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千年的艺术瑰宝——巴塘弦子

2019-05-30李妮亭应可欣

参花(上) 2019年5期
关键词:传承艺术

李妮亭 应可欣

摘要:巴塘弦子是藏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本文将主要研究巴塘弦子的文化背景、历史形态、发展前景等,让读者较为清晰地认识到这种传承千年的艺术瑰宝。

关键词:传承 艺术 巴塘弦子

一、巴塘弦子的历史文化背景

巴塘弦子,藏语称“巴谐”,在1000年漫长的发展中形成今天这样集诗、琴、歌、舞为一体的民间综合艺术形式。它产生于人民的生产生活劳动中并发展于游牧文化中,是藏族人民不可或缺的集自娱性、群娱性、观赏性、抒发性为一体的民间大众艺术。

(一)巴塘弦子名称的由来

巴塘弦子的全称为“嘎谐”,意为圆圈舞,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谐” , 在《藏文大辞典》中解释为民歌。在卫藏语中“谐栋” 即唱歌。在藏族民间舞中,“谐”是载歌载舞之意。它从古老的传统“卓”舞中产生,因而祭祀性是“谐”舞的原创性特征,巴塘“谐”舞母体性的地方就是“曲卓”。当“谐”与其他字组合时意义就发生变化,例如“果谐”便成为圆圈歌舞的意思,“堆谐”即踢踏舞的意思。后来就把这种集歌、舞、唱等的艺术形式称为“谐舞”即我们今天说的“弦子舞”。

(二)从农耕文明孕育出的巴塘弦子

因海拔较低、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巴塘亦有“江南高原”之称,那里人们以农耕为主,牧业文化为辅进行劳作,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所以说,巴塘是康藏地区农耕文化的起源地。有一首歌这样唱:吉祥如意的山谷间/村寨牧户星罗棋布/田间麦浪翻滚起伏/奶酪乳汁如海似湖。同时,由于舞蹈的宗教色彩逐渐淡化,世俗化的发展趋势明显,表演时间、形式更为自由。其后又加进了弦胡伴奏,形式更加完美,这便是巴塘弦子最早的雏形。

二、巴塘弦子的社会交流及教化性

作为人类视野中的歌舞,巴塘弦子在社会中的功能及作用同样也是一大重点。将歌舞同文明、宗教及人类自身对生命的体验相联系,谱写出文化的新篇章。其中,教化性生动地再现了藏族人民勤劳质朴的思想,同时也继承着人类和谐共生这一本质道德情操。而这一切需要用舞蹈这一最强烈、最单纯的形式表现出来。由此,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歌舞与现实一直存在着本质性的关联,与人类学也有着漫长的、相互联系的历史。

(一)紧跟时代步伐的发展

近年来,政府各级部门采取多项措施,加大对弦子的宣传与保护。弦子活动融入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人们通过弦子活动相互交流、学习既丰富了社区文化活动也创造出了浓郁的文化氛围。2000年,文化部正式命名巴塘县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6年,巴塘弦子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中国首届藏族弦子热巴艺术高峰论坛在成都举行,弦子进一步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二)弦子的教化性

寓教于乐是弦子歌舞的重要人文社会功能。它深刻广泛地再现了当时巴塘人民的生产情形。弦子歌曲曲调内容丰富真实地再现了藏族人民勤劳质朴的情感,不僅反映了巴塘人民的生活,也对人们具有一定的寓教性,使人们能接受其中道德伦理的教育。

三、异彩纷呈的艺术特色

巴塘弦子是用肢体语言、音乐表现人类文化的艺术,除具有独特的艺术形态外,还世世代代沉淀在人们的心中,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意义。它有着异彩纷呈的艺术特色,不仅抒发人们的思想感情,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藏文化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优美的舞姿与悠扬的旋律

在舞蹈中,运动是具有一定美学价值的人体动作。弦子也如此,膝部连续不断、既有松弛又有控制的微颤是内在动作的核心。人们围成圆圈一起载歌载舞、激情高歌,或螺旋回环而跳,无不使人赏心悦目;而它的音乐也可分为歌唱和器乐两部分,一个曲调反复演唱,每首曲调均有固定的模式歌词,既是群众创造的智慧,也显示出藏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可谓是情真意切、包罗万象。

(二)独特的风格与不拘一格的表现形式

巴塘弦子最具特色的道具是弦胡,它音量厚重,琴身长短适中,适合于行进间跳动时拉奏,除用于歌舞伴奏外,也是青年男子携带的心爱之物和闲暇之时即兴演奏的主要乐器。弦子的表达方式也有很多,唱词的题材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了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迎送宾客,赞美父母长辈家乡,倾吐男女爱慕之意,歌颂劳动生产等,婀娜飘逸的舞姿,也是巴塘一道绚丽的风景线。

四、结语

巴塘弦子,是传承千年的艺术瑰宝,是巴塘人民用勤劳与智慧所创造的,是康巴人在农耕文明中孕育并树立的一座人类文明的历史丰碑。如今,巴塘弦子已成为四大歌舞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它那古老的艺术价值更是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而保护文化多样性依然是我们当今的一大难题,像巴塘弦子这样的艺术文化还有许多,我们应该去弘扬、去继承,将它们推向更广阔的市场。约翰·赫尔达曾说,“文化的进步乃是历史的规律。”我们要牢记这个规律,从而迎来优秀传统文化更好的明天。

(作者简介:李妮亭,女,硕士研究生,四川音乐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民族民间舞;应可欣,女,四川音乐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民族民间舞)(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传承艺术
纸的艺术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