通过程来说,电商能减少流通环节,对农产品网络基础设施及配送设施能提供建设性的担保,同时也是交易方式的创新;对于消费渠道来说,电商能通过数据分析预测消费者需求,引导上游农业生产,实现订单化农业,重要的是能对农产品保价收购,解决生产经营者盲目性、无序化生产。但实际上电商企业在整个运作过程中面临较多问题,在全国电商行业中,农产品电商规模较小,占比较少,网络市场需求大,生鲜类农产品供不应求。对电商的扶持力度不大,税收优惠政策较少。湘西州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需要加强,在政府,合作社及行业协会的牵线搭桥下与电商进准对接,壮大特色农产品市场规模。

【参考文献】

[1]杨宗锦,张海燕.西部地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 2008(07)

[2]杨敏,徐树.大数据时代农产品电商化发展研究[J].时代经贸.2016(03)

猜你喜欢

互联网+互联网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