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晶:越努力,越幸运

2019-05-31马文良

中关村 2019年5期
关键词:张晶博士后工作站

马文良

“一个人围着一件事转,最后全世界可能都会围着你转;一个人围着全世界转,最后全世界可能都会抛弃你。”

采访张晶前,我看到一份近乎完美的简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激光技术专业,主持和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科技项目十几项,获得课题总经费超2亿元,专项资助4500万元;斩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科技成果转化二等奖;作为主要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30项,已授权17项,获得重要奖项若干项;产生约1.77亿元的销售收入,1700万元的利润;并且作为全国唯一一位来自企业的优秀博士后代表,2015年11月被李克强总理接见。

于是,我脑海中大致勾勒出张晶的形象:这是一位知性的科学家,说话不紧不慢,严谨睿智。

然而,和张晶的首次会面,就让我大感意外。她是一位典型的“八零后”企业家,说话语速很快,热情大方,对于过去的故事她娓娓道来,从不隐藏自己的情绪——她说,上次因为博士后工作站的采访还是在十年前,如今一转眼,又是十年。

是啊,时光飞驰而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如此。对张晶而言,今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一一如果从1999年进入内蒙古大学求学算起,二十年的时光也成为她奋斗的注脚,写入生命之中。

“我是幸运的,在这样的年代可以为自己喜欢的事业去奋斗。”张晶说,如果成功有秘诀,那就是要“聚焦”——在学生时代好好学习,工作后按照自己选定的目标攻关克难,机会自然会青睐勤奋者。

在采访的过程中,我脑海中突然出现这句话: “一个人围着一件事转,最后全世界可能都会围着你转;一个人围着全世界转,最后全世界可能都会抛弃你。”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一件事情上,不贪多求全,懂的取舍,将这件事情周边的干扰项排除,有优先顺序,聚焦在重要事情上。注意力在哪里,一个人的成就就在哪里。所谓奇迹,也不过是在多次的失败之后,依然选择坚持,这样才可以超越自我,成就事业。

如今,作为国科光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晶坦言自己的职业也在经历转型,那就是在不放弃原来技术积累的前提下在新的领域继续拓展。所谓“专业”,就是将一件事做到了极致。同样一个东西,专业人士能看到太多外人看不到的东西。除了天赋,这更多得益于他们比别人多付出千万倍的努力。

“谋定而后动。”张晶说:“年轻时候,对待工作要有快速反应的能力,需要一蹴而就的爆发力。现在从事管理工作,做重大决策时候需要综合各方面的信息来判断决策。”——这也许就是成长本来的样子。

不服输,逆风飞飏

1981年10月,张晶在内蒙出生。在她身上有着豪爽和不服输的劲,对人热情,对事乐观一一雷厉风行的性格成为她身上的烙印,且相伴一生。

从小就成绩优秀的张晶第一次遇到坎坷,是在1999年高考。因为发挥不佳,没有考取自己的第一志愿,最终被内蒙古大学录取。但是她并没有消沉,而是鼓起劲,鼓励自己不要懈怠。“有意识的往前奋斗”是初人大学的张晶对自己的告诫。

果然,张晶没有荒废自己的大学时光:大一通过英语四级,大二通过英语六级,大三着手考研。虽然大学专业是物理,但张晶喜欢的是工科,终于在2003年,张晶成为物理系考上中科院工科研究生的第一人,成功被中科院长春光机研究所录取。

之所以选择长春光机研究所,张晶看重的是他们雄厚的实力,以及可以施展的空间。可是,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当看似水到渠成的背后,蕴藏着许多不如意。进入到长春光机所后,张晶就遇到了难题。硕士导师远在英国,每次沟通都只能通过邮件,效率不高不说,急于想在激光技术领域学习到知识的张晶发现,导师将自己交给师兄之后,基本就不管了。

“那时候的压力特别大,都快要坚持不下去了。”张晶说: “我想到过退缩。可是自尊心让我不能放弃。想要改变,一定会有办法。但是如果放弃了,就连最后的机会也没有了。”

于是,刚刚入学三个月,张晶就做了一件很“出格”的事情——找到研究所主管学生工作的处长,要求换导师。为了给导师一个理由,也让张晶能够师从他人,研究所最后让张晶转读直博。

“现在回头看看,我应该感谢当时的那些挫折。”多年之后,张晶回忆往事,她的心里没有怨言,而是感恩。她说如果没有这些经历,也就不会有现在的人生,这都是人生的财富。

在选择博导的时候,张晶为自己设定了目标——将来不想留在长春、想要和男朋友一起上北京、要跟着工科老师学、一定要进大项目……就这样,张晶最后选择师从博导樊仲维。正是这样的选择,让她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

北京国科世纪激光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国科激光”)是国有控股公司,是响应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成立起来的国内第一家专业激光公司。整个博士期间,张晶的学业都是在这家高端半导体泵浦激光器和固体激光器专业生产企业完成的。

说起导师樊仲维,张晶坦言对自己的影响非常大。“老师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对我们非常严格。在他眼中,自己的学生没有男女之分,而是要求我们遵守规则、信守承诺,要有契约精神。除了学业之外,对我们人格和职业素养方面的塑造都非常严厉,这些影响都是终生相伴的。”

15W的绿光激光器是张晶博士阶段的研究方向。“2005年前后北京能看到的激光表演系统都是我做的。”张晶特别自豪,那时候她和市场部的同事搭档,一个谈技术,一个谈市场,每成功销售一台激光设备,就能为公司争取10多万元的利润。整个博士期间,张晶不仅完成了自己的研究课题,而且这项研究的成果为公司创下了1000多万元的收入。

从组长、项目经理到研发经理,再到项目总负责人,从2003年到2008年,张晶在国科激光迅速成长。

守初心,攻关克难

2008年7月,张晶博士毕业。这时候,她面临两个选择,一是继续留在北京工作,二是和即将进入微软的丈夫去深圳。那一年,国科激光与长春光机所联合组建了博士后工作站,导师樊仲维有意为企业揽才,同时也为张晶未来职业规划考虑,希望她可以进入博士后工作站。

在张晶看来,这是她人生的第二次重大抉择。 “对于从内蒙古出来的学生来说,能去微软工作是非常难得的机会,这是爱人的机会,我不能阻拦;同时我也面临这样的艰难决定,走还是留都是问题。”后来,张晶和丈夫深谈了一次,丈夫的话让她吃了“定心丸”一一不管怎么,他都支持张晶的决定。

经过再三权衡,张晶决定再次挑战自我,进入博士后工作站,并接手国家重大激光项目一一“神光Ⅲ主机装置预放系统”的研发。于是,张晶作为技术能手成为这个项目的“生力军”。

这当然是一个挑战,尤其是对当时只有26岁的张晶来说更是如此。 “这个项目之前经历了两代人的努力,从2006年到2009年一直都是技术攻关期,我进入的时候正是最后的攻坚阶段。”不仅要技术攻关,还要带一个16人的团队:“心中充满忐忑,但还是挺兴奋的。虽然原来读博的时候也带过团队,搞的也是技术,但毕竟那是做工业品,这是国家重大工程。”

伏牛昂首志当远,不用扬鞭自奋蹄。在以后的日子里,张晶和她的团队埋头苦干、攻关克难,功夫不负有心人,团队于2009年3月成功做出了产品样机。于是,科研的大门开启之后,成绩喜人。在博士后工作站的两年里,张晶在激光器光学系统设计以及大型复杂激光放大器产业化工作方面,申请发明专利15项,发表文章20篇,带领科研团队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建立了国内首条大型复杂激光放大器生产线,产品直接用于国家“十一五”某重大专项,签署合同金额达到1.5亿元。同年,张晶带队参与完成的“50w级全固态及其核心部件产业化关键技术”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从博士后工作站顺利出站后,张晶带着对国科激光的深厚情谊和在激光领域干一番大事的梦想,选择继续留在了国科激光。后来的日子里,她带领科研团队,组建国家半导体泵浦激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承担和完成了国家863计划重大和重点项目,国家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计划支撑项目、北京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以及国家重大专项工程项目14项,主导实施多个大型工程,攻克和掌握5项前沿技术,取得多项重大科研成果并成功落地转化。

与此同时,张晶在大型复杂激光器稳定性技术和热管理技术方面做了大量创新性工作,攻克了大型复杂激光器批量化生产的关键技术,核心器件取得了突破性进步,并取得了多项重要科技成果,衍生产品广泛用于激光材料改性、激光远程测距和科研仪器等行业,产生直接经济效益数亿元。她主导研发出了3大系列5种新产品,已成功上市4种,共计已产生约1.77亿元的直接销售收入,利润约1700万元。

2013年8月,张晶被任命为国科激光副总经理。在激光研发和应用领域,张晶开始崭露头角。

新征程,策马扬鞭

如果说生命中最难忘的那一刻,张晶说是在2015年11月17日,她作为海淀园推荐从全国遴选出的唯一代表企业工作站的博士后代表参加“中国博士后青年创新人才座谈会”,与来自全国各个省厅、设站单位代表和博士后代表一起受到李克强总理的亲切接见。

“真的很幸运,我没有想到自己会入选,那时候感觉挺懵的。见到总理的时候,我特别紧张。当时只记得除了向总理问好,我还说‘我是来自海淀园的博士后。总理问我读博士后累不累?我说还好,女性的压力可能会多一点。总理问现在呢?我说现在好多了,已经过来了。”后来,总理说了一句“感谢你们!”这让张晶心潮澎湃。她说,总理希望青年人做时代创新的“弄潮儿”,企业作为平台推动,极大发挥产学研用的关键作用,助力国家的产业发展和升级。

在那次座谈会上,张晶以《人才培养“倍增器”、产业化“提速机”》为题,从个人成长角度谈了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解,提出“在尊重知识产权和法律基础上,科研工作应以市场应用目标为导向,提出具有个人技术特色的解决方案,这即是创新。”她表示,创新的推动和发展需要有平台和制度的保障,北京市及中关村人才聚集和需求聚集的优势也是资源优势,多项计划在个人科研工作和个人成长中给予了极大的政策支持,快速推动个人成长。

作为海淀园博士后工作站的受益者,张晶认为,工作站不能简单看成企业孵化人才的地方,而是要把培养人才和提升企业水平,以及企业战略结合起来。对于进站的博士而言,要将为企业创造效益放在第一位,这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是有巨大帮助的。

时间来到2017年,对张晶来说,这又迎来了自己职业生涯的另一个重大节点。一是经过多年的辛勤付出,她的“正高级职称”被评定下来,这不仅是精神上的鼓励,更是对她学术研究上的认可。这张晶看来,这是她实现的一个“小目标”。同时,从博士后工作站出站后进入国科激光,张晶感觉自己的职业生涯已经到了“天花板”:“从接手时业绩为零到逐年递增,2017年从数字上来讲,已经没有可量化的感觉。”

这对习惯于挑战、对自己要求严格的张晶来说,现在做的许多工作其实是在消耗以前的东西,没有新鲜感。当时,对张晶来说有不少选择——自己创业,或是跳槽、出国,都是机会。“所以,这个时候的苦恼并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选择太多。”

这时候,张晶又一次找到了导师樊仲维,将自己心中的疑惑和苦恼告诉他。通过坦诚的交流,老师建议她到集团公司工作,因为这样所覆盖的是广义的光电技术,而不单纯是激光技术。同时,可以在另外的新领域做一些尝试,在之前激光领域积累技术的前提下,挑战未知。

于是,经过斟酌之后,张晶选择听从老师的建议。2018年3月,她被任命为国科光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开启了新的征程。

国科光电专注于光电领域科技创新企业的早期投资,主要投资孵化的产业领域涉及激光技术、光谱成像、光电信息、航天电子信息、精密光学仪器及光电产品与技术的进出口服务等,目前已成功投资孵化十余家企业。

“这也是我特别想做的一件事,具体来说就是介于基金、投资和项目投资之间的技术预判。”這在张晶看来,将是崭新的征程。“我现在做事不会像以前那么激进,要制定规划,谋定而后动。”一一这将是关于张晶的另外一个故事。

她说:“不管做什么样的工作,都要踏实做人。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不怕受累吃苦,不挑工作,就能快速提升。所谓‘人脉,不是搞小圈子,而是对自己做事靠谱的回报。”

那天采访结束,走出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咖啡馆,阳光很好,照在身上温暖惬意。我脑中回荡着英国作家威廉·梅克比斯·萨克雷的一句话:“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谢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你不感谢,只知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有。”——乐观努力的张晶选择了前者,今生无悔。

链接:

张晶,1981年生,博士毕业于中科院长春光机所。2008年进入海淀园国科世纪激光企业博士后工作分站(与中科院长春光机所联合培养)。现任国科光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在站期间主持和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科技项目30余项,“50w全固态激光器及其核心部件产业化关键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大型复杂激光放大器产业化关键技术”获得科技成果奖转化二等奖。申请专利28项,创造经济效益近2亿元。获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和海英人才称号,2017年破格评选为教授级高工。

猜你喜欢

张晶博士后工作站
Visibility graph approach to extreme event series
左权浙理大 共建工作站
戴尔Precision 5750移动工作站
Differentiation and Scaffolding Analysis Paper
妈妈的急
博士后出站报告目录
博士后出站报告目录
光阴辞
移动式CIP及SIP工作站(可记录型)
五、博士后出站报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