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夏枯草膏口服加外敷联合西药化疗治疗颈淋巴结核48例

2019-06-01段美英

中医外治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夏枯草抗结核西药

段美英,赵 卉

(山西医科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2)

淋巴结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占淋巴系统结核病的80 %~90 %[1],其局部易发生干酪、坏死液化形成脓肿,继而破溃形成溃疡,如治疗不当,则经久不愈。笔者在西药抗结核基础上,配合中药夏枯草膏口服加外敷,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3月1日~9月30日确诊的颈部淋巴结核患者98例,并按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35.4±13.2)岁。对照组48例,男23例,女25例;平均年龄(33±14.2)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编著《结核病分册》[2],符合颈淋巴结核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年龄大于18周岁;符合颈部淋巴结核的诊断标准;自愿同意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排除合并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精神障碍、其他系统感染、合并肿瘤及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3HRZE/9HRE(H-异烟肼0.4 g/d,R-利福平0.45 g~0.6 g/d,Z-吡嗪酰胺1.5 g/d,E-乙胺丁醇0.75 g/d)抗结核治疗,疗程为12个月。对照组单纯应用西药口服治疗,强化期3个月,总疗程1 a。观察组在西药强化期治疗基础上配合应用中药“夏枯草膏”口服加外敷,强化期结束后颈淋巴结形成脓肿未破溃前,继续配合夏枯草膏外敷,药物组成:夏枯草50 g,当归15 g,白芍15 g,川芎9 g,红花6 g,浙贝母15 g,僵蚕15 g,玄参15 g,乌药15 g,香附10 g,昆布9g ,桔梗9 g,陈皮9 g,甘草 9 g。前药共入砂锅内,水煎浓汤,布滤去渣。将汤复入砂锅内,慢火熬浓,加红蜜适量,再熬成膏,瓷罐收贮。每日二匙,开水冲服。配合外敷患处,每日1次。治疗期间每15 d门诊复诊并查肝肾功能及血常规,观察1 a,对于脓肿成熟,波动感明显,胀痛明显,皮色暗红者,予以局部切开排脓,油纱条引流。

3 疗效分析

3.1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判定[3]。治愈:肿块消散或窦道愈合,全身症状消失;好转:肿块缩小2/3以上或窦道脓水减少变稠,创面愈合,全身症状消失;未愈:肿块不消,窦道不愈合,全身症状未改善。

3.2 统计学方法

3.3 治疗结果

3.3.1 3个月强化期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个月强化期结束后,观察组完成随访48例,因各种原因退出观察2例;对照组完成随访45例,退出观察3例。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强化期后观察组及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3.2 1 a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1 a后治疗结束后观察疗效,治疗组完成随访45例,因各种原因退出观察5例;对照组完成随访44例,退出观察4例。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1 a后观察组及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3.3 治疗期间观察组与对照组转手术率比较

观察组转手术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3。

表3 治疗期间观察组及对照组转手术率比较 例

3.3.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共出现不良反应8例,其中胃肠道反应2例,肝功能损害3例,白细胞减少1例,发生皮疹2例;对照组共出现不良反应16例,其中胃肠道反应5例,肝功能损害6例,白细胞减少2例,发生皮疹3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观察组及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4 典型病例

朱×,女,24岁,职工,2017年8月21日首诊。主诉:左侧颈部多枚淋巴结结核病史3个月。患者曾有肺结核病史,近3个月出现左侧颈部散在5枚左右淋巴结结核,其大小从豌豆大到粟栗大不等,触痛(-)。患者目前体温不高,食纳欠佳。伴消瘦,体重48 kg,稍劳汗出。眠卧尚安,二便调。舌质嫩红,苔薄白微腻,脉弦细。患者接受标准抗结核治疗的同时,配合应用中药“夏枯草膏”口服加外敷,治疗1个月时较小的两枚淋巴结结核已明显减小,服药3个月后其余3枚淋巴结亦明显缩小,约至花生米大小,触诊坚硬程度亦有所缓和。现已继续治疗9个月,刻下患者精神状态良好,体重51 kg,食欲好转,睡眠、二便尚调。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尚有力。局部淋巴结结核若不仔细触诊已不明显,患者非常满意。

5 讨 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结核病的治疗效果以及控制率有显著改善,然而颈淋巴结核由于其包块被纤维组织包绕,抗结核药物难以穿透包膜进入包块,从而导致包块内抗结核药物浓度较低,所以容易发生疗效欠佳以及耐药情况[4]。淋巴结核中医学称为“瘰疠”,多发生于颈部,因结核累累如贯珠状故名“瘰疠”或“老鼠疮”等[5]。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多由于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滞伤脾,脾失健运,痰热内生,结于颈部而成[6]。

夏枯草膏见于《医宗金鉴》,主要由夏枯草、当归、白芍、玄参、乌药、浙贝母、僵蚕、昆布、桔梗、陈皮、川芎、甘草、香附、红花组成。《本草害利》云:“夏枯草,辛苦微寒,缓肝火,解内热,散结气,治瘰疬、鼠瘘、瘿瘤、乳痈、乳岩,目珠夜痛,能散厥阴之郁火故也。”当归、白芍养血补血;昆布消痰软坚而利水,与夏枯草合用,有清火散结、消痰软坚之功效;玄参、桔梗清热凉血;乌药、陈皮、川芎、香附、红花活血理气。全方合用,共奏疏肝解郁、清热散结之功,用于治疗由于肝气郁结、痰气凝聚而致颈部两侧产生的瘰疬痰核。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3个月、1 a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转手术治疗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中药夏枯草膏口服外敷联合西药抗结核疗法能促进颈淋巴结消退,缩短病程,提高颈淋巴结核的治愈率,同时还能有效降低患者在西药化疗过程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表明夏枯草膏口服外敷配合西药化疗治疗颈淋巴结核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夏枯草抗结核西药
是不是中药的不良反应比西药少?
免疫功能和SAA、MMP-9、MMP-14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评估
含金属离子的中药与西药联用注意事项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初治肺结核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观察当归四逆汤联合西药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采用早期规则抗结核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夏枯草的妙用
夏枯草:清热去火的凉茶成分脾胃气虚者慎服
清肝散结夏枯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