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思维能力 提高生物素养

2019-05-29李慧玲

文理导航 2019年17期
关键词:科技活动教学氛围创造性思维

李慧玲

【摘 要】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以科学的指导思想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劳动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快乐,从而促进学生创新人格的发展,将学生推向创造的成功之巅。

【关键词】生物教学;创造性思维;学生;教学氛围;创新动机;科技活动

思维能力是人各种能力的核心,而创造性思维又是思维的最高形式,所以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人最高层次的能力。由于创造性思维对人一生成就的大小至关重要,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已成为学校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下面笔者就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造民主的教学氛围

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和谐统一的过程。在生物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首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民主思想,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主动探索和大胆质疑的教学氛围。但是,传统的生物教学仍以教师为中心,以“讲”代“练”、以“讲”代“思”,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课堂气氛过于拘谨。在这样教学环境下的学生心情压抑,思维活动不可能活跃起来,不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生物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努力创设生动活泼、民主交流、师生良好互动的课堂气氛,允许学生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发表有创意的见解和想法,设计有创意的实验,从而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果生物教学既立足于与学生的共同商量,又立足于尊重学生的意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无形中就将教师的意愿化为学生自己的意愿,使学生自觉学习、主动探索、积极思维,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

《现代心理学教育》中讲到:“人的创新动机是形成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力,正确的学习动机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调动积极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发展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对于中学生来说,社会和家庭的作用能促进其产生适应性学习的一种需要;学生的身心发展会导致他们形成发展性的学习需要;生物教学过程中的适当诱导,能使其产生过程性学习的欲望。例如:人的个体中为什么有男女之分,父母体内有什么物质基础?通过什么遗传给后人,怎样形成了男性和女性?除性别不同外,而且男、女在10岁以前形体基本没有多大不同,10岁以后男、女生形体对比变化较为突出?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感到有神秘感和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的欲望。教学实践表明,只有过程性的需要才能使学生产生愿意学习的心态,这样才能激励和维持持久的学习动机。学生只有处于最佳动机状态下,才能自觉、主动地学习,积极开展创新思维活动,使分析和解决问题方面的创新富有成效。

三、对学生进行联想训练

1.接近联想

接近联想是指由于时间或空间上的接近引起的不同事物间的联想。例如:提起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特点(纺锤体清晰可见,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上),就可能联想到细胞分裂后期每一个着丝点一分为二,两个姐妹染色单体也随着分开,纺锤丝不断收缩变短,牵引着分开的两个染色体移向两极,这就是一种时间接近联想。当看到根的结构的挂图时,可能想会到茎的结构,甚至会想到叶的结构,这就是空间接近联想。

2.对比联想

对比联想是指由于事物间完全对立或存在某种差异而引起的联想。比如:当看到光合作用的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时,立即会想到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四、突破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是一种思维惯性,是人们按以往的经验和习惯的固定的思路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形式。如果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思维定势尚能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这就是所谓的轻车熟路、驾轻就熟。但这种情况很少,多数都是情境发生了变化,思维定势会妨碍人们采用新的解决方法,不利于问题的解决。虽然思维定势在少数情况下具有积极作用,但更多却成为思维的桎梏,束缚了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只有突破思维定势的消极束缚,才能克服思维的固定性和单一性,避免对问题的分析、解决偏于模式化或公式化,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中学生物教学应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探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摆脱旧有思维模式的干扰,进行独立的思维、创造。例如:测得某个DNA分子中的A的含量为m,若该DNA分子连续复制几次,则需原料A的量为多少?此题的常规解题思路是依据DNA的复制过程,采用数学归纳法求解,但此种解法繁琐,费时且易出错。在分析本题时,若抓住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这一本质特征,就会省去冗长的中间步骤,快速准确地解答。DNA分子连续復制n次可得2■个DNA分子,则所需原料A的量为(2■-1)m,由此可见,只要我们广开思路,多方面、多角度地探究问题,就能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五、开展探究性实验

实验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重要方式,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活动。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从学生的体验出发,通过品尝馒头,提出探究问题,然后商讨探究计划,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学生学会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设置对照实验,设置重复组等。通过学习活动,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探究性实验活动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更主动地体验知识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探究能力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逐渐增长,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开展生物科技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们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识字课本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壁把他们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在世界的奥妙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由此可见,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仅要重视生物课堂教学,也应重视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如:在“环境保护”教学后,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厂区、住宅区、农村等一些污染较严重的生态环境进行实地考察,检测和分析主要污染物,找到污染源,并要求学生对改善环境提出自己的见解,最终形成书面调查报告和专题研究。开展这种科技活动,既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又能加强生物与生活的实践。而生活是创造的源泉,这样能让学生体会创造的乐趣,并从中受到激励和启发,产生联想的灵感,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七、教学评价多元化

教学目标的多维决定了教学评价也应该是多元的,既要评价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又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过程与方法。在交流反馈时,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答案的正确性,又应关注学生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应追问:你是怎样想出来的?(或问:你的依据是什么?)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运用,又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的程度及对学习的专注程度,可用表示赞赏或用委婉的批评给予评价。对学生流露出来的价值倾向,即使是错误的,教师也不要压制,应该耐心地问一问学生为什么这样想,然后给予疏导。实践证明,只有多元的教学评价和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才有助于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以科学的指导思想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劳动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快乐,从而促进学生创新人格的发展,将学生推向创造的成功之巅。

【参考文献】

[1]周黎黎.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策[J].考试周刊,2014(A5):151

猜你喜欢

科技活动教学氛围创造性思维
我国科技活动对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因素及对策建议
基于提升就业能力的大学生科技活动现状研究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黔东农村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的现状
黔东农村地区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状况与调查研究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