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新校园足球发展成效及思考*

2019-05-29宋宇虹李双玲朱宝峰贾春佳李兴汉王莉丽

体育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足球运动教育部足球

宋宇虹 李双玲 朱宝峰 贾春佳 李兴汉 王莉丽

(1.哈尔滨体育学院,2.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体育发展规划了三个目标,即一是要提高中国体育竞技水平;二是要通过广泛开展包括足球在内的群众性的体育竞赛活动,弘扬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磨炼国人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三是要提高整个国民的健康素质[1]。校园足球这种模式就是通过教学、训练及竞赛的方式,实现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目标,磨炼青少年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为中国足球竞技发展培养后备人才。

1 校园足球发展历程

1.1 萌芽时期

足球在校园中的推进与发展,可以追溯到1964 年召开的全国足球工作会议,会议由共青团中央、全国总工会、教育部、国家体委联合举办,作出了“大力开展足球运动、迅速提高技术水平”的决定,同时发布《关于在男少年中开展小足球活动的联合通知》,号召全国中小学广泛开展小足球运动,以推动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2]。文件颁布后的半年时间,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十个重点地区的中小学,组建足球队的比例达到一半,并开始了校际间比赛。然而好景不长,受文革影响,群众体育活动和各类比赛几乎全部被中断,近50 支足球队被迫解散,千余名运动员和教练员不得不离开了足球场。直到1980 年,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家体委发出《关于在全国中小学积极开展足球活动的联合通知》,将重点地区由10 个扩大到16 个,并举办了第一届小学生“萌芽杯”和中学生“希望杯”足球比赛[2]。

1964 年和1980 年的文件虽然没有正式提及“校园足球”字样,但国家多部委的两次政策制定初衷都是为了在校园中发展足球运动。因此从政策层面来说,这两次文件的颁布,是校园足球改革和进步的垫脚石,也是校园足球的阶段性产物,对于现在的“校园足球”来说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

1.2 初步建立阶段

2009 年4 月,国家体育总局与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体群字[2009]54号)正式提出了“校园足球”一词,标志着我国校园足球的正式启动。伴随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实施方案》的出台以及国家财政资金扶持,全国44 个城市2000 余所中小学有计划地开始了校园足球活动[3]。随后的5 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数量与日俱增,截至2014 年底已达到5000 余所,校园足球各级赛事多达十万余项。

1.3 新校园足球时代

校园足球既然是在校园中开展足球运动,必然离不开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协同配合,2009 年的校园足球领导小组以体育部门为主,教育部门为辅,取得了不少成效。但这种体教结合(即体育部门负责训练和比赛,教育部门负责学习和培养)的思路看似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实则学训不均、严重脱钩,体育部门培养运动员时在举国体制的制约下,限制了足球运动员作为一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2014 年11 月26 日,国务院召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正式交由教育部牵头负责。2015 年I 月,教育部下发文件《教育部关于成立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15]1 号),该文件的发布意味着校园足球的决策单位正式由国家体育总局变更为教育部,这是体教结合的升级产物,是体育界与教育界的共同诉求,也是校园足球推进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这次权力转移后的校园足球被很多学者和媒体称为“新校园足球”和“校园足球2.0 时代”。

表1 校园足球发展大事记[3]

2 新校园足球发展的主要成效

2.1 参与足球运动的学生规模不断扩张

国家对校园足球战略的改革以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强健学生体魄为指导方向,定位由“培养足球后备人才”转向“足球育人”。这一定位的目标在于足球运动的普及和推广,面向全体学生,增加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人口基数,夯实人才基础。2014 年以来,教育部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发展新校园足球。2019 年1 月全国青少年足球工作年度总结大会公布数据显示,2015-2018 年,经教育部认定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共计24126 所,全国青少校园足球试点县(区)135 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38 个[4]。

在24126 所足球特色学校中,每所学校每周至少安排一节足球课,学生参与校园足球活动的积极性较高,全国超过2 千万学生在踢足球。小—初—高—大四级足球联赛的参与学生人数已达一千万,教育部连续三年选派优秀外籍教练员在中小学举办足球夏令营活动,年均参与人数5188 人。可以说足球运动的普及和推广正在逐步实现,这是校园足球工作推进的根基,也是最重要、最核心的环节。

2.2 教体结合引领思想认识转变

足球的进步定要从娃娃抓起,青少年是足球发展的根系,而99.9%的青少年都在校园,如果没有校园足球,青少年足球就无从谈起,因此中国足球必须回归校园,校园足球才是中国足球未来发展的根本。新校园足球同时肩负着国家体育体制改革的重任,其中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将竞技体育从体育系统的“假国民教育体系”转到真正的国民教育体系[5]。这点共识也意味着“体教结合”这个“体”字领先的时代已然过时,体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更应该服从于教育,强调“教体结合”。

在此之前,老师、家长及学生对参加足球运动的思想认识主要体现在“学训矛盾”方面,选择了踢足球,会对孩子学习造成影响,而且训练占据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传统举国体制的金字塔结构和足球的集体项目性质,决定了大部分的足球运动员会在训练中途被逐层淘汰,一旦遭淘汰,学习又缺乏基础,未来的出路便会令人担忧,因此很多家长和学生对此积极性不高。新校园足球将掌管大权由体育部门转交教育部门,使得老师、家长及学生对足球的认识发生了改变,教育部门遵循教育的大目标所开展的项目、组织的活动,一定兼顾教育层面的收益,能够有效协调“学”与“训”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到老师的支持、家长的信任和学生的积极。

2.3 激励机制和升学机制日臻完善

对于学生来说,从2018 年起,教育部将足球夏令营评选出的小、中、高年级全国最佳阵容与国家运动员等级评选直接挂钩,有效的激励了青少年学生参加校园足球运动的积极性。

对于各个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来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和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以及高校高水平足球队建设,都将出台严格的考核和评估标准。根据考核和评估标准对做得好、做得优秀的,将给予一定的奖励[6]。

阳光高考数据显示,2015 年招收足球项目高水平运动队的高校共计74 所,2019 年增至181 所,4 年的涨幅达到145%,仅2019 年就新增29 所,如表2。2019 年1 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9 年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技术调整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19]8 号)文件规定,柔道、摔跤等项目高水平运动队将停止招生,棋(牌)类、定向越野、龙舟、赛艇等项目将逐步停止招生,向足球等国家重点发展项目调整。除此之外,足球项目是唯一可以“双轨”招生的项目,即除足球项目外,有关高校体育类专业已涉及的项目,高水平运动队不再进行招生。

表2 2019 年新增招收足球项目高水平运动队高校名单

2.4 师资力量和场馆建设大幅提升

为保障校园足球的教学水平,教育部在全国设立5 个校园足球教练员培训基地,4 年累计培养足球教师和管理人员20 万人,其中2 万人获得国家级资质,480 人具备英足总一级、亚足联D 级以上资质。足球教师的数量和质量都在提高,为下一步培养和选拔足球运动员做好充足的师资保障。同时,场地建设也取得了非常明显的进展,2015-2017 年共新增足球场地5 万片。

3 关于新校园足球的几点思考

3.1 校园足球首要功能是什么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校长对升学率的重视以及家长对考试成绩高分的追求仍然是学校和家长关注的重点,可见社会中“功利主义”的价值观仍普遍存在。在这种价值观的驱使下,很容易使校园足球的开展变得形式化、边缘化。姑且不讨论学校的应付了事和简单的技能传授,也抛开对“孕育足球人才”功能发挥的影响,校园足球更为重要的或者说首要功能应该是“树德育人”,所以在校园足球的宣传和开展过程中,一定要强调校园足球是一项素质教育的思想。2015年以来教育部注重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先后颁布了近10个规范性文件,内容主要涉及教学指南、运动等级、高水平运动队等方面,对于校园足球以球健体和以球育德的“育人”功能却往往一笔带过、未曾深入阐述。在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指南》中,也仅仅对各年级学生的情感发展目标做出界定,并未提及操作方法和实施细则,故一线教师和教练也难以将此目标落实,更谈不上育人。

因此,在今后校园足球的发展过程中,重心应向“树德育人”功能倾斜,必须宣传校园足球的育人性和教育性,政府加强政策上的引导,学校营造正确校园足球文化氛围,帮助家长和学生转变思想观念,让“育人”理念在家长和学生的心里真正生根发芽。

3.2 联赛是否为校园足球的主体

在校园足球发展初期,很多学者提出“校园足球的发展缺少成体系的联赛支撑”,随后几年间,小—初—高—大四级联赛渐成体系。联赛体制的建立在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方面确实起到了选拔和推动作用,但同时也让很多学校形成错误的“联赛至上”认识,以至于学校足球活动的开展摒弃了普及和推广,轻视了日常技术教学与训练,取而代之的是以建立足球运动队为核心,以获取联赛胜利为目的。显然,这种将联赛视为校园足球主体的观念是有失偏颇的。

笔者认为,重竞赛、轻训练的发展思路必须改变。训练才是校园足球普及和推广的基石,也是评价校园足球开展情况的标尺,竞赛虽然重要,但其仅仅是一个平台,只能起到催化剂作用。同时,校园足球的竞赛开展应该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与日常足球技术传授内容相关度越高越好,教育意义明显的比赛越多越好,决不可以有与素质教育和树德育人相违背的赛事[7]。另外,我国未来足球人才选拔和青训体系建立对象除俱乐部梯队外,会更多地吸纳校园足球体系所培养出的优秀青少年运动员,这也对校园足球的技能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3 足球的普及是否兼顾了效果

图1 校园足球金字塔结构课程设置

如前所述,校园足球作为足球人才的选拔对象,同样肩负着提高足球技术水平的重任,那么“每周一节足球课”尽可能实现了足球普及,是否也能实现提高竞技水平呢?如果从这个视角考虑,足球课时数显然有些太少。笔者认为,校园足球可以借鉴体育人才的三级培养模式的培养思路,将校园足球课程设置成金字塔结构,如图1。即金字塔底层仍为每周一节足球课,即“足球基础课”,这层的培养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目标是普及和推广;金字塔中间层为“足球兴趣课”,这层的培养对象是那些对足球感兴趣、愿意主动投身足球运动的学生,培养目标是提高足球技术、战术水平;金字塔顶端为“足球专业课”,这层的培养对象是有兴趣且有能力踢好足球的学生,培养目标形成“半专业”的训练模式,为足球人才选拔积蓄后备力量。

与以往三级模式培养的运动员不同的是,校园足球的金字塔结构课程设置仍然在教育体制下完成和实施,不会出现举国体制的文化水平与运动水平发展不均衡、运动员中途被淘汰难以生存等弊病。一方面实现了足球的普及,扩大足球人口基数,另一方面让校园足球培养出的运动员能与各俱乐部有效衔接,更好地服务和优化青训体系。

4 结语

新校园足球历时4 年的发展可以归结为“六多”,即踢足球的人多了、教足球的人多了、足球比赛多了、足球场地多了、升学渠道多了、奖励机制多了。可以说,无论从足球运动的普及方面还是从辅助足球运动改革方面,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在后续发展过程中,笔者提出上述几点思考方向,同时建议校园足球应将重点放在“提质增效”上,一是“做正确的事”,即提高校园足球的质量,既包括人才培养质量也包括足球育人质量;二是“正确的做事”,即增加校园足球的效率,保证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开展效果的顺利转化。

猜你喜欢

足球运动教育部足球
教育部:脱贫家庭辍学学生保持动态清零
足球运动对超重、肥胖儿童和青少年体质与健康影响的系统综述
包头市第十一中学学生足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
教育部辟谣小学学制变5年
中职体育教学中有效开展足球运动的研究
世界杯
教育部发布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课程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教育部:成立教材局,原基础教育一司二司合并