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州乱针绣的传承在职业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究

2019-05-30浦晶晶

参花(上) 2019年5期
关键词:传承职业教育实践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当今教育的重要课题,高职院校更应该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学习地方文化遗产,进而提升他们弘扬与发展民族文化的意识。本文将从乱针绣现有的传承和教育模式出發,提出乱针绣的传承在职业教育中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乱针绣 职业教育 传承 实践

常州乱针绣是常州地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了民间手艺人的智慧。乱针绣的特点为利用长短交叉绣线,通过多个层次加深颜色的手段完成绣品。乱针绣在我国传统的绣法技艺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成为全新的绣法。常州乱针绣蕴含了艺术和文化色彩,有着非常高的审美价值。为适应社会的发展以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应充分运用地方文化资源,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引入非物质文化,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

一、乱针绣现有传承和教育模式

(一)传统师徒制形式

常州及其附近区域的乱针绣主要通过师徒的方式传承,其中师徒制又分为师傅与徒弟传承和家族传承。这种形式是刺绣技法传承的主要方法,通过绣法技艺的手口相传,让学习者在实操中充分理解并掌握刺绣的针法与具体的技术能力。师徒制的传承人员多数为师徒、母女、姐妹等。

(二)开班授课形式

目前,常州地区为了更好地传承乱针绣,官方及民间均开展了乱针绣的学习班、活动班和兴趣班,开展的学习班主要授课方式为业余授课和全日制授课两种。主要教学方式为发放刺绣教材、举办乱针绣讲座等,学习者能够更加容易地学习乱针绣。但此类教学方式难以延续性地开展,教学内容也缺乏系统性,因而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传承问题。

(三)与学校合作开设乱针绣专业

早在1997年,丹阳地区创办了吕凤子工艺美术学校,通过与学校合作的方式,开设了乱针绣专业,推动了乱针绣的传承与发展。另外,苏州刺绣研究所通过分析发展前景,采取了与当地职业学院共同协作的方式,实现乱针绣的教学。常州工艺美术研究所更是免费招收乱针绣学徒,旨在保护民族文化。南通市沈寿艺术馆借助于展览传播乱针绣作品,实现文化的传承。

二、乱针绣技艺传承模式的分析

我国目前还没有针对乱针绣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即便是在常州,乱针绣的人才培养模式仍然在起步阶段,因此,更加需要相关学者、社会、政府的关注和引导。通过调查发现,乱针绣的研究所以及工作室中的刺绣大师多次提出渴望借助高校平台,进行专业性的人才培养,继而推动乱针绣的保护与传承,实现乱针绣文化的发扬。与此同时,掌握乱针绣的人越来越少,因此,乱针绣与高校的合作迫在眉睫。通过对乱针绣技艺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可以实现乱针绣技艺的发展,还能够丰富乱针绣绣品的样式,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三、乱针绣的传承在职业教育中的实践策略

(一)建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院校与乱针绣行业形成良好的互动,借助于教学与培养计划的制定,进行定点、定向教学与培养,同时借助于乱针绣大师的实际经验与高校专业教师人员的理论知识,结合理论与实践课程,实现专业人才的培育。学校与乱针绣行业的合作能够提升人才的针对性和专业性,实现乱针绣技艺的传承,还能够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为实现系统性的教学,需要科学设置课程,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案,结合行业的发展特点,对教学计划以及教学大纲进行优化。唯有逐渐完善教学过程,听取专家意见,加强教学监督和管理,才能实现共同治学的目标。

(二)建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在以往“师徒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形成现代化的“学徒制”,主要方式为学校与企业进行交替的人才培育,双方讨论共同制定教育内容,学生与企业达成培训协议,学生在完成专项教学且成绩合格则获取相关职业证书。同时,在学校乱针绣专业中,需要引进乱针绣的刺绣大师,通过项目实训的方式创新教学体制,优化教学内容,形成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教育形式,创新文化与技艺。

(三)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乱针绣教学

先进的技术手段例如多媒体、信息化等方式在乱针绣教学中的使用能够拓展技能的教学范围,利用多媒体进行作品的制作和展示,生动、直观地阐明运针方法和铺线方法,促使学生能深刻记忆乱针绣技艺。上述建议能够为国家在颁布乱针绣传统工艺保护和传播政策时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还能够推动乱针绣传承人的培养模式创新,促进乱针绣技艺的发展。为更好地推动乱针绣的传承与发展,相关部门与院校要通力合作,引导学生关注乱针绣文化,从而推动乱针绣技艺与整体行业的发展。

乱针绣是我国民间刺绣的创新与智慧的结晶,在乱针绣的保护与传承过程中,要肯定艺术传承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发展的道路,不断革新,从而有效推动乱针绣技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项建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与发展——以常州乱针绣为例[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3(03).

[2]王淑华.常州乱针绣传承现状调查分析[J].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2014(05).

[3]姜龙涛.非物质文化遗产乱针绣传承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农村教育,2013(0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立项课题“五年制高职校传承非遗项目途径与方法研究——以‘留青竹刻与‘乱针绣为例”(课题编号:B/2018/07/046) 。

(作者简介:浦晶晶,女,硕士研究生,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动画广告)(责任编辑 王玲)

猜你喜欢

传承职业教育实践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